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反復橫跳的心理,總是左右橫跳怎么辦?
謝老師2023-06-24 06:27【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巖心你好,我感覺自己總是在“左右橫跳”:一會兒覺得自己已經學得很好了成竹在胸,一會兒又開始焦慮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老是這樣,我感覺快要不能對自己做
巖心你好,我感覺自己總是在“左右橫跳”:一會兒覺得自己已經學得很好了成竹在胸,一會兒又開始焦慮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老是這樣,我感覺快要不能對自己做出判斷了,期末考心里更是沒底。
林林
寒冷的冬天總預示著期末考試的逼近,每天看一遍日歷數一數還剩多少天,心里哇涼哇涼得宛如冬日的玻璃窗。如果你是大學生,你一定明白“一杯茶一包煙,一道積分/幾個法條/一行代碼整一天”之艱辛;如果你不是,你也一定理解“創造語言 篡改歷史 改造地球”之大難臨頭的焦灼。新一輪征戰又將來臨,你是否已經把書背了一遍又一遍,卷子刷了一套又一套,筆記看了一輪又一輪,卻仍然覺得前途渺茫、“生死未卜”?
“我認真學習了,可還是焦慮得不行。”
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亦或是部分回歸考場的社會人,大多都會經歷考前的“努力-猶豫-努力-不安”的心路歷程,俗稱考前焦慮。焦慮是我們對未知的一種常見的恐懼。出題人會出什么樣的題目?我看過的東西,能不能保證平安過關?會不會完美避開正確答案?在缺乏外部條件支持和認知依據的情況下,我們容易認為,無論我們怎么努力,未來都是不可知、不可控的,所以才會有對于考試結果的不安和恐懼,也就是焦慮情緒。
可是,總有人永遠氣定神閑,為什么?
實際上,焦慮的產生會經過一條通路,只有滿足一定的條件,我們才會感覺到這種情緒。
第一道關卡:考試的結果好壞對你是否造成威脅。俗話說“關心則亂”,不論是考試還是其他外部的刺激,只要我們認為它們的結果是重要的,那么情緒上的反應就會更激烈。就好比一次簡單的課堂小測顯然并不會帶來像期末考試那樣的壓力,因為小測分數高不高都不會發生什么,而期末考試考好了不僅有亮眼的成績單,還有一些諸如榮譽表彰之類的精神嘉獎效果顯著的東西,反之則容易挨一個大嘴巴子。(霧)
第二道關卡:這種威脅是否是你自身的能力所能克服的。無論多大的困難,只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它永遠在你下方。可怕的不是逆境太逆,而是我們力所不能及。聽過一句雞湯:“你的能力是你最大的底氣”,只要你自身能夠克服來自外界的威脅,就不會觸發心里的危機警鈴,相應地也就難以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了。
但要注意的是,這種“能力”不一定是我們真實的能力,而是我們意識所認為的自己的能力。什么意思呢?通俗來說就是,就算你已經做到倒背如流、筆下生風、出口成章,只要你自己對即將到來的考試心存疑慮,就依然會受到焦慮情緒的影響,因為在你的內心中,你的能力被自己的意識弱化了。
所以,面對大大小小的考試,有兩種人能夠從容應對:一種是“看破紅塵”系,分數都是身外之物,高高低低都無傷大雅;一種是“穩如泰山”系,無論艱難險阻,盡在我掌握之中。
那么,作為大多數人的我們,應該如何減輕這種焦慮感的侵襲?巖心覺得,解鈴還須系鈴人,焦慮是如何產生的,就讓它如何褪去三級心理咨詢師。
首先,理性地思考這次考試到底意味著什么,它牽涉的后果又是什么。如果是高考,就會涉及去一所什么樣的大學以及其他更長期的影響。我們需要從時間長度的角度來看待影響大小。一年半載,會有什么影響?三年之間會有什么影響?五年、十年、二十年,時間越長,一場考試對人生本身的影響越微小,而眼前的和長遠的事情的相對影響程度,則在于個人的選擇。事實是,越是在意迫在眉睫的種種后果,焦慮情緒就愈加強烈。要減輕這種壓力,需要把眼光放得更為長遠。
更進一步,則是要加強自身能力。一方面,時刻記住實力才是硬道理,努力是必然且必要的,不必多說;另一方面,正視自己,甚至適當放大自己的能力。客觀地反思一遍自己迄今為止做過的所有努力:我看過多久的書?練過多少道題?想過多少問題?花了多少時間?每次測試結果如何?感覺是輕松還是困難?……這些問題可以讓我們對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出一個“安全估計”,即我一定能解決的門檻到了哪里。
有了這個安全估計,就不必因面對未知而弱化自己的能力,因為那是被自己反復證實過可以做到的部分。在這之上,還可以適當地拔高自己的能力天花板,例如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相信“我可以…”,讓自己即使面對更大的挑戰也不至于驚慌失措、毫無勝算。
對自己做出判斷,需要我們舍棄給自己戴上的桎梏。看別人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自己亦是如此。
巖心祝愿各位小伙伴期末考試順順利利呀~過過過!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控制自身壞情緒的5大妙招
下一篇:如何重視疫情心理干預?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