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主要表現
謝老師2021-10-14 06:27【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我們經常能夠在新聞中看到一些關于“自殺式恐怖襲擊”的報到,這些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患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人,這類人如果按照危險程度來劃分的話應該屬于
我們經常能夠在新聞中看到一些關于“自殺式恐怖襲擊”的報到,這些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患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人,這類人如果按照危險程度來劃分的話應該屬于極度危險,反社會型人格特點也是很鮮明的,如果你注意的話也是能夠察覺出來,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主要表現你需要了解!
反社會型人格也稱精神病態或社會病態、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礙的各種類型中,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是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所最為重視的。
1835年,德國皮沙爾特(Prichard)首先提出了“悖德狂”這一診斷名稱。指出患者出現本能欲望、興趣嗜好、性情脾氣、道德修養方面的異常改變,但沒有智能、認知或揄能力方面的障礙,亦無妄想或幻覺。后來“悖德狂”的名稱逐漸被“反社會型人格”所代替,如今狹義的人格障礙,即指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此人格引起的違法犯罪行為最多,同一性質的屢次犯罪,罪行特別殘酷或情節惡劣的犯人,其中1/3至2/3的人都屬于此類型人格障礙。其共同心理特征是:情緒的暴發性,行為的沖動性,對社會對他人冷酷、仇視、缺乏好感和同情心,缺乏責任感,缺乏羞愧悔改之心;不顧社會道德法律準同和一般公認的行為規范,經常發生反社會言行;不能從挫折與懲罰中吸取教訓,缺乏焦慮感和罪惡感。
根據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研究的成果來看,產生反社會型人格的主要原因有:早年喪父喪母或雙親離異、養子、體質異常、惡劣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影響,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等。一般認為,家庭破裂、兒童被父母拋棄和受到忽視、從小缺乏父母親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照顧和愛護,是反社會型人格形成和發展的主要社會因素。
兒童被父母拋棄和受到忽視包括兩種含義:
其一,父母對孩子冷淡,情感上疏遠,這就使兒童不可能發展人際之間的溫順、熱情和親密無間的關系。隨后兒童雖然形式上學習到了社會生活的某些要求,但對他人的情感移入得不到應有發展。心理學中所謂情感移入,是指理解他人以及分擔他人心情的能力,或從思想情感上把自己納入他人的心境。
其二,是指父母的行為或父母對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父母表現得朝三暮四,喜惡、賞罰無定規,使得孩子無所適從。由于經常缺乏可效法的榜樣,兒童就不可能發展具有明確的自我同一性。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對壞人和對同伙的引誘缺乏抵抗力、對過錯缺乏內在怨疚心等現象,都是由于他人賞罰的不一致性,本人善惡價值的判斷自相矛盾所造成的;他們的沖動性和無法自制某些意愿及欲望,都是由于家庭成員對于自己的行為無原則、不道德、缺乏自制等惡劣榜樣造成的。可見,反社會型人格的情緒不穩定、不負責任、撒謊欺騙,但又泰然而無動于衷的行為,都與家庭、社會環境有重要的關系。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特征
1、外表迷人,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相識給人很好的印象,能幫助別人消除憂煩、解決困難。
2、沒有通常被認為是精神病癥狀的非理性和其他表現,沒有幻覺、妄想和其他思維障礙。
3、沒有神經癥性焦慮;對一般人心神不寧的情緒感覺不敏感。
4、他們是不可靠的人,對朋友無信義,對妻子(丈夫)不忠實。
5、對事情不論大小,都無責任感。
6、無后悔之心,也無羞恥之感。
7、有反社會行為但缺乏契合的動機;敘述事實真相時態度隨便,即使謊言將被識破也是泰然自若。
8、判別能力差,常常不能吃一塹長一智心理咨詢的視頻。
9、病態的自我中心,自私,心理發育不成熟,沒有愛和依戀能力。
10、麻木不仁,對重要事件的情感反應淡漠。
11、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問題的性質。
12、對一般的人際關系無反應。
13、做出幻想性的或使人討厭的行為。對他人給予的關心和善意無動于衷。
14、無真正企圖自殺的歷史。
15、性生活輕浮、隨便、方式與對象都與本人不相稱。有性順應障礙。
16、生活無計劃,除了老是和自己過不去外,沒有任何生活規律,沒有穩定的生活目的。他們的犯罪行為也是突然進發的,而不是在嚴密計劃和準備下進行的。
上述這些反社會人格特征都是在青年早期就出現了,最晚不遲于25歲。
在做出反社會型人格的診斷時,所要考慮的最關鍵方面是個人對自己的反社會行為的反應。在上述特征中,無責任感和無羞恥心特別重要。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即使在做了大多數人通常會感到可恥和罪惡的事后,在情感上也無反應。
由于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病因相當復雜,目前對此癥的治療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方法。但在實踐中發現,對那些由于環境影響形成的、程度較輕的患者,實施認知領悟療法有一定療效。
很贊哦! (人閱讀)
下一篇:有一種人格叫“反社會人格”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