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過分的把期待放在他人身上,要自己怎么活?
謝老師2023-03-20 06:27【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當你把自己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從那刻起你就輸了”。韓國女星崔雪莉,14歲出道,一直是團隊里的可愛擔當,她是追劇迷眼中的善花小公主,是初戀韓珍珠。也
“當你把自己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從那刻起你就輸了”。韓國女星崔雪莉,14歲出道,一直是團隊里的可愛擔當,她是追劇迷眼中的善花小公主,是初戀韓珍珠。也是容易被整蠱的傻女孩,這些詞匯都是用來形容小女孩的,當她慢慢長大,有了想要展現自己成熟女性并且想要發展成女人轉型時,部分人開始對他進行諷刺和謾罵,為什么呢,接受不了,他們把雪莉當成自己的一部分在使用著,她崇尚穿衣自由被說出欲女,當行為和想法一致的表示與異性的親近合影時被說出行為出格,甚至被質疑是否被下了降頭,19年10月14日雪莉選擇了自殺,承受不了過分的期待與要求,過分的把期待放在他人身上,要自己怎么活?
過于熱烈的期待,不見得是見好事。它們將當事人固定在某個位置上,當她與期待不符,而她自己又太在意他人的期待,這些期待便成為沉重的包袱。雪莉,也認同自己是他們很重要的一部分。流言,總是不可能消停的,同時,它在各個國家都盛行著。
比如鄭爽,當她作為“楚雨蕁”獲得第一個事業高點時,人們吐槽她不夠漂亮。當她認同“我確實不夠漂亮”而去整容時,人們嫌棄她整的難看。之后她又去動刀整容,人們嫌棄她越整越丑臉腫得認不出來。她也認同了自己是“腫的”便開始瘋狂減肥一度暴瘦成“紙片人”... 可是吐槽的人們怎么可能感到就滿足?他們又開始懷念最初她是“楚雨蕁”的樣子了。應了那句話“人心不足蛇吞象”!
這也跟加班加點改圖稿的設計師相似,改第一稿時,對方挑剔邊角結構感不強,第二稿時,對方挑剔布局有問題,改第三稿時挑剔層次不夠豐富,改第四稿后對方覺得還是原來的好一樣。多么諷刺啊!可人跟設計圖稿不同,圖稿是物品,有可修改的前提。它不那么大,可操控性相對簡單。可是有的物品改起來很難呀,要是一棟房子已經建起來再重改,明顯我們會開始覺得這樣的想法有些許不切實際。因為要改起來的工程牽涉的方方面面太多,加上要改造的東西挺多,所以我們就容易因為可行難度高而辨識。人不一樣,鄭爽在她身上不斷動刀,試圖通過“修改”自己去滿足他人,從而獲得那個肯定!
人是活的,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之中。由于變化快、可塑性強,加上我們每個人的節奏也不太一樣, 不清楚自己是誰,精神意志便容易迷失,也容易在不知不覺間被干擾。當我們處在同一個集群中(某個明星的粉絲族、學生族、上班族、娛樂圈、文藝圈、金融圈....標簽太多,自行腦補),我們的共性(我們都是...)將我們連接起來。共性關聯著親近感,兩者之間越是共性大很容易產生共鳴感,我們心有靈犀、我們是一類人...的歸屬感隨之產生。故而又創造出這么一類現象:當一個跟你不那么親近的人跟你說損你的話時,是很好識別的。而跟你很親近的人說損你的話時,你是不那么能識別的。往往你首先會先自我懷疑一次“誒,我是不是做得不妥”,然后再反應出來。在這類現象的過程中,不難發現的是,與我們沒那么親近的人在這里反倒很難損到我們,與我們親近的人倒是很容易損了我們,我們還不自知。
再回過頭來看,促使“楚雨蕁整容”,“小公主上吊”的聲音從什么地方發出來呢?據說是她們的粉絲! 不對啊!細思極恐!真正愛你的人會讓你切割自己的身體改造它嗎?會挑剔你的不完美嗎?起碼“愛屋及烏”啊!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呢?
敵方陷阱呈現為三個層次:
首先分辨什么是真愛(已然很難了!);2.其次分辨什么是真正親近的人(臥槽,這也要分辨的嗎?);3.關鍵必須分辨哪些是人!真正愛你的人,首先得滿足一點,接受你的不完整。真正親近的人并不在敵方陣營讓你感到要致你于死地,或是抹殺你的什么。這里亦要區分哪些是騎著“忠言逆耳”這匹馬來麻痹雙眼和感覺的言行舉止。我方陣營在說話時,在基于理解你的前提下,給到一個方向。首先他是言行一致的,其次這個方向是你所能夠通過自己踏實努力達成的。要是對方一窮二白,跟你說什么致富之道,這明顯不靠譜。這類行為屬于把自己做不到的丟給你去承擔,認同是承擔的開始。關鍵并非承擔了自己的責任,而是被他人的欲望淹沒——這種就不是“人”。總結下來:最難以辨識的,其實是打著“愛”的幌子在害人,而看似親近實際是仇人的家伙。
我方陷阱只有一個(比較簡單可是最難):放下期待通過滿足他人來獲得那個肯定!我們都清楚,當我們餓極了時,非常渴望有一碗熱湯一頓飽餐;當我們窮怕了時,非常渴望錢財;當我們總是缺愛時,非常渴望關懷。這些都說明什么呢?絕境時,我們的眼里只有那樣必需品,除此之外別無其他。雪莉和鄭爽,都太希望他人“喜歡”她們了。“太期待”亦是過久處于饑餓狀態且陷入絕境的證據,她們雖然是明星,但太缺愛了。肚子餓了容易感知,心靈餓了太難辨識。喜歡很難被標記,它屬于情緒感受像個無底洞。每個人界定的喜歡本就不同,而粉絲太多,聲音太多、目光太多、又都在意,那么破碎便成了意料之中。渴望本身已是誘惑!我們很清楚的是想吃飯,得通過自己的口攝入進身體。同理,怎么遇到其他渴望就糊涂了呢?
因為貪戀,貪戀嬰兒般的溫暖。在人們心中,總是有一個夢,希望有人來滿足自己的渴望。生理的、心理的、物質的。等著他人來喂飽、給錢財、給位置、給關懷.... 從成人的角度來說,已經在放棄自己的主體性,放棄自己滿足自己的權利,放棄自己的生命了。嬰兒出生時,享受著養育者的呵護與滿足。現實是:他只能如此。而長大后在無意識中,我們會有那么一個渴望和期待想要被滿足。現實是:我們并非只能如此。
把期待放在他人處,等同于把自己的一部分交給他人來行駛利用,成人世界,天上不會掉餡餅,也沒有誰會來平白無故的滿足誰,不過都是各取所需的交換。期待越多,代價越大。把期待從他人那收回,意味著自己掌握著自己的主導權。凡是想要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區別在于有形和無形。意識到自己在期待些什么,還有轉還的余地,意識不到,就像拖著負債,總有一天會破產。喜歡是無形的東西,人類最寶貴的便是生命,生命也在無形間流淌。渴望被那么多人喜歡,這份欲望過于巨大,能夠交付的代價唯有生命,無它。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有心理壓力要如何自我調整
下一篇:溫室下長大的女孩子性格是怎樣的?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