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精神分析導論》讀書會精華摘錄
謝老師2023-07-19 03:30【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12月份凌凌一咨詢師成長小組對《精神分析導論》進行了精讀與分享,在黃凌誼院長的帶領下,讀書會和團體小組成長進行恰到好處的融合,學員們既充實了知識也得
12月份凌凌一咨詢師成長小組對《精神分析導論》進行了精讀與分享,在黃凌誼院長的帶領下,讀書會和團體小組成長進行恰到好處的融合,學員們既充實了知識也得到個人成長。
以下摘錄部分讀書會心得精華
1. 通過阿蘭的案例我了解到精神分析是在一個安全的空間內,分析師在與病人的分析性關系中使致病的潛意識中的愿望和恐懼再次被激活,令病人再次體驗這些感受,并在分析師的幫助下去認識這些愿望和恐懼,而不是把它們禁錮在自己的潛意識之中。對體驗過程中產生的防御、夢魘和恐懼等通過移情和反移情識別、命名、面質和理解,減輕強迫性重復,修正或替代病人嚴苛的超我,哀悼和修通之后,成為更深刻、更完整的個體。(第一章讀后感摘錄)
2. 再次細讀第一章,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精神分析在臨床中的操作步驟和起作用的原因。同時也更理解了設置在咨詢中的重要性,不僅僅是為了保障工作的順利進行,穩定的設置本身是會對咨詢的效果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也是咨詢有效的前提條件。
尤其是在讀到道格的案例時,內心感到很大的震撼,穩定的設置被打破時,道格的反應成為很好的治療時機。對照書中的案例,覺得自己在這方面沒有深刻的認識,沒有意識到是可以進行突破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覺察到自己很多時候是沒有力量真正堅持的,面對來訪者反復遲到這樣的問題,并沒有太多的力量去面質和要求,自己的恐懼是擔心來訪者覺得我不夠接納,或是因此對我有所攻擊。這個問題是我需要在以后的個案中去面對和嘗試解決的。(第一章讀后感摘錄)
3. 精神分析是動力性的,關乎沖突、能量等,關注主觀體驗,是一種治療形式也是一種治療方法。其核心觀念:我們大多數的精神生活是潛意識的,精神分析工作首先是將作用于人的行為的潛意識意識化,從而加以解釋。精神分析體系中有很多分支,但都強調早年關系對一個人心理結構所起的作用。
弗洛伊德有關“內在世界”精神分析觀點:人格結構、心理定位模型、癥狀是愿望與防御之間的潛意識妥協、原發和繼發獲益、自我為主導的心理防御機制、壓抑與反向形成、投射與認同、全能自戀、行為倒錯和玩笑口誤、夢、幻想、內在客體。
四種精神分析的發展理論:弗洛伊德:力比多作為驅力,根據其不同階段作用于不同身體區域,分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俄狄浦斯情緒(閹割、妒嫉)、潛伏期、青春期、生殖器期。
安娜:以兒童分析為主,提出六條發展軸線、發展性幫助和經典兒童分析治療大學心理咨詢師培訓。
克萊因:偏執-分裂態和抑郁態,主要強調母嬰關系的重要性。哀悼與修復。
溫尼科特:將重點放在母性環境的因素上,提出“足夠好的母親”“抱持”“嬰兒全能自戀感”“過度性客體”,強調環境缺陷障礙,即母親或養育者不能提供促進性環境導致精神病癥。(第二章讀后感摘錄)
4,第三章內容呈現了一位活生生的弗洛伊德先生,他早年所受到訓練和幾位主要老師的影響,幫助他逐漸形成了日后的精神分析雛形。
在讀到癔癥治療方法時,不禁暗自稱奇,多虧這位巨匠保持了應該有的好奇心和悲憫情懷,發現癔癥的癥狀的心理意義,得以從單純軀體治療發展到關注內在感受和空間。后來弗洛伊德發展了談話療法(掃煙囪)和自由聯想,兒童性欲的理論,以及夢和自我分析。并發現阻抗,移情,俄狄浦斯情結等至今都起著非凡作用的技術。哪怕在100年后的今天,這些思想的光輝仍點亮著一代又一代心理人。第三章指出的精神分析重要人物在隨后的研究中不斷豐富,發展和延續著精神分析, 讓這個理論不斷完善和深化,散發著生命力。(第三章讀后感摘錄)
5,這本書構建了精神分析的骨架,但僅限于骨架。知識點干貨得很干,每一個點展開大概都能寫N篇論文甚至成書,不可能塞進這么薄薄的一本書里,所以這才稱之為“導論”。
至于精神分析的血肉,那就以后自己再去慢慢豐滿了。而這本書是一個索引,是一個向導,當需要某方面資訊時,經由這本書的指引,我就能更方便也更快的知道自己應該去哪里找想要的東西。
6,這本導論提綱挈領的展示了精神分析這門學問的主干,還有很多枝葉,很多骨肉都需要更多的內容去填充和豐富。
它從什么是精神分析這個問題,把病人,分析師擺在我們問題,把核心技術如移情、反移情、修通、領悟、哀傷等也呈現出來。“分析師的工作就是做一個有參與性的觀察者,傾聽病人,同時也要努力聽出畫外音,聽出被病人暗示或者被隱沒的內容。”;這句話描述出一個生動的分析師在工作時的狀態,需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既不能向前,也不需后退,而是分析,思考,呈現“此時此地”。這里我看到分析師自己的修通的重要性,在小組討論中大家也曾聚焦在反移情時治療師自身的反移情和因來訪者的移情引發的反移情。
“治療師自身就是最好的工具”,無論是哪一種反移情, 都需要咨詢師去覺察,修通,領悟。所以到底誰是來訪者呢?也許這種情景下,治療師自身也是病人。
讀書會討論精華分享1. 精神分析跟精神分析性治療不同。這里的分析跟平時的分析的意義是不同的。不要急于解釋,因為一旦解釋就是站在自己的框架,而不是站在來訪者的框架上。最好的回應是亮明身份就好了,就說“你是在同咨詢師講話”。做個案過程不需要解釋,只是結束小結的時候才需要進行解釋。
2. 弗洛伊德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即便是認知療法,它的基礎也是精分。我們在用精分的時候,是帶著來訪者找到來訪者問題癥狀形成的原因,然后讓他去體驗到這個原因,最后是修通,也就是說把潛意識意識化,然后再進行行為的強化。我們讀書要讀出書的精髓,然后形成自己的觀點。
3. 關于精神分析的批判:嫌貨才是買貨人,沒有批評就沒有發展。有那么多批評的聲音,精分走不到今天,作為人也要接受外在的批評,這個批評是讓我們了解環境,接受外在的環境,之前讀的時候沒有理解到這個點,其實讀書是在讀自己的發展,精分的發展也是人的發展模板。
4. 弗洛伊德這個人很偉大,因為他是從人性出發,他在批判中成長,在關注中發展弗洛伊德,他有自己的堅持,盡管有很多批判,但是他的堅持是同時存在的,所以呢,他的理論是在批判中繼續發展的。
5. 創傷治療就像外科手術,知道腫瘤多大多深,惡性還是良性。當然得做穩定化技術,增加對方的承受力。稍稍打開,擦了藥水,然后再繼續打開。
6. 咨詢師要訓練對焦慮的耐受力。對于反饋,聽到不舒服也要聽下去,等到結束的時候可以告訴對方:你的話我是不舒服的。你們每個人都是容器,在這個小組里邊,在別人的反饋質疑中慢慢的成長。在反饋中去檢查自己,停在不舒服的地方,咨詢師要有定力停住,這是一種耐受力,學會待在憤怒里面,其他人要連接要給予支持,更有推動力,也更能夠推動小組的連接。感到不舒服也可以不回應,其實每個人接收到的信息都不同,一旦不舒服就要停在那里不能跑,有時候我們看起來是在緩解來訪者,其實是在緩解自己。
優秀導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孩子智商極高的幾種表現
下一篇:自律并不等于自虐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