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家校溝通中老師應該起到什么作用?
謝老師2022-05-05 05:2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本月16日,華康心理應草埔小學校方邀請,來到草埔小學開展關于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的專題講座。本次講座由華康心理的資深咨詢師孟榮老師主講。受到了現場聽眾
本月16日,華康心理應草埔小學校方邀請,來到草埔小學開展關于如何與家長有效溝通的專題講座。
本次講座由華康心理的資深咨詢師孟榮老師主講。受到了現場聽眾的熱烈歡迎。
我們知道,老師和家長間本著尊重、平等的原則,共同培養孩子成才,這是現代家校聯系的正確理念。但因為各種原因,老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會存在一定誤區,導致溝通的成本加大。如何與家長建立一個有效的溝通渠道,便顯得格外重要。
一、贏得家長信任
俗話說的好:術業有專攻,老師作為教育事業的根本,專業性是一定不能缺少的。
老師在與家長接觸的過程中,要主動擔負起建立相互信任關系的責任。
主動向家長介紹學校的情況、孩子的學習近況、學校近期開展的活動等等,包括教師為解決幼兒的問題而采取的一些措施等,使家長了解孩子動態、了解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消除中間的溝通不明區域。
二、一視同仁
每個人孩子都是平等的,老師不宜因孩子或是家長的因素對孩子產生偏見。孔子早在數千年前就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育方針。每個孩子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恰當的方法。
表揚和批評應該齊頭并進;對待"壞"孩子:弄清他們做"壞事"的意圖,少些批評,多點耐心進行引導和教育;對待"一般"的孩子;用心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放大他們的閃光點;而對待某方面能力較弱的孩子:耐心指導,以鼓勵為主。
讓家長通過孩子發現老師的平等教育理念,發生信任感。
三、溝通技巧
個別家長可能會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對此,老師應該保持冷靜的心態,主動溝通情況,耐心地做好解釋工作,坦誠交流看法,取得家長的理解厭學心理咨詢案例。
而在溝通孩子問題時,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具體行為和表現上就事論事。批評的目的是希望孩子獲得進步和提高,重點是如何改正,而不是為了讓孩子受罰。老師要多分析原因,提出具體的改進方法。
四、避免傷害
不管是“對中有錯,還是錯中有對”,孩子有點滴進步都要優先于缺點告訴家長,然后再耐心誠懇地指出問題所在,能提醒的就不要批評。盡量用溫和商量的語氣來告知家長一方,讓家長產生親切感,切忌盛氣凌人。
最后,老師與家長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而尊重是相互的,老師與家長之間及時平等的溝通,有問題及時發現處理才是根本。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長期熬夜,身體會出現哪些變化?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