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女嬰墜樓,父親不愿救、又不是兒子!巨嬰型父母有多可怕
謝老師2023-03-25 13:0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作者:時雨原創:中國nlp學院(ID:nlpcn1997)孩子5樓墜下“不需要治療,在家養養就好”孩子摔下樓,身為父母你的感受會是什么?恐怕嚇到魂都沒有。但河北
作者:時雨
原創:中國nlp學院(ID:nlpcn1997)
孩子5樓墜下“不需要治療,在家養養就好”
孩子摔下樓,身為父母你的感受會是什么?
恐怕嚇到魂都沒有。
但河北石家莊一個4個月大的女嬰,從5樓摔下后,被一名快遞小哥救起。
在接近零度的天氣下,孩子身上只兜著一條尿不濕,渾身凍得發紫。
而她的父親鄭某非但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擔憂自責,更是拒絕把孩子送往醫院。
隨著記者跟隨到家中探訪,更是看到鄭某一系列荒誕到離譜的行為。
這么冷的天,不給孩子穿一件衣服心理咨詢費。
他的解釋是:“吸收天地精華,孩子自己才會好起來。”
拒絕去醫院,說是:醫院太多細菌,自己學過中醫護理,能夠治療孩子;
并直言:孩子幾個月前已墜過一次樓,啥事也沒有,不需要治療,在家養養就沒事。
*父親采訪視頻
但現實是——
家里的環境雜亂不堪,蒼蠅到處飛,孩子睡著的床還潮濕發霉了。
好心人把孩子送到醫院,醫生診斷結果也顯示女嬰有腦出血、腎積水、肺挫傷、頂骨骨折等癥狀。
一個父親,竟如此枉顧自己孩子的生命。
猶如“巨嬰”般偏執,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對自己異常的行為,仍然感覺理所當然。
這樣又如何能夠養育一個新生命健康成長?
在這個事件下據鄰居進一步透露:
鄭某的妻子患有精神病,兩人先前還育有一兒一女。
大女兒8歲時,就以“不想生活在一起”為由,被攆出家門,如今被其他親戚收留。
而小兒子6個月大的時候,就夭折了。
回想此事鄭某也表示遺憾,并直言不諱向記者表達了自己重男輕女的想法。
“閨女和兒子,那感覺根本不一樣”、“有閨女是很平淡的感覺,但是有兒子立馬就精神了。
聯想回女嬰二次蹊蹺墜樓,這種種細節,都讓人膽戰心寒。
生理上的父母,心理上的“嬰兒”
過去老一輩人有句口頭禪,“孩子小不懂事,等長大就好了”。
這話的潛臺詞就好像,一個人的成熟度是由年齡決定的。
但在這個魔幻的現實中:有些人即使年齡活到30多歲,生下了孩子成為了父母,但心智可能都是個“嬰兒”,在自己的世界里囂張任性。
巨嬰的心理特點是什么?
有心理學家,將他們歸類為以下三種表現:
a、以自我為中心(全能自戀)
自戀是每個人都會有的。
但巨嬰的自戀,是占據內心統治地位,以至于他們認為自己是“神”,任何人都要圍著自己轉。
而作用在孩子身上時,就會變成:‘你必須按照我的來’,苛求孩子滿足自己所有期待和需求。
b、偏執分裂
活在自己想象世界里,嚴重脫離現實,忍受不了任何與自己相悖的人或事。
之前有一則“母親抄鐵棍暴打成年女兒”的新聞。
因對女兒林某年過30沒有結婚,母親一直心生不滿。
事發當天,林某在母親飯店幫忙,因林某沒有幫忙收拾屋子,母親數落了幾句被林某反駁。
竟直接抄起鐵棍,將女兒打到胳膊流血、全身大面積淤青。
在被民警攔下時,不依不饒地說:“我打的就是我的女兒。”
從這則新聞下可以讀到,在巨嬰的世界背后,極其簡單的“邏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當身邊的人或事不滿足他們的期待時,就即刻情緒失控,打罵宣泄,成為施暴者。
c、母嬰共生
認為孩子和自己是一體的,對孩子有極致的控制欲。
甚至于自己無法獲得獨自生存的能力,成為“吸血鬼”,想盡辦法榨干孩子的一切。
“賺的所有錢,必須全部給我養老;工作不能離家太遠,要來照顧我;嫁/娶的人,必須我看得上...”
要求自己的需求必須凌駕孩子的所有需求以上,這樣才行。
...
這三種類型的父母,就像被“嬰兒”附體一樣。
“一切都是別人的錯,自己總是對的”。“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像沒斷奶的嬰兒一樣撒潑、哭鬧。”
而這些行為下,都會給孩子的情感和成長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
“巨嬰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之前熱播劇《都挺好》結束后,再次掀起大眾對“原生家庭”的探討,也借由這部劇窺探到“巨嬰式”、“重男輕女”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蘇大強這個角色,不少觀眾都對他恨得牙癢癢。
遇事就回避,家里有任何事情只會擺擺手說:我也無能為力呀;
他想住新房子,想要各種條件,孩子都必須滿足,永遠只在乎自己的感受;
但凡兒女有任何忤逆他的意思,就直接癱倒在地,倚老賣老,張口閉口都是一個“死”字。
整部劇看下來,蘇大強幾乎集齊了“巨嬰”的所有主要特征。
而在母親溺愛、父親“巨嬰”的陰影下,蘇家的孩子要么被養成父親的直接復制品。
成為一個“巨嬰”,進入一種惡的循環當中。
就像老二蘇明成,啃老啃得理所當然。
畢業找不到工作,找父母托人幫他找。
結婚后,用父母養老的錢買車買房,省吃儉用去補貼月光的他。
遇到任何事,都只會從“外界”找原因。
工作之后混得沒有哥哥和妹妹好,原因是“媽媽不讓”。
和老婆吵架,半夜到親爹門口堵人要說法“還不是因為你”。
因為妻子的一句指責,怒不可遏扇了對方一巴掌。
一系列操作,令人窒息。
而與此同時,在“巨嬰”父母影響下,孩子除了退行成為同款巨嬰,還有可能走向另一個方向。
就是成為一個“父母化”的孩子:被迫成熟,過早承擔成人的義務。
小女兒蘇明玉便是如此。
從小就受到重男輕女家人不公的對待的她,爹不疼娘不愛。
兩位哥哥什么家務活都不干,她只能像個“保姆”一樣幫他們洗衣做飯。
因為哥哥讀書要錢,她住的房間被賣掉,本可以上清華的成績卻被迫讀免費的師范大學。
沒感受過多少家庭溫暖,卻成了唯一扛起家庭重擔的人,被要求給哥哥買房、給爹爹養老…
只因為所有人都在用施舍的口吻告訴她“不管怎么樣,爸媽把你養了這么大,他們都是你的親人,你要感恩..”
明明是血脈相連的緣分,卻變成了充滿施舍的“交易”。
這背后,又有多少人一輩子就此被“蛀蟲吸血”,掙脫不得。
但好在,蘇明玉不是“樊勝美”。
被原生家庭毀掉的“蘇明玉”
也可以變得幸福
很多人說,蘇明玉是從“樊勝美”逆襲成為了“安迪”。
比起在《歡樂頌》中樊勝美一味面對親情“捆綁壓榨”只會逆來順受,燃燒自己,險些就被拽入深淵。
蘇明玉拼盡全力地在和原生家庭對抗。
她是如何做的呢?
她放下對原生家庭的所有期待,在面對任何不公時大聲地說“NO”。
她明白只有跟原生家庭“決裂”,才能在裂縫里重獲新生。現實中很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辦法選擇原生家庭。
都說,人永遠都叫不醒裝睡的人。
我們也很難去改變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父母。
但面對“巨嬰”父母,我們并不是只有“抱怨指責”、“逆來順受”這些選擇。
很多人在面對原生家庭困局,會有一個“誤區”:就是把所有的原罪、痛苦都推到原生家庭的身上。
可是卻忘了最重要的一環:自我成長。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創始人薩提亞女士說:一個人無論生長在什么樣的原生家庭,都擁有“自我成長”的能力。
我記得有這么一個故事:
一個酒鬼父親養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兒子。
哥哥成為了一名議員,弟弟成為了父親的復制品。
別人他們:“你為什么會有今天?”
兩個人的回答是一樣的:“我有一個酒鬼的父親,我還能怎么樣呢?”
回答一樣,可含義卻天差地別。
議員哥哥認為,我有這樣的父親,不努力怎么行呢?
但酒鬼弟弟卻認為:我有這樣的父親,我又能怎么樣呢?我也只好成為一個酒鬼。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一個真相是:你的原生家庭只能影響你的過去,而你的未來卻在你自己手中。
雖然父母停滯不前,但你可以成長,可以飛奔,可以超越。
也可以試著做自己“內心的父母”,給予自己肯定,陪伴自己溫暖前行。
這不是對父母的背叛,而是你應得的“成長”
與你共勉。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別做低智商“圣母婊”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