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人格分裂真的像電視劇里那么可怕嗎?
謝老師2022-09-28 03:30【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人格分裂(學術上稱DID)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病。但是,就算是人格分裂的病人,也不代表Ta就會傷害別人,要知道解離人格是主人格的防御人格,本意是“保護自己
人格分裂(學術上稱DID)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病。但是,就算是人格分裂的病人,也不代表Ta就會傷害別人,要知道解離人格是主人格的防御人格,本意是“保護自己”,而不是“傷害別人”。
像小編開頭說的,分離出的人格在雨夜殺人,雖然不是不可能,但主要還是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正如影視劇所用套路一般。據我觀察,影視和文學作品中對DID患者的描寫大多是不好的,可能這樣才能達到更豐富的戲劇效果,形成看點?
但現實中絕對不是如影視劇里那樣的,希望大家不要以偏概全,對DID患者持有偏見。
不過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也讓大家更了解自己,小編準備了一個心理測試,有助于你發現多重人格的“前兆”。其實,人們有時偶爾出現下列現象也屬正常,但是如果出現的頻率過高,那就值得警惕了。
測試內容
1. 當你開車的時候,突然意識到你不記得途中發生的所有或部分事情。
2. 當你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你突然意識到聽不到他所說的部分或全部的內容。
3. 持續的、嚴重的頭痛,特別是在上面兩種情況出現前后。
4. 發現自己在某個地方,卻不知道怎么到那里的。
5. 發現自己穿著衣服,卻不記得是怎么穿上的。
6. 有時感到你周圍的人、物體或者世界都不真實。
7. 覺得自己好像站在自己旁邊看著"自己"做一些事情,好像是在觀察另外一個人。
8. 看著鏡子,卻不認識里面的自己心理咨詢輔導。
9. 對過去的一段經歷記憶猶新,就好像你現在再次體驗一樣。
10. 感覺你在一個熟悉的地方,卻發現對那里很陌生或不熟悉。
11. 專注于看電視或電影,以至于意識不到自己周圍發生的事情。
12. 專注于一個幻想或白日夢,以至于覺得好像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
13. 當你獨自一人的時候,大聲地跟自己說話。
14. 在特殊的情境下,相比較于另一個環境,你感到很不一樣,以至于你覺得自己幾乎是兩個不同的人。
15. 發現自己記不起是否做過某事(例如,忘記了你已經把信寄出去了)。
16. 發現有時好像你通過一層霧在觀察這個世界,人和物體都離你很遠,而且看不清楚。
以上這些情況,你會經常遭遇嗎?
即使人格分裂傾向很嚴重,甚至是擁有多重人格,也不能因此否定自己。對周圍的DID患者更要如此,不能持有偏見。要知道,多重人格也只是一種病而已,我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正視“多重人格”。
有時候,當我們面臨強烈的刺激時就會出現輕度的多重人格傾向,這其實是一種適應環境的心理努力狀態。有時候,一個人對自己過度壓抑,主人格存在缺陷,多重人格傾向就會做出內心渴望做卻不敢做的事,這是主人格蒼白單調的一種衍生物。
因此,面對自己多重人格的存在時,假如你擔心自己會有人格分裂,(其實并不用過度擔心,大多數人不過是有一點點這種傾向而已)你大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讓自己安心:
01、首先要正視自己的影子人格
有時候居住在我們心里的“很多個人”其實都只是一些影子人格,他們圍聚在主人格周圍,形成一個緩沖區域,以滿足不同環境的要求。接受自己的不同側面,保持靈活性,可以讓你的影子人格不會去“鬧分家”。
02、其次就是要排除病態可能
可以將自己和診斷標準作一下比照,就可以基本排除病態的可能。如果患者自己實在擔心可尋求心理診療機構的幫助和解決。
韓劇《殺了我治愈我》
這里,小編想補充一些關于偏見的知識,為那些可能患有多重人格障礙或其他精神疾病的人群發聲。
1.錨定效應:專注于最初的信息作為第一個觀點,一旦設立,很難根據后續的信息進行充分調整。
2.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日暈效應”,指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
3.刻板印象:指對某人或某一類人產生的一種比較固定的、類化的看法。是還沒有進行實質性的交往,就對某一類人產生了一種不易改變的、籠統而簡單的評價。
我們往往都是首先從影視劇中獲取這類疾病的信息,因而錨定效應往往讓我們設立的第一印象是:他們是危險的人群。而此后我們更加會關注社會上驗證我們這一印象的信息,如xx地發生精神疾病患者傷人事件。最后形成一個穩固的刻板印象:精神疾病的患者都是危險的,甚至可能會傷人的。
然而研究顯示,幾乎90%的 DID 患者有過童年創傷,創傷經歷通常發生在 9 歲之前。DID 的先導因素主要是在于幼年時期被父母、親人或密友進行身體虐待或性虐待,以及其他的情感創傷,并且無法反擊或逃避。
當他們無法承受該痛苦時,會開啟防御機制“這件事不是發生在我身上”,從自身分裂出另一些“自己”來承擔——以象征性的逃跑來保護脆弱的自我,防止自己瀕于崩潰……他們患病不過是一個孩子所能想到的對自己的保護。
而如果我們還拿著手里的“偏見”去傷害這些孩子,不妨停下來,想一想,我們這是在做什么?
另外,多重人格最壞的結果就是,分離的人格會依據環境與外部刺激長期接管或暫時性的接管主格,使主格完全喪失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分離的人格完全獨立,為所欲為。長期生活在矛盾之中會使主格與各個人格之間的矛盾激化發展,從而使所有人格毀滅,即死亡或是完全進入紊亂、瘋癲的狀態。
但事實上,這樣的情況極少發生,影視作品當中的變態行為只是一種夸張的藝術想象,大家在看文學及影視作品的時候不要全信哦,當心被誤導!
參考文獻
[1]閆琴琴.你是不是多重人格[J].人人健康,2015,(12):76-77.
[2]多重人格測試:看看自己是否中招[J].心理醫生(上半月版),2015,(7):99.
[3]孫巧玲. 多重人格障礙:創傷引起的分離防御[N]. 健康報,2018-11-16(006).
[4]馬凌霜. 多重人格很正常?[N]. 廣東科技報,2011-12-10(005).
[5]臨杰.多重人格在現實中存在嗎?[J].新科幻(文摘版),2012,(5):3-7.
參考書籍
斯蒂芬·羅賓斯《管理學概論》
姚堯《重口味心理學》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要不要生二胎的10個理由
下一篇:人際交往心理學的黃金法則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