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新生向父母要4千生活費遭拒你怎么看?
謝老師2022-02-27 13:0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一位大一女生求助帖引發熱議,她希望母親給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遭到母親的拒絕以后,深感委屈,認為每月2000元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現在大學生每月需要
一位大一女生求助帖引發熱議,她希望母親給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遭到母親的拒絕以后,深感委屈,認為每月2000元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現在大學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費?讓我們大家都很好奇,好像我們上學的時候生活費可是少的可憐,2000元就夠我們生存好久了吧,對于新生向父母要4千生活費遭拒你怎么看?你的生活費又是多少呢?
新的學期又來臨了,這不關于開學季不可避免的生活費話題有來了,對于大學生來說,現在多少生活費夠用呢,正好根據新生向父母要生活費遭拒的話題,記者走訪了四川大學,成都大學,四川音樂學院等學校。了解了一下當前大學生每個月究竟使用多少生活費。生活費普遍在1500-2000元,個別學生在3000元以上。
根據挖財記賬發布的2019大學生消費報告顯示,大學生均生活費超過2000元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和杭州,而成都大學生的平均生活費為1900元。男女的消費有很大的區別。男生一般每個月就要花至少1000元買游戲裝備,印象中男生好像更省錢,但是結果卻相反,報告指出,按性別劃分,全國統計大多數男生的均越生活消費要高于女生,達到1600元,而女生更加勤儉,生活消費為1200元。
數據顯示,男生更加偏愛于數碼3c產品,占據了購物指出的絕大部分,還有游戲充值開銷。
報告顯示,購物僅占大學生生活花銷的第三名,前兩位分別是餐飲和人情社交,人情社交的花銷占據大學生生活費的12%,各種同學會,節假日,聚餐形式各種各樣,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也增加了生活開銷,大概算算,其實支出的地方還是很多的。
大學生該怎樣養成理性消費習慣
大學生是當代社會的生力軍,是富有活力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既是當前消費的主體之一,也是未來消費潮流的引導者。大多數大學生的經濟來源都源于父母,經濟獨立性差,大部分是第一次走出家門,走向獨立生活,自控能力不強。理性消費是指消費者在消費能力允許的條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則進行的消費。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理性消費是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學習和知覺做出合理的購買決策 ,當物質還不充裕時的理性消費者心理追求的商品是價廉物美經久耐用。
現代社會的大眾媒體利用消費者易受心理暗示的特點試圖引導大眾消費。而當代大學生恰恰是對時尚非常敏感的一個群體,媒體通過網絡廣告、橫幅、海報、傳單等形式向校園傳遞著大量外界的時尚與消費潮流信息,使得大學生在消費上容易喪失應有的判斷力。大學生要學會判斷,不要盲目跟風,合理支配消費
當今大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社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一方面他們很容易受到享樂主義等思潮的影響,產生錯誤的消費觀。與此同時他們對于新的科學消費觀也很容易接受,若在正確的教育引導下他們也能夠孝慮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進行較為理性的消費。
相互攀比,攀比消費是目前大學生消費的一個重要特點。有的大學生有種別人有我也的有的心里,過分追求時尚,片面崇尚超前消費,不懂量入為出,給家里和自己帶來經濟困難。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炫耀,不攀比,做個正真的自己。
大學生理性消費心理的塑造需要大學生個人的努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養成科學合理的消費習慣等,同時也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參與,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營造良好和諧的消費環境,大學生消費群體的參與不斷完善,朝著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
很贊哦! (人閱讀)
下一篇:心理咨詢敘事療法的改寫技術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