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人格、人格特質、人格障礙
謝老師2022-02-23 08:30【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導語有一個可能會令你震驚的統計數據:人格障礙大約占人群中的10%--15%!《理解DSM-5精神障礙》是美國精神障礙診斷DSM-5的大眾能看得懂的版本,已經由美利華
導語
有一個可能會令你震驚的統計數據:人格障礙大約占人群中的10%--15%!
《理解DSM-5精神障礙》是美國精神障礙診斷DSM-5的大眾能看得懂的版本,已經由美利華團隊獲得官方授權翻譯引進回中國出版,現在我們依據這本書針對人格、人格特質、人格障礙與大家進行探討。
北京華佑醫院國際會診與規培中心,是美利華中美專家的工作基地。最近有一個美麗瘦弱的女孩在爸媽的陪伴下從家鄉來到這里求助,她在家用刀片劃開了手腕自殺,已經不止一次,現在休學在家。
當姑娘自己面對我們的心理咨詢師做正念練習的時候,她主動伸出溫柔小手,和咨詢師握手,然后起身,帶著甜美的笑,詢問:“我可以擁抱一下你么?”然后抱著咨詢師久久,輕輕在咨詢師臉上輕吻了一下。咨詢師問她:“你都是這樣和第一次見面的人打招呼的么。”姑娘面帶笑容:“不是啊,我覺得你很好,很有親和力。這里很溫馨… …”咨詢師和她分享完正念的概念,她沉思了很久,安靜的坐在那里看陽臺外的風景,然后她微笑著離開。
原來,她是一個經常被父親打罵的姑娘,她父親經常控制不住脾氣,打完了又后悔。這次住院才發現,原來爸爸是有沖動控制障礙,造成母女二人戰戰兢兢的生活了這么多年,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女孩形成了邊緣型人格障礙,她感到人生無趣。
我們看到過很多這樣的學生,由于各種成長環境和原生家庭造成的原因導致人格障礙,真是令人心痛。
什么是人格障礙?
1.什么是人格?
人格指的是個體如何表現他們的想法和見解以及與他人的相處,人格具有漸近式形成的特性。
2.什么是人格特質?
所有個體都有自己的人格特質,令他們獨一無二、不同于他人。這些特質是持續的模式,有關個體如何思考以及如何與他們自己的、他人的世界和自我相處。一些個體很外向;其他個體則很害羞。一些個體自信;另一些個體則謙卑。這些特質能夠很好地幫助每一個個體,但如果強烈地表達,可能在關系中導致一些困難。
3.什么是人格障礙?
4.人格障礙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會出現什么樣的行為?
有人格障礙的個體在他們的思考和行為方式中經常傾向于機械、極端和緊張。他們經常不能以健康的方式對生活的改變和要求做出反應。他們可能困惑或不確定如何定義他們自己,他們難以設置和達到目標,而且他們發現難以處理與他人在工作上、學校里或社交環境中的關系。許多有這些障礙的個體沒有意識到他們思考和行為的方式不正常,而且他們經常為自己的問題責備他人。
5.人格障礙是很嚴重的心理問題嗎?
人格障礙反映了更深的、更嚴重的問題,可顯著損害個體如何思考、感受、生活、工作和理解以及愛他人的方式。有人格障礙的個體經常在相信他人方面有困難,而且他們可能忽略自己的安全,或拿他人的安全冒險。他們可能表現為傷害性的方式。有時會傷害自己或違反法律。
人格障礙的特征
所有類型的人格障礙有以下共同特征:
1.紊亂的行為模式極端不同于此個體所處的文化,表現為以下至少2個領域:
思考自己、他人和事件的方式。
在不同的情境,產生感受、表達感受的方式,包括情感的范圍和強度尋求心理咨詢。
與他人相處的方式。
控制感受和行為的方式。
2.這種模式在個人和許多社交情境中相當一致。
3.這種模式導致顯著的痛苦或社會生活、工作和其他部分的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4.這種模式始于青春期或成人早期。
這些行為不是由于其他精神障礙或物質或其他軀體疾病的效應所致。
DSM-5人格障礙的分類
人格障礙基于特征和癥狀被分為3類。
A類——看起來古怪或怪異(以古怪或奇怪的想法、感受或行為為標志)
偏執型人格障礙:是對他人普遍不信任和猜疑以至于把他人的動機解釋為惡意的心理行為模式。
分裂樣人格障礙:是一種脫離社交關系,以及情感表達受限的心理行為模式。
分裂型人格障礙:是對親密關系感到強烈的不舒服,且認知或感知扭曲以及行為古怪的心理行為模式。
B類——看起來戲劇化、情緒化或反復無常(以感受上戲劇性的、極端的轉移,以及行為上頻繁的改變超出了正常范圍為標志)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是一種漠視或侵犯他人權利的心理行為模式。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種人際關系、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穩定以及表現出顯著沖動行為的心理行為模式。
表演型人格障礙:是一種過分情緒化和追求他人注意的心理行為模式。
自戀型人格障礙:是一種自我夸大的、需要他人贊揚且缺乏共情的心理行為模式。
C類——看起來焦慮或害怕(以恐懼或擔心為標志)
回避型人格障礙:是一種社交抑制、自我感覺能力不足和對負性評價極其敏感的心理行為模式。
依賴型人格障礙:是一種與過度需要他人照顧相關的順從和依附行為的心理行為模式。
強迫型人格障礙:是一種專注于有秩序、完美以及控制的心理行為模式。
人格障礙的患病率
人格障礙影響了人群中10%~15%的個體。它們通常從兒童期開始,而癥狀出現于青少年期或成人期。
對不同群組的患病率估計顯示:A組障礙為5.7%, B組障礙為1.5%, C組障礙為6.0%,以及任一類型的人格障礙為9.1%,提示不同組人格障礙的高共病率。
來自2001-2002年的美國國家酒精及相關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提示,約有15%的美國成年人有至少一種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的治療
經過治療,許多有人格障礙的個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好。有些個體隨著年齡漸長有所改善。有特定類型人格障礙的個體很少自己尋求治療。當確信要去尋求幫助時,他們經常可能獲益。
對這些障礙的治療,經常包括許多類型的心理治療——既有個體治療,又有團體治療。許多類型的心理治療都對有邊緣型人格障礙(一種能令個體顯著致殘以及包括高風險行為的障礙)的個體有效。
鏈接:DBT辯證行為治療-針對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心理治療技術
沒有藥物被證實是針對任何人格障礙的主要或唯一的治療手段。然而,藥物可用來治療一些癥狀。這些癥狀包括抑郁或傾向于沖動行事,在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個體中很常見。可幫助治療人格障礙癥狀的藥物類型如下:
抗抑郁藥幫助情緒低落或感到無望、內疚或無價值。
心境穩定劑可幫助減輕極端的心境或從高到低的心境轉移。
抗精神病性藥物可以被用于改善古怪的想法、對他人的不信任,或錯誤的信念,例如,在分裂型人格障礙的案例中。
人格障礙從思維、情感和行為的持久模式上說如果是長時間內相對穩定的話,那么也決不可能是“突然”變成或“由某個孤立的外力事件”可以導致的障礙,因此多數人格障礙通常都在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即可觀察并識別。
當然,由于人格特質本身是某種適應不良,因此如兒童期出現人格障礙的部分特質,也并非說一定在成年后一成不變——有可能隨著個人成長、環境變化等而變得特征不那么明顯或者說從癥狀的角度有所緩解(特別是在反社會人格及邊緣型人格障礙中,這樣的特點更為顯著,相對而言變化并不明顯的是強迫型人格與分裂型人格)。
結語
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醫生和心理咨詢師介紹疑難案例,來到北京華佑醫院國際會診中心請美利華中美專家會診與咨詢,也有很多人撥打華佑美利華的公益心理熱線4000218718-1做免費心理咨詢,面對諸多案例中涉及的人格障礙,美利華團隊時常會收到一些提問與話題討論——既然人格障礙“無藥可醫”,越來越多的醫生與心理咨詢師都意識到人格障礙“預防”是關鍵。
沒有任何人的成長是一帆風順的,了解發展規律,重要的還不是為了“診斷與治療”,而更多的是希望為大家(包括精神心理專業的人士及所有非專業的人士)提供思路,關照好我們自身,養育好我們的孩子,從“預防與保健”的角度更多的做好家庭與個體的工作。
做為專業助人者,面對不同年齡,特別是青少年期開始出現的那些在人際關系中兜兜轉轉、不斷遭受挫折的來訪者,我們多想能夠讓正在養育兒童的父母、讓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讓自我反思的大人們掌握一些精神醫學與心理學知識,看到一路走來的成長之路中自己是如何發生、發展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按照美國公布的最新一版精神障礙診斷標準DSM-5,精神疾病分為20大類共280多種,人格障礙僅僅只是20大類中的一類。據統計,僅僅是患有抑郁的人們,目前在我國就已經有近億人;每3個人中就有1個人有睡眠問題。
專業版的《精神障礙診斷標準DSM-5》和大眾版《理解DSM-5精神障礙》,均由美利華團隊翻譯與引進回中國,并為全國各地眾多的醫生與心理咨詢師進行講解,我們特意挑選三位診療技術高超、經驗豐富的優秀精神科醫生,采用適合于大眾理解的語言風格講解這本《理解DSM-5精神障礙》,共22節講座,學習相關知識,識別癥狀,了解何時尋求幫助并得到正確的治療,知己識人,才能更好的自助或助人。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如何擺脫午餐恐懼癥?
下一篇:覺得心好累可能你已經得了心理疾病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