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人可以自卑到什么程度
謝老師2022-12-18 13:0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我的朋友小A找我聊天,如果我沒有記錯,我們相識已經2年,而困擾她的內容永遠都是一個,“覺得自己失敗”。我先來介紹一下我的這位頗有才華的小姐妹,96年出
我的朋友小A找我聊天,如果我沒有記錯,我們相識已經2年,而困擾她的內容永遠都是一個,“覺得自己失敗”。
我先來介紹一下我的這位頗有才華的小姐妹,96年出生,現在在一家買手店做銷售,對于服裝搭配和色彩搭配頗有見解。幾乎是每一位客人在她的提點下,大放光彩。可是一旦別人夸她,她就會覺得難堪,臉紅到需要一個人冷靜,另外,情緒瞬間降到冰點。
“每次別人夸我,我都覺得自己失敗,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多差勁,并不是別人想象的那樣”這是小A的原話,身邊的人不解她為什么會這樣想,甚至連她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會是這樣。
簡單來說,小A的自卑幾乎是根深蒂固,這種“不配得感”讓她拒絕了一切肯定和贊美。
什么是自卑?
它是一種自我評價,一種在認知上產生偏差的,認為自己是無能軟弱的情感。那么我的朋友小A最真實的情緒到底是什么呢?
最負面的情緒是什么?
人類最負面的情緒既不是悲痛、自卑、也不是無法壓抑的怒火而是被這些表象隱藏的“羞恥感”
羅徹斯特大學臨床心理學家 Gershen Kaufman在他的著作The Psychology of Shame中寫道:“羞恥是靈魂的疾病。它是自我體會到的、關于自我的一種最令人心碎的體驗。羞恥是我們體內感受到的傷口,它把我們和自己分開,同時也把我們與他人分開。
大部分人在關系中感受到不適都和羞恥感有關:
1:所具有的優勢不敢賣弄 覺得展現自己很害羞。
2:不敢提任何要求 覺得自己無足輕重。
3:不敢打電話 喜歡用微信短訊等文字聊天,微信不敢用語音。
4:別人給的優待,不敢接受,覺得自己不配
5:憤怒時也不敢當面翻臉
6:總是很自責 覺得什么問題都有自己的錯心理咨詢師二級考試題。
7:沒想過主動組織朋友聚會 認為大家不會附和
8:不敢麻煩別人幫忙,反而沒幫上別人忙時覺得很內疚
9:跟陌生人打電話總是不說自己的名字而是說關系,覺得別人記不記得自己不重要
10:跟一些不常聯系的人打電話總是要好好的介紹下自己,覺得別人一定是把自己忘了。
11:偶爾被別人注意或者稱贊會高興的記很多年。并且會心虛覺得是別人誤會了或者高看了自己
12:不敢穿的太潮,難得打扮一下總覺得別人在注意自己而感到手足無措。默默無聞時反而覺得輕松自在。
13:看到氣場比自己強大的人總是害怕的不敢靠近,喜歡跟自己能力差不多或者更弱的人交際。
14:總是默默拿自己的缺點跟別人的優點對比
15:窩里橫 在外軟
假如一一列舉的話,你中招了幾條呢?
那么除了自卑,羞恥感還會帶來什么呢?
1:憤怒、攻擊、親密關系中的暴力
羞恥感也是引起任何暴力最初始最本質的原因,一旦觸發羞恥感的按鈕,你將不受控制的表現出攻擊性。值得一提的是,羞恥感強烈的個體在親密關系中更容易表現出暴力傾向。這部分的人更喜歡通過傷害別人的自尊感來提升自己自尊感。
2:受虐傾向、全能幻想
這里要和大家說一句,千萬警惕那些販賣雞湯的人,那些說著只要你足夠強大,一切不幸都會消失。這句話的方向意思就是:你現在的不幸都是你的錯。
而這也正是部分人的內心狀態,他們認為只要自己足夠強大,一切就會變得更好。除非我一直的、不間斷的被表揚,不然我就是失敗的。這種接近完美的幻想幾乎是無法實現,而他們又反反復復的感受到羞恥和內疚。
當然也會有那么一部分的人,他們在受虐傾向的作用下,將忍受的痛苦變成愉悅,把焦慮變成興奮,把羞恥變成了勝利,一切的被動性都變成了主動性。事實上,這種全能幻想和受虐傾向是能激發出偉大的人類成就。我相信不少能人,也經歷過這樣的狀態。
想要處理羞恥感是一場持久戰,我們并不能完全鏟除這種羞恥感,但我們可以學會理解他人在行為表象背后的深層情感,也可以剖析自己因為羞恥感而帶來的其他情緒副作用。
另外,希望大家遇到事情不要一個人憋著,沒有人必須完美,你當然可以做你喜歡的那種人。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為什么有些人不懂得拒絕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