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社交恐懼其實是對自己的排斥
謝老師2021-07-04 14:1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有很多人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甚至到了恐懼的程度,其實不少人是患有社交恐懼,他們害怕社交,不敢社交,他們到底在害怕什么呢?社交恐懼其實是對自己的排斥
有很多人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甚至到了恐懼的程度,其實不少人是患有社交恐懼,他們害怕社交,不敢社交,他們到底在害怕什么呢?社交恐懼其實是對自己的排斥,對自己的不自信,當自己要與別人進行社交的時候就會產生內心的羞恥感、自我否定,社交恐懼怎么治療你知道嗎?
社交恐懼是人類獨有的奇妙的現象,在動物世界里,看不到這樣的現象。如果它們彼此排斥,也多半是為了生存的疆界、領地、食物與配偶,或者喜歡獨居的習性。動物這樣的排斥是朝外的,社交恐懼卻看起來是對某些人的排斥,實質上是朝內的,是自己對自己的排斥。感覺自己在他人眼里不完美、可笑、滑稽,甚至從別人眼里讀出自己內心的可恥、卑劣、病態,把他人正常的行為、聲音、表情看成是對自己的厭惡、藐視。站在自己對面的人毫無察覺,社交的真正意義也消失了,他客觀上成為自我的一面照妖鏡。
一個人陷入對自己的排斥幾乎是一種無解的心理困境,這種困境會激發一種強烈的神經癥沖突,伴隨明顯的緊張、恐懼、臉紅、出汗、激越、甚至逃跑。對自己的不喜歡又怎么逃得掉呢?
社交恐懼引發的內心痛苦、羞恥感、自我否定,甚至是自己憎恨會讓資深的心理專家吃驚!有時候,仿佛感覺只有渴望死才能稍微平息那種自己對自己的憤怒。
有社交恐懼的人內心都有那么一個超然、完美、權威的我,它用苛刻的“必須”來控制自己,當社交中稍有不完美,一種強烈的自我否定、貶低、譴責油然而生。是誰讓人內心產生這么強大的超我,自然是動物們不具有的文化。
文化激發人對自尊、理想化自我、榮譽的過度追求,結果導致一種反向,對自己產生一種神經質的壓抑與否定。東方文化的恥感可能是造就自我排斥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社交恐懼黃種人多,日本的心理學家干脆把它稱為恐人癥。
不過,社交恐懼還有更深層的意義,一般聰明的、敏感的、有些神經質的人容易陷入這樣的困境,而這類人恰好是具有創造力的人。正如蜂群只需要一個蜂王一樣,自然淘汰會讓那些可能成為蜂王的蜜蜂早早被排除出局。神經癥沖突是達成自我毀滅的捷徑,優秀的人經這樣的折磨變得平庸而失去競爭力。那么自我如何解讀社交恐懼就很重要,如果你認為你的社交恐懼是一種病,你得到沮喪、病態行為和失敗。如果你解讀為我不愛社交,那么你得到時間、知識和內心寧靜。社交時要花精力的,哲學、政治、文學、科學上有成就的人,多半是不喜歡社會的一群。
對社交恐懼的治療多半不是針對恐懼本身,而往往是針對如何接受恐懼,并克服對社交環境的回避行為。
坦誠的接納自己,承認自己不善社交,允許自己不完美甚至甘愿自己有些另類、討人嫌,是根治社交恐懼的良方心理咨詢師二級視頻。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