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他們忙著實現夢想,你用拖延奪回自己的時間
謝老師2021-11-19 05:2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由于生活中具有“拖延”癥狀的人越來越多,拖延也就成了一個越來越嚴重的“癥狀”,名字也從“拖延”變成了“拖延癌”。假如“拖延”是一種病,那我肯定是個
由于生活中具有“拖延”癥狀的人越來越多,拖延也就成了一個越來越嚴重的“癥狀”,名字也從“拖延”變成了“拖延癌”。
假如“拖延”是一種病,那我肯定是個病史長、病情重,的抗“拖延”的斗士之一。
1.給你們講講我的“拖延”生涯:遲到
如果非要說從小到大我堅持過什么的話,那么“遲到”就一定榜上有名。
小學三年級的清晨,同學們一個個小腦袋瓜齊刷刷地看著黑板,我悄悄推開門,一臉局促地看著老師。老師白我一眼:“回去吧。”我仿佛抽錦鯉般興奮地奔回座位。第二天又是同樣的時間,我的小腦袋悄悄地擠進了教室。
這樣我上了高中,一次我因為遲到在班級外罰站,班主任訓話道:“因為你遲到什么懲罰都用過了吧?看看你一個女孩子,男孩子都沒有你這樣的,真是臉皮厚到家了。”我站在她對面,低個頭裝裝樣子。我說壞話,但我是個好孩子(可點擊)
同時,高中的美術老師很重視我的遲到問題,每當我去畫班遲到個15-30分鐘,他就會苦口婆心的給我上堂課,這簡直比班主任罵我一頓更需要承受能力心理咨詢師需要什么。
原來他一直覺得我遲到是在針對他,當他聽另一個同學(兼我的小學同學)說:“她呀,從小學起就開始遲到啦~”這位老師也就不再跟自己過不去,或者說他已經徹底絕望,放棄管理我的時間問題了。
在我從小到大的遲到的生涯中,每次遲到的愧疚是真的,第二天爬起來繼續遲到也是真的。
拖稿
我是個寫手,每次編輯和我約稿時,她會說給了我一周的時間,也就是截稿期是下周一,我都愉快地答應下來。我想呀,一周很長很長,根本不是什么問題。
誰知,每次我都是周日晚上才開始敲電腦,有一次周日晚上追完劇,已經九點了,洗漱一下喝點水就十點了。當時我坐到書桌旁開始敲電腦,別提有多疲憊和絕望。那天晚上我通宵寫出了第一稿,第二天十點多又改了第二稿,中午交給了編輯。(明明有著大把時間做,為何我非要在結束之前拼命?累死老子了。)
還有一次,又是周日晚上十點多,我真是沒力氣了,直接睡過去(而且睡的特別香),第二天早上六點起床寫文章,周一下午六點交給了編輯。錯誤不會讓你失寵(可點擊)內心想:既然說周一給你,那么早上和晚上也沒差吧。(囧)
你們能對我這兩個例子印象深刻就成,其他什么:起床困難戶啊,拖延最重要的事情啊,去做不重要的事情啊……我也不談啦。如果被拖延所累的最高級別是10分,我內心中就要給自己打8分那么高了。
當我無意間發現了一個朋友轉發的“4次拖延團體”時,我積極報名參與,并想將我們在團體中的探討和收獲分享給大家。
2.拖延帶給你的好處
其中一個團體帶領者和我們說:“現在拿出一張紙,我們來寫下拖延帶給你的好處。”
當時我內心是懵逼的,我想拖延還給我帶來了什么好處?哼(難不成你是來騙我的?)
最后我終于想出來一個:繼續窮下去,因為窮是我熟悉的,熟悉感讓我安全。(這個理由合理嘛?)
不過其他的小組成員想到了很多,這使我發現,原來拖延也可能帶給我們一些好處,比如:美劇更好看了,薯片更好吃了,拖延前的休息時光更歡樂了等。
你現在也可以拿出一張紙,看看拖延是否為你帶來了什么好處?也許就是這些隱藏的好處,讓你放不開你的“拖延”。
3.拖延是人際關系的呈現
當我們談論“拖延”時,你認為拖延是單獨存在的,存在于一個任務與另一個任務之間,實際上沒有任何詞匯可以單獨存在,所有的詞匯都存在于我們的人際關系之間。這要說起,你的任務是誰給你布置?你和誰達成了什么樣的約定。
在這里解釋一下:你運用拖延迫使這個任務失敗。(這個任務背后可能是他人對你的期望,也可能是你對他人的承諾,還可能是你不想做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比如:
上學時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時間表,這是ta在行使自己的權威,時間表就是這個班級的規定。而我一直在用遲到來破壞這個群體的時間表,我的潛意識運用遲到在說:“你的時間表對我是沒有用的,我不受你的約束。”我在運用拖延、遲到來質疑ta在這個班級的權威感。
為什么要去質疑老師(領導)的權威呢?這要還原到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實際上是在質疑父母。
所以,當你被拖延所累破壞了任務時,不妨再想深一點。或許你內心的其他聲音,本想去向對方提出質疑,或者根本不想干這個活,也沒有真正同意這個約定。于是,你那內心的欲望派拖延去達成ta的所想所愿。
而這種既想完成這個任務,又不能達成這個任務,正是你內心不同聲音沖突的顯現。
4.拖延是因為你與他人有時差
當你又覺得自己拖延了,你可能并不是在拖延,而是:你與他人有時差。
當你與他人談成了一個合作后,你也與他人確定了一個完成合作的時間點,如果時間到了你還沒有做完,甚至遠遠沒有充分準備,你就要罵自己拖延了。
但你卻忽略了一個事情,時鐘是我們被要求運用的統一時間,而每個人都有各自運用時間的規律:就好像有的人6點起床10點睡覺,但有的人12點起床2點睡覺。
所以,當你答應對方會按照那個統一時間完成任務時,你真正將自己的“個人時間表”算進去了嗎?如果這件事情本就完成有點困難,你還輕松地答應了對方,那就不是拖延,而是你在談判時對情況估量不精準,以后在決策上要更慎重,這樣就不會有做不到后的懊悔了。
5.你不肯丟棄拖延
在團體中我們做了個角色扮演:首先找一個案主,然后請其他的同學們做ta的拖延、重要的家人與朋友。后來我們發現,沒有一個人經過移動(治療)將拖延塞到角落中,每個人經過移動都將拖延放得遠了一點,但沒有人拋棄拖延。
當其中一個團體帶領者說:“哦,你原來是不想拋棄它(拖延)的。”我的回應是:“因為拖延還有其他名字,我的拖延另一個名字叫叛逆。叛逆會幫助我離他人的期望遠一點。”
你的拖延也可能有其他的名字,你也可能沒有想象中厭惡拖延,甚至有點離不開它呢。所以是你在使用拖延潤滑你的人際關系,而不是僅僅是拖延在拖累你。
6.你覺得拖延是你很上進
其中一位團體帶領者給我們分享了一個故事:“有一群人去了深圳附近的三和,他們工作一天,可以玩三天,人稱三和大神。如果你們也去了那個地方,你們就不會覺得自己拖延。所以你們出現在‘拖延團體’是因為你們很上進。”
她講完我都想笑了,這仿佛是用盡心力幫我們找了個好理由。
但想想也不是沒有道理,一個發現了“拖延”的人勢必是他有什么想去完成,一個愿意對抗“拖延”的人勢必愿意自我改變。就好像那句話:我們用黑色的眼睛看到了光明。同樣,你看見了拖延,正是因為你很上進。
7.教你些小方法改變拖延
如果在你發現自己拖延后,僅僅是不斷的罵自己:“懶癌、拖延癌,你不拖就不行嗎?”將自己打擊得爬不起床來。
我希望你可以換個方式,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改變拖延。現在我和你們分享幾個在“拖延團體”中學到的小方法:
?;幾步走
如果你設定了一個有難度的任務,你可以嘗試用幾步走的方式來進行。就如宋丹丹說的那句:“將大象裝進冰箱分幾步——3步,先把冰箱門打開,再把大象裝進去,最后把冰箱門關上。”你也可以將任務設計成幾步走,雖然這會拉長完成任務是時間,但因為感受是輕松的,這種輕松的感覺會幫助你完成這個任務。
?;獎勵
你在為自己設置任務時,也請記得給自己一個事后的獎勵。一些人一邊完成任務,一邊又要罵自己什么都沒做,這樣可不好哦。這種方式會消耗你的資源,給自己獎勵就好像是你對自己的認可一般。
?;APP:Play Task
其中一位團體帶領者為我們推薦了一個APP :Play Task 這里面有很清晰的任務和獎勵你也可以試試。
最后,我想以這個論點作為結尾。
毛不易有一句歌詞:多少人在沒日沒夜的浪費時間。
我總覺得“忙碌”并非是珍惜時間,每一次的忙碌都好像將時間分給了他人。這涉及到我的時間被誰支配的問題。比如,一個有全職工作的人,將五天,一天八小時,賣給了老板。有時還會加班;而一個兼職人員,將三天,每天八小時,賣給了老板。
雖然你度過了那些時間,但那些時間并不完全屬于你。
我唯一感受到時間屬于我時,恰恰是那慵懶的一刻:喝杯下午茶,在路邊發發呆,沒有目的性的隨意亂畫,和戀人有一搭無一搭的閑聊只為確定彼此的存在。
他們的忙碌,可能是他們忙著為爸媽、老板實現夢想,你的“拖延”可能是你雖然將時間販賣,心卻還蠢蠢欲動想要奪回你的時間。
作者:李姝婷 曾奇峰工作室內容編輯,國家三級咨詢師,文字是一種記錄,思想才是內涵,我希望用獨特的視角理解生活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怎樣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絡?
下一篇:人性最大的罪惡,是忘恩負義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