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為什么我們會走入自己想要逃避的親密關系?
謝老師2022-02-22 20:13【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親密關系?>01親密關系不僅是一種特殊的關系,它更是包含了一個人在面對自己的成長時,所展現出來的所有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在還沒進入親密關系以前,在過
親密關系?" >
01
親密關系不僅是一種特殊的關系,它更是包含了一個人在面對自己的成長時,所展現出來的所有問題。
也就是說,我們在還沒進入親密關系以前,在過去的成長里,生命所累積下來的問題,在這個關系里,全都會被呈現出來,我們沒辦法逃避,只能去面對。
患者小默,小時候她的母親常年遠離家鄉外出務工,父親在家中酗酒,她不得不照顧自己的起居,還要照顧酗酒的父親,這讓她變得比同齡的孩子早熟。
這樣的經驗,讓她不喜歡酒,甚至很排斥喝酒。但是沒想到,在長大以后,她在選擇伴侶時,又不知不覺地選擇了需要她像照顧父親一般照顧的人。
對此,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心理科王曉麗主任介紹說,我們童年在原生家庭中經歷的情感經驗,很可能會影響我們未來在親密關系中的情感模式。我們傾向于對能帶來熟悉體驗的事情趨近,哪怕這樣的事情會讓我們感到痛苦。
02
小默童年時期的經歷,讓她有一股強大的自卑隱藏在內心深處,雖然照顧他人讓她很痛苦,但這樣的經驗讓她很熟悉,這驅使她去尋找一位需要她照顧的人,滿足她自信的需要。
王曉麗說,在小默和她的伴侶這樣的關系里,一方是依賴別人的照顧,另一方則是依賴被需要的感覺。
“照顧者”角色的這一方,好像付出比較多,但其實如果他們失去了這樣付出的機會,內心反而會覺得自己沒有任何的價值,他們的自信就沒有了來源。這樣的人也是一種依賴,他們依賴別人對自己的依賴。
在這樣的關系中,往往雙方同時既是受害者,又是同謀:一方依賴對方,另一方則依賴“對方對自己的依賴”。
在這樣依賴的共生中,往往兩個人都是感到痛苦,也隱約知道他們在做的事情其實是對雙方都是有害的心理咨詢前景。
雖然,照顧者的這一方有時甚至認為自己將過多地精力投入在伴侶身上,導致自己真正的需求被忽視了,但實際上,在自己不容易察覺的潛意識層面,這種關系其實也是他們自己所尋求的:他們太熟悉這種痛苦了。
03
王曉麗表示,我們在親密關系中的選擇和表現,往往是受到了在原生家庭中,與父母互動的關系的影響。
可喜的是,當我們看見這個模式之后,我們就可以選擇是不是要繼續這樣的狀態。對于小默這樣的來訪者,在心理治療過程中,首先需要讓她認識到,自己其實是在重復著原生家庭中自己所習慣的角色。
在成年后,她可以選擇不再過度照顧他人,不再依賴這種方式來獲得自信,她的自信心可以建立在對自己的自尊自愛之上。
在親密關系的選擇和相處上,她可以嘗試忍耐自己想要過度付出的沖動,留出空間,將伴侶的成長權責交還給對方。
多次治療后,小默可以克制住自己想要過度照顧伴侶的沖動,將過去放在伴侶身上的精力重新放回到自己身上,比以前更加愛護和照顧自己。
當她開始更重視自己的發展,從自己身上收獲自信自愛,她的伴侶也得到了為自己負責的機會,逐漸開始自行戒酒,慢慢克服自身對小默的依賴。他們在親密關系中各自都有了新的力量。
原文標題為《童年經歷與成年后親密關系中的共生依賴》。文章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新概念心理網站只做知識傳播用途。因無法獲知版權者聯系方式,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離婚房產如何分割
下一篇:如何擺脫午餐恐懼癥?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