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喜歡曖昧成癮的人,也是一種防御
謝老師2021-04-07 13:0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1.喜歡曖昧的人在一個討論“你怎么理解曖昧”的帖子里,看到網友A的故事:晚上12點,A在照顧應酬醉酒的老公時,無意間看到他的手機一閃,一則微信消息劃過屏
1.喜歡曖昧的人
在一個討論“你怎么理解曖昧”的帖子里,看到網友A的故事:
晚上12點,A在照顧應酬醉酒的老公時,無意間看到他的手機一閃,一則微信消息劃過屏幕:
晚安。
她心頭一緊,警覺地拿起了手機。
一個女人頭像的對話框,只有晚上的幾條消息,但是語氣關切又曖昧,顯然之前的聊天記錄被刻意刪掉了。
A的腦子“轟”的一聲炸開了。
第二天老公給出的解釋是:普通同事,沒有任何越軌行為。
A說,老公自信優秀,女人緣一直很好。
從談戀愛的時候開始,就發現他時不時會和別人“聊騷”,曖昧不斷。
A也鬧過,老公就淡淡一句:普通的異性朋友聊聊天都不可以了么?你太敏感了吧心理咨詢師報考時間。
也確實沒什么后續,A很愛老公,只能不了了之。
但A沒想到,結了婚之后,老公仍然如此。
A覺得很不舒服:曖昧,真的讓男人這么上頭?
評論里有人回應:何止男人,女人上頭的也不少,渣人不分性別。
有人說,曖昧是最性感的時光。
介于愛與不愛之間,就像一層薄紗,隱隱綽綽,藏滿了小心思和呼之欲出的甜蜜。
一般來說,經由這個前戲,便會迎來愛情的高潮,緊接著,親密關系就會“郁郁蔥蔥”地長出來。
偏偏有些人,貪戀曖昧的朦朧美,“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愛意,一直刺激著荷爾蒙的分泌。
這樣的快感,讓他們渴望延長曖昧的時間,甚至,人為制造曖昧。
因為,前戲的調情不用花費太多力氣,并且,永遠暗示著高潮的可能。
2.曖昧成癮,也是一種防御
①防御孤獨
孤獨是一種主觀感受,是與人或事失去情感聯結的狀態。
單身的孤獨主要來源于無人陪伴,那婚姻里的孤獨感呢?
除了生而為人的常態孤獨,還有一種。
有朋友說,結婚十年,彼此已經成了空氣般的存在。
除了吃飯、睡覺、孩子,再沒有多余的話。
沒有外遇,沒有小三,沒有任何狗血事件,只有一潭死水和深入骨髓的孤獨。
有人歸因于被平淡磨平了激情,其實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共生。
當婚姻進入穩定狀態,雙方的生活節奏、思維方式、個性行為越發趨于一致。
于是,心智分化不夠的人,很容易混淆邊界,開始你我不分了。
“牽他的手就跟左手牽右手一樣”。
無法感知對方的不同,關系在心理層面消失了,所有的喜怒哀樂都變成了自說自話。
孤獨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曖昧帶來的新鮮和刺激,能讓人重新感知一個鮮活的客體。
關系活過來,孤獨感就大面積消失了。
并且,只要不進入親密關系,共生模式就不會被輕易觸發,關系常有常新,孤獨永不降臨。
②防御親密
對于有些人來說,全情投入到一段親密關系是很困難的。
因為,這會觸發他們內心極大的不安。
《阿飛正傳》里,作為浪子代表的旭仔,有一句經典臺詞:
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飛,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就是死亡的時候。
沒有腳,就不能依靠,也意味著不能停靠在親密關系中。
這也是旭仔在兩個女人之間糾纏不清,最后兩段感情全部失敗的真相。
無論是早年的母嬰關系,還是兩性關系,在親密關系中經歷過重大創傷的人,都可能會產生不安全依戀。
為了對抗這種不安全感,有些人選擇不進入親密關系,比如旭仔,而有些人即使進入了親密關系,也仍然會與深度聯結保持距離。
這樣,能有效防止創傷被重新激活,或復制。
曖昧這個行為,就是在幫助他們保持距離,以便暗示自己:
即便這段關系失敗了,我也沒show hand,還有后路,可能還有更好的,別慌。
③防御“干枯”
曖昧給男人帶來征服感,給女人帶來虛榮感。
這些感受都指向一點:我的性魅力依然充足,依然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源源不斷的曖昧,使其永葆青春。
3.曖昧關系,沒有贏家
林夕有一句歌詞:茶沒喝光就變酸,從未熱戀就已失戀。
在一段刻意制造和維系的曖昧關系里,被曖昧的一方無疑是飽受折磨的:
對方一直在販賣愛情的可能性,卻永遠不會給予真正的愛情。
因為他貪圖的是可能性本身,而非愛情和你。
夢醒時分,面對自己用真心換來的“棄之可惜,食而無味”,痛苦與屈辱交織,胸口鮮血淋漓。
那么主動曖昧的這方,果真就一時爽了,還會一直爽么?
有一個咨詢案例。
來訪者是一名男性,已婚,有與多名女性保持曖昧的經歷,因最近一次情感糾葛導致女方患抑郁癥,有了較大的心理壓力。
咨詢過程中,來訪者說了這樣一段話:
確實有好感吧,但我有老婆孩子,沒想過怎么樣,只是經常約著聊聊天、吃吃飯而已。
沒想到,她們那么容易就動了真心。
以前覺得,這種程度根本不至于尋死覓活,現在發現自己確實很自私,爛人一個。
本來是想打發無聊寂寞,現在覺得更加空虛了,婚姻也受到了影響。
愛情是什么?婚姻又是什么?其實挺沒意思的。
主動曖昧的一方,在享受快感的同時,其實也付出了代價。
①;喪失獲得幸福的能力
關系中的幸福感,來源于深耕細作,這是通向深度聯結的必經之路。
這個過程,我們需要練習很多:
共生的,要練習分化;孤獨的,要練習聯結;枯萎的,要練習愛與被愛。
每一項,都極為耗時耗力,卻是取得“真經”的修行。
而曖昧的淺嘗輒止,囿于隱約觸碰,那種膚淺的刺激,分散了時間和精力,也腐蝕著對待愛情的態度和觀念。
不屑于這樣的練習,也就注定得不到幸福。
這也是上述來訪者“覺得更加空虛”的原因:
不愿意在婚姻中安心修行,尋找節外生枝的快樂,卻始終沒有建立一段高質量的關系。
②;負罪感的折磨
比起出軌,曖昧看似沒有越界,因而不用負責,也不必負疚。
但實際上,彼此(或一方)的感情是發生了越界和融合的。
破裂之時,雖然可以用“沒有表白,只是朋友關系”來為自己開脫,但內心依然會沖突。
尤其當別人付出了真心,卻深受傷害,心智正常的人,都會覺得難辭其咎:
畢竟,人造曖昧的實質,是一場欺騙。
患抑郁癥的女性喚起了來訪者的負罪感,他說:
我覺得對不起她,不知道該怎么辦,不敢面對。
4.滋養的關系是什么樣的?
關于曖昧,有一段經典描述:
獨處嫌孤單,戀愛怕膩歪,處在中間的曖昧是自由的。時而慶幸獨處,時而又竊喜似戀又非愛的狀態。
細細一品,是掌控感的味道。
但這種掌控感,只是為了對抗內心的焦慮。
曖昧的結果是既無法享受獨處,也不能發展親密,也就更談不上滋養。
滋養的關系應該是:
①深度親密
共生不是親密,是吞沒,真正的親密建立在兩個獨立的人之間。
全身心投入到關系之中,彼此看見、彼此呼應、彼此扶持、彼此探索。
比如黃磊和孫莉,這對將“初戀進行到底”的老夫老妻,在節目中討論一塊臘肉的做法,都能樂于其中,兩眼看著對方閃閃發光。
同樣的柴米油鹽、平淡瑣事,深度聯結的關系里,每一次都是兩個星球的碰撞、火花和融合,其樂無窮;
反之,則是無休無止的厭倦、不耐煩、無聊或者爭吵。
②充分自由
我們是親密共同體,但也允許有時候回到各自的人生軌道,擁有彼此的時間、空間、想法、決定甚至秘密。
這其實就是尊重對方的獨立性和邊界。
有一句話:我是愛你的,你是自由的,同時,我也是自由的。
親密如果成了捆綁的繩索,而不是互相成就、滿足的助攻,也就失去了親密的意義。
③享受孤獨
無論是單身或者已婚,都會有獨處的孤獨時刻。
獨處其實考驗的是與自己的關系,能夠安于當下、自我滋養,就能享受孤獨。
并且,這種滋養的能力,還會帶入親密關系中:
當你擁有了一個有趣的靈魂,你的親密關系也會變得有靈魂。
黃磊這個致力于“中年可愛”的大叔,利用不少獨處的時光,把自己修煉成了大廚子。
不僅滋養了自己、孫莉、家人,也滋養了很多其他的關系。
高質量的親密關系,也如舒婷的《致橡樹》中所描述:
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愿我們好好修行,最終都得償所愿。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認知能力評估及訓練系統介紹
下一篇:孩子話多可能是一種高智商的表現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