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心理學好書推薦《自我邊界》
謝老師2021-04-07 16:1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經常被人“帶跑”面對壓力無法堅持自我,不懂拒絕認為自己必須對每個人的要求說“是”大包大攬,容易對別人的感受和情緒負責專注于愛和無私,以至于忘記自己
經常被人“帶跑”面對壓力無法堅持自我,不懂拒絕認為自己必須對每個人的要求說“是”大包大攬,容易對別人的感受和情緒負責專注于愛和無私,以至于忘記自己的底線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叫做《自我邊界》,我更喜歡它的英文名字“The Freedom To Be Me”,也就是成為自己的自由。很多時候我們連做自己都是沒有自由的,這個真的是非常非常令人窒息的一種生活狀態,所以我們今天就來幫大家解放。
我們經常困惑自我究竟是什么,但是其實也不知道它是什么。這個困惑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自我邊界,就是你沒有堅持的自我邊界,就是沒有自我。那自我邊界又是什么呢?
這個作者給出了非常簡單的一個定義,那就是“你的事兒歸你,我的事兒歸我”,這個就是自我邊界。而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概念帶來了我們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全都和邊界不清有關。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本書是怎么讓我們找到屬于自己的邊界的。
目錄
上帝情節:我的人生目標就是讓所有人都開心
獨立思考能力的訓練:訓練的秘密就兩個字
確定邊界超簡單的方法:一張圖搞定
沒有邊界的人常常會進入一種上帝情結中。
1、一堆人在一起的時候如果冷場了,就好像是自己的責任,特別尷尬。
2、組織活動的時候如果有任何一個人提出不滿,就覺得是自己沒有考慮周到,自己沒有做好,特別內疚。
3、在感情中有沖突和矛盾的時候一定是讓自己一再地忍讓和退讓,好像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特別的卑微。
如果以上幾種現大家都經歷過的話,那就說明大家真的承擔了太多不是自己的責任。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大家的利益著想、是為大家好、為大家在付出,但本質上其實是一種自我中心。
潛臺詞就是:一方面你不覺得別人有能力為自己負責,另一方面,你總是認為自己占據著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
這樣一來,其實就是把自己看成上帝了。好像應該滴水不漏地看到所有人的需求,并且不遺余力地一個一個的去滿足才是你的責任。那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這一點的話,就可以開始嘗試去把上帝的身份放下回到人類的身份了。
作為一個人類就意味著,你就是會漏掉一些人的感受,漏掉一些人的需求。那你漏掉的精力用來做什么了呢?關注自己的需求。這也意味著你能夠相信大家也是可以這么做的,相信他們是能夠照顧好自己的,不需要你事事操心心理咨詢講座。
獨立思考能力的訓練
沒有邊界其實就很難獨立思考,因為腦子里總是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需求。那怎么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呢?其實訓練的秘密就兩個字,真的非常簡單就是“誠實”。
現在這個網絡的世界里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其實挺難的。雖然大家都是匿名網上沖浪,但網絡輿論的壓力就是會迫使你去展示一些能夠得到更多贊和好評的想法還有態度。
也許你心里知道自己真實的想法是什么,但是偽裝的時間長了你真的會迷失。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練習一下誠實這個方法:大家可以想一下自己平時不敢說的那些話,留言在評論區,然后去體驗表達誠實的這種感覺、體驗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的那種自我的狀態。記住這種感覺,然后帶著它到你的現實生活中,到你的真實生活中。
你可能會因為暴露這種真實的感覺而感到尷尬、不舒服甚至是有點恐懼,那你也不用強迫和勉強自己。不用逼迫自己從今天開始每一句話都要是真話,要在你自己能夠承受的基礎上,一點一點地進行練習。那么你的自我就能在這一個一個誠實的表達當中逐漸地建立起來了。
確定邊界超簡單的方法
最后我們來看一張圖,來感受一下如何建立邊界以及建立邊界到底是個什么意思。
大家可以看到左側的模式就是沒有邊界的狀態下一個人的樣子,自我和問題都是胡亂交錯在一起的,特別混亂,特別臃腫。不僅是你自己看不清自己是誰,別人一看到你這混亂的組織其實也無法理解你究竟是誰。但是我們再看右側的這個模式,這個就是有自我邊界的人應該有的樣子,很清爽。問題是問題,自己是自己,不會把一個一個問題當成包袱成天地背在自己的身上、粘在自己的身上。
大家也可以做這樣一個練習:在紙上畫一個圓圈代表你自己,然后把各種各樣的問題也變成一個圓圈。你要把它們和自己隔離開來,你這個圓圈怎么去看待問題代表的這些圓圈,是你的選擇,是你的一種方式。但是這些問題可跟你是不能劃等號的,它們和你是有一定距離的。比如你有不自信的問題、你有討好的問題,這些都應該是和你隔離開的圓圈,你和它們之間是有距離的。
之前你不自信你可能會說“我是一個不自信的人”,那其實就是沒有把自己和這個問題隔開。
你應該說我有這個圓圈,或者說最近正在面對不自信的問題,又或者說討好的這個問題,這樣做一方面你就不會下意識地去攻擊自己。如果把自己和問題綁定的話,就是你自己的存在就是問題本身,那豈不是得把自己消失了這個問題才能解決。
另一方面 ,我們保持一定的距離才看得更清楚這個問題究竟在哪。比如有不自信的問題那就去解決這個問題好了,再比如可以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的,或者找一些書籍來學習。
我們上周剛剛推過《自信的陷阱》那本書,非常的實用,可以拿去做練習。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去解決你。
那如果你定義自己就是不自信的人,那么你和問題就是綁定的,肯定是沒有動力去解決的,就會拖延。因為你一想到要去解決這個問題,就代表要把自己給解決了。就好像你整個存在都是不對的,都是一個錯誤,否定自己的存在那肯定是沒有任何動力去做的。
所以大家以后再看待自己問題的時候一定記得腦子里要出現剛才我們說的那種右側分開的那種模式,而不是左側的那種黏黏糊糊都纏繞在一起的那種模式。
希望大家別忘了自己不是上帝,只是一個渺小的人類,不要把整個世界的壓力都扛在自己的身上。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孩子話多可能是一種高智商的表現
下一篇:理智型人格的副型有哪些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