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心理行業亂象之根源
謝老師2023-04-26 18:3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最近兩年,我已經很少就行業發展發表言論。要不是太多的學生問起,恐怕也不會有這篇文章。我先要申明,我寫作的時間是2020年11月19日,如果你是幾個月或一年
最近兩年,我已經很少就行業發展發表言論。要不是太多的學生問起,恐怕也不會有這篇文章。我先要申明,我寫作的時間是2020年11月19日,如果你是幾個月或一年以后才看到這篇文章,那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
國家政策:風向突變
在我從事心理咨詢師認證培訓的第10個年頭,也就是2017年底2018年初,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考試被官方取消。當然,國家針對的不是心理咨詢師一個職業,數十個乃至上百個證書被取消,保留下來的是少數,其初衷是為了降低勞動者的就業門檻。
回想若干年前,原勞動部(現在的人社部)為了規范行業發展,提高人員技能,逐步設置了很多的職業資格證。尤其最近幾年,各種證書是越來越多,給勞動者的就業反而造成了負擔,于是政策開始向相反的方向調整,最近三年各類認證大幅取消,結果導致各地培訓機構頻現生存危機。
培訓機構:陷入生存危機
原心理咨詢師國考從2003年設立到2017年底被取消,整整運行了15個年頭,為中國培養了130萬取證的心理咨詢師。究竟這個認證是如何被認定要取消的?在我心中,至今還是個迷。一些業內人士傳說是某領導在會議上說了一句“心理咨詢師還需要考試?”于是,下面的人就把國考取消了。當然這只是個傳說,筆者也無從證實。
要知道此前的15年,國考可是成為心理咨詢師的唯一途徑,我也是通過這個考試而從業的。結果國考突然被取消,所有人都很迷茫,整個行業也陷入了停滯與混亂。有的培訓機構關門了,有的做起了野雞證書,有的還在繼續觀望。
新手入行:沒有門檻,是最大的門檻
除了培訓機構沒有業務可做,那些真正想從事心理工作的人,也變得入行無門。按道理說,資格認證已經取消,從事心理工作是零門檻的,不需要取得證書即可從業。但很諷刺的是,沒有門檻,恰恰成了最大的門檻。新人想入行,不知道自己要學什么,要跟誰學,要考什么證書。如果你沒有一個證書,怎么來證明你的學習經歷?怎么來證明你的專業水平?怎么來取信你的用人單位?這些問題困擾著所有新人。
培訓的江湖:既是事業,也是生意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國演義》里這句話,形容這些年心理咨詢行業的變化再適合不過。持續15年的國考一朝土崩瓦解,為了能繼續滿足社會人士學習心理的需求,中科院心理所、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中國心理學會三大機構開始發力,在近三年內陸續出臺了各自的培訓項目(至于這三個項目哪個更好些,我不做評論)。
對于這類項目,業內人士的態度分成截然不同的兩派:
一派人覺得這些項目是生意,其實質是在斂財,項目本身也不夠權威和規范。他們質疑,這些證書政府能認可嗎?用人單位能認可嗎?取得這類證書能從業嗎?
另一派人覺得這些項目是事業,是原有國考的一種替代品,盡管已經不是資格證。其意義在于,給取消國考之后想要從事心理行業的新人,提供了一個入門的基礎指引。
就我個人來說,我的態度更傾向于后者——在國家沒有出臺新政策之前,這些大機構所發的培訓證書,依舊是新人入行的敲門磚。不過,培訓是事業還是生意,本就難以明了。只要你收錢了,盡管你自己心里覺得這是事業,可能還是會被別人誤認為是生意。靠培訓賺錢,無可厚非,但是不能虛假宣傳,這是我一貫反對的。個別人把行業混亂完全歸咎于這些項目,我覺得這種觀點過于偏激,真正讓行業混亂的原因是國家長期沒有出臺新政策。
新政策:何時出臺?
之前國家在沒有想好如何改革的情況下,就貿然取消心理咨詢師國考,而新政策幾年之內又遲遲不出臺,導致心理咨詢師人才培養出現斷檔。據說,人社部目前正醞釀于2021年下半年啟動心理咨詢師全國聯考,相關調研工作正在開展。這個政策能不能落地,何時落地,我心里是沒底的。自從17年取消國考之后,就不斷傳說要改革,但是這些年卻始終未見動靜。半開玩笑地說,等著考新證的同學,等得頭發都快白了。
有鑒于此,一方面我給學生建議:現在有啥證書就先學著,反正有證比沒證強(像國際注冊心理咨詢師那樣的野雞證書除外);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多跟政府呼吁:早日出臺新政策,讓中國的心理人才培養重回正軌!
人才培育:考證還是跟師?
心理咨詢這一學科流派眾多,從理論體系上看還不夠成熟,還未達到整合。所以,世界范圍內也沒有一個培養心理咨詢師的統一模式。短期的取證培訓只是入行前的基本準備而已。要想真正具備從業的能力,仍需后續不斷的學習,跟師就是一種好的方式,尤其是對于想要終身從業的人來說,具有極大的意義和價值心理咨詢師通過率。
心理咨詢師不是學出來的,是帶出來的。比如共情不是同情,學生們都知道。但在咨詢時,他們依舊是用同情的目光看著來訪者,傾聽來訪者訴說自己的不幸,結果來訪者原本還不覺得自己這么可憐,一看咨詢師的眼神,頓時感到咨詢師也認為自己可憐,那看起來自己是真的很慘,于是咨詢之后比咨詢之前更加顧影自憐,更加痛苦不堪,一個眼神都可能決定咨詢的成敗!對于求助者的這種負面變化,咨詢師往往渾然不覺,還覺得自己是在和來訪者共情呢。這類咨詢中的實戰經驗,取證階段是學不到的,只有在跟師階段才能真正體會。
作者的心聲
總而言之,證書可以變,行業也可以亂,政策也可以改,但是社會上對于心理教育、心理咨詢和心理服務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這是社會發展大趨勢,無人可以逆轉。我深深知道,心理咨詢師這一職業,只會越來越重要;心理行業的未來,只會越來越好!這也是我這一輩子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底氣!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兒媳婦有義務照顧婆婆嗎?
下一篇:迷戀舒適的生活就是一種慢性自殺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