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dhddf"><mark id="dhddf"></mark></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mark></ruby>

        <ruby id="dhddf"></ruby>
        <del id="dhddf"></del> <ruby id="dhddf"><b id="dhddf"></b></ruby>
              <big id="dhddf"><ruby id="dhddf"></ruby></big>
              <pre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re><p id="dhddf"></p><p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

                <p id="dhddf"></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thead id="dhddf"></thead></mark></ruby>
                <output id="dhddf"></output>

              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心理援助若干主題及工作策略:不確定感、疑病、歧視和崩潰

              謝老師2022-02-08 16:1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疫情當前,很多精神科醫生、心理咨詢師都積極投入工作,為受影響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危機干預。以下轉自吳和鳴老師關于疫情心理危

              疫情當前,很多精神科醫生、心理咨詢師都積極投入工作,為受影響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危機干預。

              以下轉自吳和鳴老師關于疫情心理危機干預的幾點建議,包括:不確定感、疑病、歧視和崩潰等。

              心理咨詢師正規培訓,心理咨詢室名稱,心理咨詢師認證培訓:心理援助若干主題及工作策略:不確定感、疑病、歧視和崩潰

              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一點幫助。

              01、不確定感

              不確定自己或周圍人是否被傳染?是武漢肺炎還是一般流感?屬于輕癥或重癥?什么時候結束封城?什么時候疫情轉好……

              心里七上八下、沒著沒落,像被拋在無邊無際的大海里看不到岸……

              為了獲得確定感,頻繁關注各類疫情信息,不斷地與相關人士(如在醫院工作的親友)聯系,打探內部消息,為內心的各種問題尋求答案,結果心情是在確定與不確定之間快速來回變換,時而悲觀,時而樂觀,因為反復經歷這些過程而體驗到強烈的挫敗感、無助感等。;工作策略不要幻想為當事人提供確定的信息可以帶來確定感。不要去扮演那個一直被期盼但不可能存在的拯救者。

              試圖對不確定感進行描述,此刻的描述是確定的,描述本身就可以增強確定感。描述的內容:對……不確定,感受到……為了確定感,做了……其中體驗到……

              了解曰常生活的安排、具體過程,讓當事人在自己建立的曰常生活秩序中,體驗到確定感。

              對環境的描述。從遠方無法確認的疫情,從身體內部無法感知、掌控的生理或疾病過程,回到現實的生活環境中,讓當事人描述周圍環境中的人或事,回應對當事人所描述生活環境的獨特之處的發現與感受心理咨詢師考試條件

              支持系統之確認。對當事人不確定的內容進行想象,比如,如果是重癥,會發生什么?可以一起想象當事人一個人不敢去想的最可怕的情境,他一直在回避,希望找到信息擺脫這可怕的情境,這是不確定感的重要根源。在想象最可怕的處境時,當事人內在與外在的支持力量同時顯現出來,并為當事人感知到。

              02、疑病

              疑病,hypochondria,從詞源來看,是“始終放在心上”的意思,疫情之中,所有有關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軀體感受都會始終放在心上,這是再正常、自然不過的情況。也正是在這樣的情境之下,疑病顯現出它的積極意義:關心身體,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和社會負責。

              疑病時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身體,整個人變成一個肺,整個家庭、整個城市、整個國家都變成了一個肺,因為注意力高度集中,也就產生了精神交互作用,對于身體的感受、反應非常敏感,容易捕捉、放大一些不適感,于是注意力更加聚焦于此,形成惡性循環。雖然理性上知道不必如此草木皆兵,但就是很難從中超脫出來。

              不可能打消疑病念頭。誰也不能保證沒事,也不會輕易相信所謂的保證,疑病時沒有權威,權威的判斷只是一個創口貼,只有暫時的安慰效應。注意力很難真正轉移的,被努力分散的注意力會很快、很容易再次回到身體上。所以,不要去對抗疑病,進行徒勞的抗爭。;工作策略因病入道,疑病是被動的正念,部分的正念,可以轉化為主動的正念,完整的正念。

              無論疑病背后的動力是凝聚一個完整的自體,或者是通過與身體的連接表達對親密關系的訴求,正念都是有幫助的。

              耐心地與當事人一起去覺察當下身體的感受,去形容那些感受,尋找貼切的詞讓那些感受有了歸宿。

              03、歧視

              一些打心理援助電話的大學生,報告說在隔離中感受到被岐視,在整個防感染、隔離過程中,個體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還不得不面對各種歧視的態度和行為。被歧視的不僅僅是來自湖北、武漢的人,還有疑似患者,甚至是醫護人員。歧視來自于恐懼,這是其中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部分,歧視逆轉被動為主動,由此擺脫恐懼,然而,之所以是歧視,就不僅僅是恐懼,在那些異樣的眼光、躲閃的反應,以及拒絕、驅趕的行為中,還包含有其他復雜的成分,都會被接受到,讓人感受到被歧視。

              美國一所學校寫給家長關于新冠狀病毒的信(來源未確認),信中最后兩段中提到:“每個人都會生病,不要因此而孤立中國人和任何與中國有聯系的人,更不要歧視生病的人,因為這樣會讓生病的人為自己生病而羞恥,從而隱瞞病情,不保護他人。我們防的是病毒,而不是中國人。越是危難之時,也需要冷靜,理智,人性,團結。”

              這封信寫的很好,指出了歧視的后果,它讓被歧視者產生羞恥的感覺,強化了躲藏、隱瞞的動機,增加了傳播病毒的風險,最后害人害己,這并不是歧視者希望的結果。

              工作策略歧視帶來心理創傷。除了羞恥之外,歧視者還扔給被歧視者憤怒、無助等感受,這些感受混合、交織在一起,需要一一分辨出來,并被清晰地表達,這樣才能有一定程度的了結,僅僅只是說“被歧視”,就仍然處于被歧視所傷害的狀態之中。

              在歧視的感覺中,有一個成分是,似乎被歧視者該為發生的一切負責,你的處境是你自找的,你活該,等等,這樣才給予歧視正當性,這會衍生出羞愧、憤怒等感受。這不是這場災難中的親歷者該承擔的責任,但都被承擔著。

              在歧視的重重壓力之下,當事人承擔了該承擔的責任,努力照顧好自己和家人。在經歷上面描述諸多感受的同時,當事人是如何勸慰自己的?又是如何在被歧視的惡劣狀況下,做出抉擇,釆取行動的?

              04、崩潰

              當我們說“快要崩潰了”時,我們在說什么?快要崩潰了,不意味著真的崩潰要發生了。快要崩潰了,是說我己經處于極限狀態,這種狀態無以名狀,它的程度是“崩潰”,我一直繃著、撐著,沒有喘息的機會,沒有進來的,只有付出的,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了,己經被耗盡、榨干了,無法再支持下去,難以為繼了,快散架了,快趴下了,那根弦快斷了,快要瘋掉了……

              在第一線的醫務人員,超負荷運轉;漫長的隔離狀態中,強烈的惶恐不安;封閉在家里,日復一日,大眼瞪小眼,重復著沉悶瑣碎、糾結復雜的關系與日常生活,無法回避。這都會讓人體驗到崩潰的感覺。

              工作策略“快要崩潰了”,是在呼喚。要努力聽到這個呼喚。

              在呼喚,不要只是一味地付出,要有滋養進來,尤其是心理上的滋養:你看到我,聽我說,陪著我,做這些就很好了,至少讓我暫時離開我不得不一個人面對的情境,可以喘口氣。

              在呼喚,我需要被托住,被支持、被支撐,你堅定的目光、聲音,簡潔明了的說法,顯示了力量,成為了我的后盾。

              最關鍵的是,崩潰,是說我繃不住了,要發泄了,需要一個允許,可以哭、大聲喊叫。你可以接受、忍受這樣的發泄嗎?把這些天積壓的、憋住的哭出來、叫出來,在酣暢淋漓的宣泄之后,我一身輕松,重新披掛上陣。你我都知道,你代替不了我,該我面對的、承擔的,還是得我去面對和承擔。(老吳,2020.1.30)

              作者:吳和鳴,曾任武漢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主任,中國心理學會注冊系統注冊督導師(D-06-076),中國地質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副教授

              很贊哦! (人閱讀)

              文章評論

              您對本文有什么想法?說點什么吧
              • 全部評論(0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站點信息

              • 網站名稱幸福心理網
              • 建站時間:2011-11-11
              • 文章統計:共7533 篇
              • 文章閱讀:共703425次閱讀
              • 統計數據百度統計
              • 微信公眾號: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p id="dhddf"><mark id="dhddf"></mark></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mark></ruby>

                    <ruby id="dhddf"></ruby>
                    <del id="dhddf"></del> <ruby id="dhddf"><b id="dhddf"></b></ruby>
                          <big id="dhddf"><ruby id="dhddf"></ruby></big>
                          <pre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re><p id="dhddf"></p><p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

                            <p id="dhddf"></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thead id="dhddf"></thead></mark></ruby>
                            <output id="dhddf"></output>
                          www.gaoav.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