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中的“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一)
謝老師2021-04-14 03:30【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人為什么需要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到底有沒有用呢?心理咨詢中的“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一)今天我們來談談心理咨詢中的為什么,我們總是會有太多的為
人為什么需要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到底有沒有用呢?心理咨詢中的“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一)今天我們來談談心理咨詢中的為什么,我們總是會有太多的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為什么那樣,還有一些提倡少問為什么,要分情況而定,相信你也是常常出現很多問號,我們下面就來分析一下“為什么”。
為什么——過去
好奇探索之心,在人類進化歷史上,幫助人類站上食物鏈頂端,有著“扶龍之功”。人類物種對好奇的“論功行賞”,便是將“好奇”刻進自己的基因中,成為本能。
留意自己和他人的說話,很容易聽到“為什么”的問題。
心理咨詢,有些“反人性”,提倡少問“為什么”——不是不問,分情況而定。
“為什么”,常常帶著情緒化,暗含指責。“為什么不聽我的?”“為什么你總是這樣?”“為什么你不為我想想?”“為什么我這么脆弱?”……情緒化的指責,通常會激化沖突,而不是化解問題。
“為什么”,讓人消耗精力,停留在過去,削弱改變的動力。“我為什么會抑郁?”“我為什么會焦慮?”“我為什么控制不住想很多事?”……
找到原因,一定能帶來改變嗎?知道做菜需要什么食材、程序,就能做出一道菜嗎?當然不能。
“為什么”不僅可能不會帶來改變,反而妨礙改變三級心理咨詢師正規培訓機構。
比如抑郁,常存在一種“惡性循環模式”:存在較多負面想法、負面評價、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想法、情緒阻礙改變的行動,而沒有行動改變,進一步加重負面想法、情緒。
比如焦慮,總想著為什么會焦慮,可能加重而不是減輕焦慮。
對于當前存在具體、負面影響大的困擾,比如情緒、想法、睡眠、人際關系、工作動力等,第一位“怎么做”(后面詳說),而不是詢問“為什么”,更有利于改變。
理智思維帶給我們巨大幫助,我們習慣用理性解決問題。我們也需要承認,如醫學這般對身體有著精深認識,仍然存在不少醫學難題,心理學對人的心理了解,遠遠比上醫學對身體的了解,存在更多難以從“為什么”找到答案。
心理咨詢的改變,不是說必須知道“為什么”。我們天天用手機,不用知道手機的工作原理,只需要知道怎么用就行。
對于當前沒有具體影響大、迫切希望減輕的困擾,比如自我成長,改善性格等,“為什么”的探索較合適。
人類存在強烈尋求意義的傾向,理解本身能有療愈作用。心理學中的格式塔心理學,驗證著人類對追求“完形”——完整性——的傾向。
當對“為什么”形成理解,如同把破碎的圖紙,拼成完整的圖形,通過理解,塑造生命歷程的完整性感受,有些困擾會自行消散。
有些時候,事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自圓其說”,被自己接受的理解,整合進自己的生命體驗。這是心理咨詢中“為什么”的價值。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關于孕吐的冷知識
下一篇:我們為什么無法停止擔憂?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