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徐崢被囧媽逼到崩潰:你和父母的關系,就是你和世界的關系
謝老師2023-06-08 11:49【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今年年初一,本該搬上大熒幕的賀歲片《囧媽》,因為疫情,被影院撤檔隨后這部影片,在手機各線上平臺免費上映,這是史上首次春節檔電影通過網絡播出在這特殊
今年年初一,本該搬上大熒幕的賀歲片《囧媽》,因為疫情,被影院撤檔
隨后這部影片,在手機各線上平臺免費上映,這是史上首次春節檔電影通過網絡播出
在這特殊的時刻,這部影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和大家見面,無疑給大家苦澀的生活注入了一些溫暖。
影片中,講述的是一個媽媽和一個孩子“相愛相殺”的故事。
有笑點,有淚點,也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
“自戀型”的父母
我都是為了你好
劇中,盧小花(母親)和徐伊萬(兒子)關系很擰巴
兩人在一列從北京開往莫斯科的綠皮火車上朝夕相處了6天5夜,每天見面都是戰火升級,劍拔弩張
在一開始,我看到更多的是一個母親對她孩子的“控制”,她的愛像一面密不透風的墻,裹挾著徐伊萬生活的每個角落。
因為申時(下午15-17時)有利膀胱
于是就逼著徐伊萬喝下一杯接著一杯的薏仁水、綠豆水…
給徐伊萬吃了一整盒的紅燒肉,卻在吃剩最后一塊時突然制止,說:“紅燒肉吃多了會長脂肪,你要控制”
徐伊萬在看手機時,她一把奪過說了句,“手機看多了會得老年癡呆”;無論兒子做些什么,都有絮不完的嘮叨,講不完的道理;里面有一個片段是:
盧小花問了徐伊萬好幾次,“要不要喝粥”
徐伊萬都說:我不喝;隔了一會兒,盧小花又問了一次;這時徐伊萬忍不住的怒吼了一句,“如果每次你問我喝不喝的時候,我回答你不喝,然后你心里認定我一定要喝的話,那你又何必問我?”
就像她總認為徐伊萬吃不飽,無論徐伊萬是在聊工作、打電話、睡覺休息,她都可以把食物一個勁往他嘴里塞
她的世界聽不見別人拒絕的聲音,只有自己的回音
“你是我的孩子,你得聽我的”
“我都是為了你好”
這種事無巨細的“控制”,認為孩子的世界要圍繞自己轉,這便是父母“自戀”的表現
一個個體從一出生,必然會和給予我們生命和食物的人,產生依戀共生的關系。
但這種共生,只存在我們小時無法有能力保障我們生命的時期,一旦長大,母親和孩子必然要學會分離
否則,沒有界限的、“自戀”的愛,便會帶來傷害。
“中國式親子關系”明明是愛,卻彼此傷害
與自戀相伴而生的,滿足的是父母的控制感,犧牲的是孩子自己掌控人生的滿足感和價值感
劇中,徐伊萬在火車上和一個俄羅斯女孩相識,女孩問了他一句話:
“我發現你媽媽一直想控制你,你喜歡這樣嗎?你想逃離嗎?你敢不敢把你心里話告訴你的媽媽?”
徐伊萬一聽,呵呵兩聲說:那不敢,不敢,絕對不敢
面對親人的控制,他們都會有迎合、服從、不敢反抗的舉止,但這是暫時的,當怨氣積壓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爆發心理咨詢師等級。
所以后來,徐伊萬歇斯底里的喊出了心里的話:“我要逃離!”
“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啊,我不是你養的寵物狗啊
你的心里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什么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你全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么要鍥而不舍地改造我呢?
這么多年,難道你就沒發現嗎?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兒子嗎?”
這不由讓我想到電影《暗黑者3》中吳洋的媽媽,30歲的吳洋被媽媽設定好了日常的每一分鐘,都該干些什么
就連出門想要和朋友吃個飯,也要和提前和媽媽“申請”
當媽媽想看吳洋手機,卻被兒子以“我也有隱私”拒絕時,她怒不可遏的指責:“你什么態度,連你都是我養的,我生的,我看你手機還不行了。
面對媽媽360度無死角的掌控,吳洋心有不快卻還是默默忍耐
直到一次,媽媽把吳洋喜歡的女孩推下了樓梯
被擊垮心理防線的吳洋,最后殺了自己母親,然后自殺
故事以悲劇的形式結尾。
當一方想要“控制”,便會有一方想要用想要爭吵、冷戰、逃離的方式來掙脫這種被束縛的關系,更甚者,釀成了悲劇。
明明是愛,卻變成了刀刃,在各自生命中劃開了一道道刀口,傷痕累累。
我一邊想逃離原生家庭一邊卻又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劇中的徐伊萬正在和妻子張璐鬧離婚
張璐說:你心里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么,討厭什么,該怎么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么要鍥而不舍地改造我呢?
都這么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
這和徐伊萬對他媽媽說的話如出一轍
媽媽想要改造徐伊萬成為“她幻想的兒子”
即使徐伊萬再排斥和不喜歡,但在婚姻關系中,他也無形中重復著媽媽的模式,嘗試想把對方變成“我幻想的妻子”
這種結果,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強迫性重復”
它指的是,一個人在經歷了一件痛苦或者快樂的事件之后,會在以后不自覺的反復制造同樣的機會,以便體驗同樣的情感
形成強迫性重復的原因或許有很多,但其中一個便是:我們從小潛移默化的被植入某種信念或規則,當我們長大之后,他依然不自覺的運作著,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和命運
正如有句話所說:我一邊想逃離原生家庭,一邊卻又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整部劇看下來,或許你會發現,徐伊萬和盧小花兩個角色并無什么不同
媽媽盧小花對徐伊萬所做的所有事,出發點都是因為愛
她曾說過:“我這一輩子,就是為你而活。”
只是愛的方式出了偏差。
徐伊萬也是愛著自己的媽媽,只是他每次面對媽媽的“噓寒問暖”時,總是不耐煩的說,“你不要管我的事可以了嗎”
一張口,就是火藥味。
同樣的,在面對妻子張璐的離婚協議書時,他拒簽,然后想盡辦法要去美國攪黃妻子合作談判的單子,報復性給妻子各種添堵
只是因為他內心不想和張璐離婚
徐伊萬也是,盧小花也是,他們在各自身份里面“囂張任性”,卻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愛和真實情感
他們看似在面對面交流,中間卻隔著千溝萬壑,內心的情感沒有真正鏈接給對方,一切的行為和言語就變成了矛盾的引爆點。
和父母的和解就是和自己的和解
“你還記不記得上一次給你媽媽擁抱,是什么時候?”
這是影片開頭,張璐問徐伊萬的一句話,
那時伊萬回答說,“我都40多歲的人了,突然給我媽一個擁抱會很奇怪的”
生活中很多人或許和電影中的男主角一樣,每天忙碌自己的工作,就算偶爾回去看望母親也是在忙自己的事情,而擁抱母親的記憶更是停留在少不更事的年齡
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和父母漸行漸遠?
我們怨父母糾偏與控制,那有沒有想過或許是我們未曾走進過他們的世界。
就像,徐伊萬一直認為父親沉迷酗酒,然后酒精中毒死亡,都是因為母親過度掌控父親的生活,讓父親痛苦不堪,靠酒精來舒緩心中郁結
他很不理解為什么母親愿意坐6天5夜的火車,花兩萬塊錢站上劇院舞臺去唱一首歌
他抱怨母親總是管他太多事,總是轉發各種公眾號養生文章,微信聊天每條都是60秒的語音
直到后來,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徐伊萬從他母親的口中才得知,父母的婚姻并不幸福,他的父親除了酗酒,還會家暴
直到他看到站在舞臺上,光芒萬丈唱著《紅莓花兒開》的母親時
從那刻起,他才窺探到一個完整的母親,她很“強勢”,但也有傷口和脆弱,她被時光抹白了鬢角,但在舞臺上驚艷了歲月。
他走了過去,輕輕的擁抱了一下他的媽媽,動作很生疏,但很溫暖
他們有過的誤解,所有撕心裂肺的爭執,都在這個懷抱中被和解了。
原生家庭不是原罪,父母本就不是完美的
當你看到你童年的“創傷”時,一味怨懟,無法釋懷只會加劇痛苦,不妨將原生家庭作為一面反思的鏡子,直面父母,理解他們緣何是他們,并嘗試率先邁出第一步。
當你找到與父母的情感出口,或許很多矛盾都會迎刃而解
就如徐伊萬,與母親和解后,他也找到了婚姻關系的出口,他向妻子坦誠自己內心的掙扎,雖然他們終究還是走向分離,但彼此卻給對方留下最真誠的祝福。
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卡在過去的人,不能將新的經驗整合到生活中。”
只有將矛盾歸零,將心結放下,才能真正實現自我成長。
影片的最后有幾句話我很喜歡,把它送給大家: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在爭吵,可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只不過這份愛是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這六天的旅行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
“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和父母的和解,和自己的和解,是我們一生的修行
在這個特殊的假期,讓我們放下手機,給他們一個擁抱吧~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