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伊能靜兒子穿性感女裝:我不想做男人,有錯嗎?
謝老師2022-06-07 10:44【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人類的性別真的單純由生理特征決定嗎?上個月,一條視頻將一個長期在男女夾縫間生存的邊緣群體——跨性別者拉入大眾視線。B站美妝up主@都市麗人菜,是個身高
人類的性別真的單純由生理特征決定嗎?
上個月,一條視頻將一個長期在男女夾縫間生存的邊緣群體——跨性別者拉入大眾視線。
B站美妝up主@都市麗人菜,是個身高一米八,體重200斤,胡渣濃密,笑聲魔性的壯漢,因為熱衷穿女裝,化精致妝容走紅。
和一般女裝大佬不同的是,她堅定地認為自己就是個女生。
平時給姐妹們講解化妝技巧也沒出啥岔子,直到有網友好奇提問:
“你在外面是上男廁,還是上女廁?”
她回答:
“如果今天穿女裝出去,我一定會去上女廁。畢竟這樣的狀態去男廁,會嚇到男士,自己也別扭。”
很快有女性質疑:你這渾厚的嗓音一響,就不怕對女生造成困擾嗎?
要是色狼變態也打著這個幌子進女廁所怎么辦?
一石激起千層浪,他的行為漸漸被上升到男蛆又要擠占女性生存空間的高度。
菜姐回應自己并無惡意,洶涌的輿論討伐卻愈演愈烈。
千言萬語匯成一個“切”字,大有“賽博宮刑”之勢。
我完全能理解廣大女同胞在偷拍猥褻頻發的環境下有強烈的不安全感。
但解決方法難道就是逼跨性別者去做高風險高費用的變性手術,或者繼續用不符合自己性別認同的方式如廁嗎?
本應該好好探索無性別廁所推廣的問題,不知不覺又變成劃分陣營,互相拉踩的罵戰,這多少有些遺憾。
“跨性別者就跟雙重國籍一樣,兩頭占便宜,吃盡性別紅利。”
看著這些言論,恍然間有種跨性別者已經在主流社會左右逢源的感覺心理咨詢的原則。
可事實上,談起自己的人生,這個群體中很多人都會用噩夢來形容。
02
如果還不清楚跨性別者的概念,你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男(女)性的身體里,住著一個女(男)性的靈魂。
人類的生理特征由染色體決定,但自我性別認知卻取決于大腦結構。因此會出現性器官和大腦性分化不匹配的情況。
這是與生俱來的差異,而不是什么精神疾病心理扭曲。
根據2012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整個亞太地區有0.3%的成年人口是跨性別者,總數在900萬到950萬之間。
在性少數群體(簡稱為LGBT)中,跨性別者列居末尾,是最小眾的一支。承受心理與生理撕裂的同時,外界的誤解和歧視也如影隨形。
伊能靜和庾澄慶18歲的兒子哈利,第一次在社交平臺上曬出魅惑女裝照的時候,引來無數鍵盤俠人身攻擊。
被罵得體無完膚的他,清空照片,關閉社交平臺。
不過還好父母對他足夠尊重,鼓勵他重拾信心,大膽做自己。
大多數人都沒這么幸運。給予他們生命的至親,往往是最不愿接受他們真實樣貌的人。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6年發布的《中國性少數群體生存狀況》顯示,家庭中的歧視發生率最高,其次是學校。
跨性別者朱亦,幼兒園時期就少女心滿滿,喜歡粉色的書包、粉色的文具,夢想是成為魔法少女。
上了小學,因為性格柔弱,愛哭鼻子,她經常被父親嚴厲責打。
在一次又一次的規訓中,她逐漸摸清了“正確”與“禁忌”之間涇渭分明的界限。
她知道增大食量,努力運動,裝成一個陽光男孩是“安全”的。但是對男孩的情愫、對女裝的喜愛,以及對自己男性身體的厭惡又真實地流竄著。
初二,她患上抑郁癥,而后病情加重,常流淚至深夜,自殘,甚至試圖服藥自殺。
高中因為進入風氣開放的國際學校,她得到了性別平等,勇敢表達的機會,正式宣布出柜后,抑郁癥狀減輕了。
可母親卻不斷向親戚們控訴朱亦有多“不正常”,還聯系僧人給她的房間“調風水”;
今年寒假,母親強行把她送進私立中醫院進行“性別扭轉治療”。
每日的“治療”包括注射三瓶中藥注射劑。打完之后頭很暈,肌肉酸痛,話也說不清。
后來又換成“腦循環治療”,用儀器在手腕上輕微電擊、在頭部周圍不斷震動。
有一天,一個醫生沖過來對她吼:“你是男的女的?”“你還不知道自己有病嗎?啊?”
持續的指責和斥罵讓朱亦情緒崩潰,在國際學校積累起來的尊嚴轟然倒塌。
時間往前撥。
11月13日,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高三學生徐譽舒從教學樓5樓跳下。
這個天資聰穎,思想深刻的少年,早在小學三年級,就有了做女生的想法。
當他發現自己長出喉結,躲在屋里哭了一天,根本不敢照鏡子。
他后來在學校里自己刮腿毛,一長出來就刮。還寄希望于服用雌性激素改變靈肉分離的困境。
對此,父親采取的策略是盡量淡化。
“現在不要考慮這個事,現在是學習階段。”
可是很多煩惱,不去考慮,也會自己找上門來。
小學畢業的同學錄里,有人給他留言,“你太懦弱,半陰半陽,叫我說你什么好呢?”
中學,因為行為舉止的女性化表現,針對徐譽舒的孤立和排擠愈演愈烈。
心智不成熟的學生喜歡跟風,只要一個人罵他跳梁小丑,很多人就都會對他進行惡劣的語言攻擊。
盡管他從未招惹任何人,還積極地為緩和人際關系努力。
買兩千多塊的動漫周邊送同學,但同學沒收。
在他情緒最不穩定的時候,父親只想著通過體罰來鞏固自己的權威性;老師輕飄飄地規勸:“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漫長的失望后,他只能以死解脫,盼望靈魂能夠飛向格拉丹東峰。
中國400多萬跨性別者里,超過十分之一的人曾嘗試自殺。
統計出來的是數字,逃不過去的是人生。
“玫瑰少年”們還沒來得及盛放就凋謝的生命,是整個社會不經意間合力的結果。
03
按理說,在不傷害別人,不危及公共空間的前提下,每個人都有權利以符合自己心意的方式生長。
只可惜深受東方集體主義文化影響的我們,大多都具有典型性的依存型自我建構,為了維持人際聯系,壓抑或控制個體表征的表達需求。
一個跨性別者想要從這種建構中剝離出來,可能需要練就一顆百毒不侵的強大心臟。
2012年,青島一棟老式居民大院起火的新聞視頻,將“大喜哥”劉培麟送上熱搜。
視頻中,劉培麟穿得花紅柳綠,扎兩個碩大的麻花辮,濃妝艷抹如同小丑。
看著化為廢墟的家,他茫然念叨:“我是滅了火才走的”。
網友才不管這些,焦點都放在男扮女裝上。
“妖孽啊妖孽,這是在唱二人轉嗎?”
“真是笑痛我的十二指腸。”
人們笑得越大聲,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就越顯得悲涼。
大喜哥原是棄兒,被一戶姓劉的人家從車站撿回來,開始以劉培麟的身份生活。
養父母家庭條件優越,對他視如己出。養父去世后,還給他留了套房。
童年的他總愛穿母親的高跟鞋和花棉襖,但大一點就被教育著換回了男裝。
高中畢業后他被分配工作,又經歷下崗,隨后娶妻生子,家庭生活平淡快樂。
可惜好景不長,一場車禍讓他妻離子散。
沒多久養母又重病入院。為了給養母治病,大喜哥幾乎傾盡所有,最后只能買房籌錢,結果又被騙子擺了一道。
養母去世時,他已欠下18萬外債。
一連串的打擊沒有壓垮他,反倒給了他釋放天性的理由。
他換上了拾荒撿來的女裝,那種油然而生的喜悅,成為支撐他前行的力量。
欠鄰居親友的賬,他一筆筆記得清清楚楚。拾荒二十年,住過地窖、水管,也在馬路上搭過棚子,再破爛的住處都一定要放上三塊鏡子,每天出門前照一照。
其中有塊鏡子上寫著:“新的一天開始了,加油!”最后那個嘆號,被小心翼翼地描過很多遍。
2016年,母親去世的第20年。大喜哥終于還清所有債務。
他的故事再次成為媒體報道的焦點。
一位姓趙的老板愿意給她提供住處,但他不倫不類的裝束遭到業主一致投訴,為了保住容身之處,大喜哥只好接受趙老板的建議,剪去長發,恢復男人扮相。
世俗的偏見卻并未就此消失。
他去外面求職,一亮明身份就被婉拒。
媒體報道的熱潮過后,趙老板也停止幫助。
既然低頭也不會更好,那干嘛還要委屈自己。
“男兒本色”不過半年,大喜哥又重新穿上女裝,繼續以拾荒為生。
生活轉了一圈又回到原點。有所不同的是,他更加堅定了做自己的信念。
哪怕這意味著無孔不入的質疑和嘲諷。
他經過別人店鋪啥也沒做卻被當成小偷;
看到流浪漢睡在行車道上,打電話報警反遭警察呵斥;
路遇車禍過去搭把手,也被人連聲轟走。
“不孤獨是假的。可是能跟誰說呢,只能跟本子說。滿肚子話都在紙上。”
他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寫日記,一直寫到現在。內容無非是日常見聞,生活感悟,前不久在幾個小眾藝術家的幫助下,日記得以出版。
名字特別樸實無華,就叫《我的一生》。
64歲了,這個年紀早已不對做變性手術抱什么希望,他只能不斷往自己身上增加東西——表明自己是女人的東西。
有只耳朵被飛車搶劫的匪徒連血帶肉地扯掉了耳環。即便如此,他還非得用細鐵絲把墜子擰在那破碎的耳垂上。
涂指甲油,蹬高跟鞋,拎手提包,戴項鏈。全身環佩叮咚,每天出門都像是赴生活的盛宴。
大喜哥曾說:“我穿了20多年的女裝,從來沒有犯過法,也從來沒有害過人。”
生而為人,他有豐沛的情感,超凡的勇氣,極高的道德準則,這些從來不會因為性別的錯置而失色。
而那些無時無刻不在自我閹割,面目模糊的“正常人”,又有什么資格取笑他呢?
04
Facebook上的性別選項里,除了男女之外,還有56種性別選項。
傳統觀念里,人類因為生理結構不同被劃分為男女兩個陣營。
但性別本身不是二元對立的,像兩段意涵豐富的光譜,有交集又有互補。
當某些人有不符合常規性別氣質的表現,需要扭轉的不是他們的行為,而是我們狹隘的認知。
是我們社會上,那個叫“主流”的東西。
性別觀念的松動,對非二元性別的包容,受益人不是跨性別者,而是我們所有人。
作為一個男生,你是不是也曾因為性格軟弱被嘲笑娘娘腔,是不是夏天曬到冒煙也不好意思撐開遮陽傘?
作為一個女生,你會不會因為疏于化妝打扮被評價缺乏女人味,或者脾氣火爆了點就被吐槽“男人婆嫁不出去”?
如果成長路上少一點“男人該怎么樣”,“女人該怎么樣”的性別刻板印象,相信我們都會活得更加輕松自在。
去年,《玫瑰少年》入圍第三十屆金曲獎年度歌曲獎。
這首歌講述了因舉止女性化被霸凌致死的臺灣少年葉永志的故事。
頒獎禮上,蔡依林留下這樣一段話:
“葉永志提醒了我,在任何情況下,我都可能成為某種少數。所以我更要用同理心去愛我身邊的人。”
在一個黨同伐異風氣盛行的環境里,你永遠不知道哪天絞殺異類的繩索就套在你脖子上。
而當這個世界足夠開放多元,每個人都能做顏色不一樣的煙火,那么異類也就不復存在了。
給文章點個“在看”,且視他人之疑目如盞盞鬼火,大膽去走自己的路。
參考資料:
[1].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別扭轉治療”:被母親送去注射、電擊、循環羞辱,鳳凰網
[2].“玫瑰少年”之死:被嘲笑為跳梁小丑,自殺前稱自己已經社會性死亡, 北青深一度
[3]. 非化妝不可的人, 谷雨實驗室—騰訊新聞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心理咨詢室設備有哪些種類介紹
下一篇:生氣的時候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