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在方艙醫院學習的年輕人們,教會了我這個道理
謝老師2021-05-09 17:2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01危難關頭,人人都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方艙醫院內被相繼被報道的閱讀者,考研哥,備戰高考的高三女孩......給了我很大的觸動,這些年紀比我還小的年
01
危難關頭,人人都是社會的一面鏡子。
方艙醫院內被相繼被報道的閱讀者,考研哥,備戰高考的高三女孩......
給了我很大的觸動,這些年紀比我還小的年輕人們,用自身行動在詮釋自律的人,到哪里都閃閃發光。
《少有人走的路》里提到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于自律,簡單地說,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
自律才是迎擊困境的最佳武器,深以為然。
在疫情制造焦慮與恐慌的大環境下,那些仍能自律的人,堅持學習,堅持健身,堅持充電,無疑深刻明白:
在意外不可逆轉的前提下,能為自己今后提高抗風險能力的,只有在眾人皆懶散時,保持高度自律,繼續推進目標,這樣才能打贏疫情過后的第一戰,戰勝人生的各種難關。
02
你聽過牛頓的故事嗎?
你可能知道,牛頓被蘋果砸出了的萬有引力的故事,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牛頓那么多的研究與發現,始于一場瘟疫。
1665年倫敦爆發鼠疫,20多歲的牛頓不得不回到鄉下莊園過起了養老一般的日子,是不是像極了現在我們的狀況。
疫情從另一種程度上來說,給人以自由,極度自由的環境下,容易讓人產生惰性,沒有了娛樂,多少有點百無聊賴心理咨詢證書。
和我們一樣,被困在家得牛頓也很無聊,但無聊并不代表著就要無所事事。
在這“窮極無聊”的18個月里,牛頓完成了萬有引力定律、力學三定律、光的分解、微積分等重大發現和研究,奠定了他在人類科學發展史上的地位。
疫情過后,我們很難成為牛頓,但如果把疫情禁足的日子,當作個人的增值期,該學習絕不玩手機,該充電就絕不沉迷垃圾快樂,該網上辦公時就絕不偷偷摸魚,你或許可以迎來一個進階版的自己。
像這些在方艙醫院里學習的年輕人,即使感染上了人人聞之色變的新型病毒,都還能在困境關頭保持住了絕對的理智,在醫院隔離治療,也沒有停下實現目標的腳步。
靠什么才能在這樣焦慮又無助的關頭,如此堅定,是信念的力量,也是自律已經在他們的身體里形成了習慣。
疫情過后,他們依舊是蕓蕓眾生的滄海一粟,但這段身處逆境,也能自律到極致的經歷,必將化作前行路上的燈塔。
03
網上不是都在說嗎,疫情過后,人與人之間會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有人胖成圓球,有人考上清華。
毫無自律可言的人徹底放飛自我,自律成癮的人,鳳凰涅槃。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在這段時間,每天在朋友圈堅持曬讀書筆記,從大年初一,到昨天,整整20天,沒有落下一天,外人看到的是一個每天堅持打卡的微信好友,但于堅持做這件事的當事人而言,這是一次踐行目標的旅程。
指不定再不久后的某一天,她這段疫情時期的自律之旅,就為她的人生加碼。
自律本身只是一個行為動作,但長久堅持這個行為動作的結果往往是喜人的。
京劇大師梅蘭芳年輕時曾拜一位老藝人為師,學唱京劇,老藝人說他長了一雙“死魚眼”,沒有培養前途,拒絕收他為徒。
但梅蘭芳并沒有因此而氣餒。
他堅持苦練眼神,每天仰望藍天,追組鴿子的走向,又俯視水中的金魚。長時間的鍛煉,他的眼睛轉動自如,如流星,似閃電。
最后成為了著名的京劇大師,萬人矚目。
假裝努力的人,結局不會陪你演戲,而在所有人都懈怠偷懶時暗自發力的人,生活會給你應有的饋贈。
04
人這一輩子,沒有什么是比把人生掌控在自己手中更具有安全感的事,而自律,則是我們掌控人生所需要具備的底層能力之一。
毫無疑問,這項能力,很現實的劃卡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
富蘭克林在自傳中寫道:
“我之所以能從一個懵懂無知的窮少年,成為一個世界范圍內還算有點名氣的人,全都得益上蒼給我指點了迷津。”
他所說的“迷津”就是他多次強調并為之奮斗終生的自律十三條:節制、緘默、秩序、決心、節儉、勤勉、真誠、爭議、中庸、清潔、平靜、貞潔、謙遜。
時刻的自律,讓富蘭克林能夠始終專注于有意義的事情,最終成為一代偉人。
偉人的成功不可復制,但從他們身上可以借鑒的方法論卻屢試不爽。像自律這件事,既可免費借鑒,又且行之有效,你還在張望什么呢?從此刻開始,放下手機,去做有意義的事,去踐行你的目標,機械的重復或許枯燥,但必將為你贏來更開闊的人生。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