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這三種活法,越活越卑微,你有嗎?
謝老師2023-08-03 05:2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有些人越活越高貴,而有些人則越活越卑微,有些時候這是因為我們內在的信念,這種信念來自自我的缺失,所以往往讓我們會越活越卑微:1、活在比較中從小到大
有些人越活越高貴,而有些人則越活越卑微,有些時候這是因為我們內在的信念,這種信念來自自我的缺失,所以往往讓我們會越活越卑微:
1、活在比較中
從小到大,我們的生活到處都是比較。很多人信奉沒有比較就沒有成長與進步。但是心理學發現,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活在比較中,是我們很多心理疾病的根源,也是我們失去自我,摧毀我們自信的根源。
蔣勛老師曾經講過這樣的故事,其實古代東施本來也是一個比較漂亮的姑娘,她是屬于運動型的女孩,陽光燦爛。她看到村里面的人都喜歡西施病怏怏的樣子,忍不住也與她比較,于是模仿西施。本來漂亮的她因為模仿喪失了自我的個性,從而變得很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是獨一無二的,美也有很多種風格。東施有東施的美,西施有西施的美,可是因為這種比較就失去了自信。這是東施后來被人嘲笑原因所在。
我們有一個成語環肥燕瘦,講述就是女子體態不同,但是各有各的美,只要你不去比較,接受自我的性格,取悅自己,也尊重他人,你就會發現自我獨特的美好,也會意識到其他人身上的美,美其實就是回來做自己。
2、活在患得患失中
患得患失,就是我們既擔心得到,又擔心失去,總是處于一種惶惶不可終日不安全感。通常來說,容易患得患失的人,是源于內心的恐懼。他們總是覺得自己不配那樣的東西。患得患失大都與我們缺愛有關系,也與我們內在的自卑有關。
因為從小生活在否定中比較多,所以對于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往往不太確定是否值得,更害怕擁有,也害怕失去。張愛玲其實也是如此,在與胡蘭成的戀愛中,她是卑微的,她自己也說,遇到他,感覺到低到塵埃里。張愛玲自小與母親分離,很少感受到母愛,對于愛有一種天然的自卑,所以即使自己年少成名的情況下,面對胡蘭成還是覺得自己不配被別人愛。
這種愛的卑微與患得患失心理也是助長了胡蘭成囂張的氣焰,幸運的是張愛玲最終從這種卑微的愛中醒來,與他決絕,因為畢竟張愛玲骨子里還是有著自我驕傲的自尊,這種自尊喚醒她的存在與價值,并沒有完全沉淪下去。
3、為外在而活
越活越卑微第三種表現,是為外在而活。有些人天生是覺得活著是給別人看的。 為別人而活,為外在而活,也往往無法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一輩子可能都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余秀華在離婚的時候,她的母親非常反對她,然后她問母親,一個人是該為自己活,還是別人活,母親回答到,是為別人而活。而余秀華不甘心,還是選擇為自己而活。
往往而言,為外在而活的人,他們是社會生活中的秩序維護者,他們害怕發出自己最為真實的聲音。《人民的名義》講述了高書記和自己的前妻吳老師明明離婚了,也依然住在一起,維持著表面體面生活,就是害怕失去自己,她們對于名聲的渴望更高于現實,即使吳老師內心已經有了抑郁癥了,都不忍離開,所以內心才會越活越委屈。最終這種委屈還是在時間中暴露在大家的面前心理咨詢師二級考試時間。
這三種活法之所以會越活越卑微,都是因為我們太過于在乎外在的東西,比如外面的名譽、面子都比里面內在的自己重要;比如對自己不自信,缺愛也是我們卑微的原因,還有我們活在比較中,缺失的自我,都讓我們終期一生背負重重的殼活著,不敢擁抱屬于自我真正陽光。所以請卑微的時候,不要忘記了自己的聲音,也不要忘記自我的存在,我思故我在,只有你真正在乎了自己了,只有你真正愿意聆聽你內在的聲音,你總有一天會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所以請卑微的時候,不要忘記了自己的聲音,也不要忘記自我的存在,我思故我在,只有你真正在乎了自己了,只有你真正愿意聆聽你內在的聲音,你總有一天會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如何管理好你的情緒打造高情商
下一篇:你是個心理成熟的人嗎?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