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不想社交?不想學習和工作?這些喪氣時刻你中了幾條
謝老師2023-03-26 14:1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前兩天看見一個熱搜:專家建議不要在1月制定新年計劃。突然就楞了一下,好像也到了立2020年flag的時候了,雖然知道這是逃不掉的事情,但總是會想試試。但還
前兩天看見一個熱搜:專家建議不要在1月制定新年計劃。突然就楞了一下,好像也到了立2020年flag的時候了,雖然知道這是逃不掉的事情,但總是會想試試。但還有一些可以偶爾逃避的事情,下面一起來看看。
臨近冬日,天氣開始變冷的同時,行動力也仿佛被上了枷鎖,抽空重溫了日劇《逃避可恥但有用》,和一年前看已是完全不同的狀態和心境,也對逃避這個詞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一直以來,“逃避”都被看作是一個貶義負面的詞,不僅可恥還有害,常常與“失敗的人生”掛鉤。然而現在的我卻覺得,適當地逃避好像也沒有那么糟糕。它不僅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對當下和未來的尊重。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逃避可恥,但有用”的話題。
在社交如此頻繁和發達的現代社會,社交能力成為生存的必須項。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免不了與人事打交道。
然而,對于性情較為內斂的人來說,過多地社交卻會成為一種負擔和消耗。因此,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最需要的不一定是嘮叨和陪伴,反而是一個可以靜下來獨處的空間。
不需要刻意跟誰搭話,也不需要勉強維持開心,幾十平方米的小窩包容每一場痛哭和每一寸懶惰,又給予足夠的空間積攢能量和治愈自我,這,大概就是獨自生活最大的好處。
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失意難捱的時刻,過去在每一個瀕臨崩潰的關頭,我都會告訴自己要加油,要堅持,逃避不能解決眼前的茍且,是一件可恥的事。
但是后來我漸漸發現,這樣“強撐”的方式并不能使我振作,反而會導致更長時間的消沉和頹廢。與其強扭著向前,倒不如順其自然,適當避一避也不錯。
在崩潰的邊緣不要喊加油,越是浮躁難安的時刻,越需要的是停下來思考和充電。讀書觀影,又或是看展畫畫,選擇一種更加佛系和安靜的“逃避”法,于我而言,是對現實的小小抗議,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和現實達成和解心理咨詢助理。
要問我隨身必帶的一件物品,除了手機,其次必定是耳機。
一個人在喧鬧的人群中走路時,一個人逛街吃飯坐車時,工作遇到煩心事想要立刻沉靜下來時,我都會習慣性戴上耳機,用音樂塞住耳朵的瞬間,感覺一個人就是整個世界,周遭的環境都成了世界外與我無關的背景和畫面。
小孩子用吵鬧回懟的方式宣示主權,成年人則用耳機隔離出一個新的世界,獨自消化一些情緒。
越長大好像越擅長“逃避”,學會把時間都留給自己。
我很喜歡東野圭吾在《沉睡的人魚之家》中說的那句話:“人類并不是光靠邏輯活在這個世界上。”所謂“七情六欲”,每一種都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逃避是生存的本能,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如果不能把世界隔絕出去,就暫且按下“暫停鍵”,把自己隔離一會兒又有什么關系。
逃避并不一定是一個壞詞,它也分不同的程度,生活中我們總是在經歷各種小小地逃離和逃避。
用涼爽的空調逃避酷暑,用溫暖的被窩逃避寒冬,用虛擬世界的短暫歡愉逃避現實的崩潰寂寞,用偶爾的靜心養性逃避塵世的浮淺喧囂。
當然我們都知道,所有的問題都不可能通過逃避的方式得到解決,但生活已經如此不易,我們總是需要給精神和大腦一個緩沖的時間,鼓足勇氣調整好狀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逃避又何嘗不是為了更好地面對和出發呢?
很贊哦! (人閱讀)
下一篇:為什么會有聚光燈效應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