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存在主義心理治療視角下的重新為各個價值排序
謝老師2022-12-15 07:28【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在存在主義治療中,意義的焦點有七個。第一個,重新為各個價值排序。這個非常重要。比如,我帶團體的時候,會跟組員們一對一地做一些訪談,可能15分鐘,也可
在存在主義治療中,意義的焦點有七個。第一個,重新為各個價值排序。這個非常重要。比如,我帶團體的時候,會跟組員們一對一地做一些訪談,可能15分鐘,也可能20分鐘,甚至50分鐘。由于團體的帶領方式、組員的組成方式不同,所以入組訪談的時間也不一樣。
我發現,當我問未婚的組員“對你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時,他們就會問我,李老師,你說的是人,還是其他?我說任何東西都可以。他們通常會說人。已婚的有孩子的組員,會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未婚的正在談戀愛的組員通常會把父母放在第一位;未婚的沒有談戀愛的組員通常會把自己的興趣愛好放在第一位;已婚的孩子開始上大學的組員,通常會把衰老的父母放在第一位。
我舉這個例子就是告訴大家,不同人生階段、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人、世界和事物重要性的價值排序是不一樣的。打個比方,對3歲以前的小朋友來說,吃好睡好玩好是最重要的,這三個是很核心的東西。不要小看這三個東西,現在很多大學生都不會吃飯,比如我之前講過的那個減肥的女大學生(李侖:從存在主義心理治療視角看女大學生自虐式減肥的成癮過程),她遇到了重大的創傷,丟失了吃飯的能力,這就說明她3歲以前學吃飯的時候沒好好學。
應該怎么學呢?比如,吃媽媽/爸爸做的食物是什么感覺,吃奶奶/祖母做的食物是什么感覺?3歲以前的小孩吃不同的人給他做的食物,感覺是不一樣的;在幼兒園里跟小朋友們一塊兒吃與單獨吃,感覺又不一樣,所以對3歲以前的小朋友來講,吃飯就是一種行為治療。
治療什么呢?治療他的饑餓感,治療他沒有東西吃會被餓死的死亡焦慮。所以我們一出生的時候,死亡焦慮實際上是被食物治好的。現在仍然有很多吃貨,我們叫做固著在口欲期。這樣說實際上就是在補小時候沒有學會吃飯這個課。
然后是學會睡覺,比如,單獨和媽媽睡,睡在爸爸媽媽中間,和爸爸媽媽分床不分房,分房之后上半夜和爸爸媽媽睡在一起下半夜自己睡,就是不同的睡法。不同的睡法帶來的感覺,對一個人學會睡覺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比方說,嬰幼兒待在媽媽身邊,要聞著媽媽的體香和奶香睡覺。奶香會讓嬰兒覺得食物唾手可得,就在嘴邊,根本不用緊張、焦慮,餓了只要一哼哼食物就來了。
嬰幼兒的哭聲有三種:一種是饑餓而啼哭,一種是排泄而啼哭,還有一種就是要邀寵——尋求關系。媽媽都有本能,一聽嬰兒的哭聲,就知道嬰兒要干什么。嬰兒和媽媽的鏡像神經元是天然連接,就好像媽媽是WiFi,嬰兒一出生就帶了終端出來,速度很快。
再比方說,睡在爸爸媽媽中間,嬰兒晚上就會輾轉反側,睡得很不踏實,有的嬰兒夜鬧的次數也變多了。這就不光是尋求食物了,可能是嬰兒潛意識里害怕爸爸媽媽發生性關系再給他生一個弟弟妹妹,如此一來他就不是獨一無二的了。所以,睡在爸爸媽媽中間的嬰幼兒晚上哭,可能就是不想讓你們睡好覺,不想讓你們繼續繁殖,他有他的潛意識動機的,這就叫學會睡覺自學心理咨詢師。
最后是學會玩。學會玩也有很多重點,比如跟積木、火車這些死的東西玩,跟貓、狗、小公雞、小母雞、蚯蚓、麻雀這些活的東西玩,做角色扮演游戲跟人跟關系玩,都是3歲以前的嬰幼兒要去嘗試,要去看到、感受到的。
三歲到三歲半,一般來說幼兒的神經發育,即身體發育跟心理發育比較同步,就會開始問十萬個為什么,這時吃睡玩就沒有那么重要了,占領地、求知開始變得很重要。他為什么要求知呢?因為他要不斷地用新的知識刺激大腦里面的神經元,促進神經元發育。當神經元發育得越來越旺盛,大腦里面軸突的連接越來越多,他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越來越廣泛和深刻,他的人格領地和活動領地就會不斷地變大。
到6歲,幼兒開始有性別認同的感覺,邊界和沖突變成首要任務,小女孩可能會玩一些毛絨絨的、邊界不是特別僵硬、機械的玩具,小男孩則喜歡玩槍、炮、坦克、火車這些觸覺很冰冷、邊界很清楚很機械的玩具,哪怕跨越甚至融合邊界也要帶著沖突,比如騎馬打仗、老鷹抓小雞。
到12歲,青春期來了,第二性征來了,孩子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體會身體被喚醒和身心的混亂變成首要任務。
一個人從出生到上初中這十幾年的時間里,每到關鍵的年齡階段和身心發展的過渡階段,首要任務是不一樣的,而當他長大,開始成為社會人、家庭人、戀愛人、父母,發展這些角色,首要任務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要重新為各個價值排序。
臨床中有很多來訪者,在某個人生階段不能很好地完成排序,比如3歲左右的小朋友仍然咬手指頭、尿床,或者軀體沒有跟上身心發展,就沒辦法對知識感興趣,在求知中獲得快感,也沒辦法在領地擴大中獲得快感。他就像落下一門課程一樣,仍然要繼續學怎么吃、怎么睡、怎么玩,這就是在應該重新為各個價值排序的時候沒有做,于是滯后了。
當然,對有些兒童、青少年而言,這種短暫的滯后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一直滯后就會帶來問題,沒有辦法去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因為他的時間、精力都用在補課上了。
成年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要完成自體的建設。結婚之后,要學著成為妻子或丈夫;有小孩之后要學著成為母親或父親,所以內在的各個價值就要重新排序。如果重新排序沒有跟上角色發展就會有問題,積攢的時間長了就會變成心理問題。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