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存在主義式的養育
謝老師2023-06-02 15:3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我的精神分析發展心理學導師Annita,在課堂上說過一段話,我覺得對自己帶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記得當時幾乎是一字一句,在課堂上記下了這段話:”我們做父
我的精神分析發展心理學導師Annita,在課堂上說過一段話,我覺得對自己帶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記得當時幾乎是一字一句,在課堂上記下了這段話:
”我們做父母的,總是帶著一種未完成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孩子,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象孩子將來長成的樣子——或好或壞,這個值得期待那個好像需要改正——這是非常自然的一種,父母審視孩子的眼光。
但是我希望你們這些年輕的父母,也有少許時候,能夠慢下來,停下來,用一種相對靜止的眼光,把孩子視作一個在當下,就已經很完整的存在——一個具有某種此時此地內在完整性,不缺少什么的存在。
他們在你們的陪伴下,成長為現在這個樣子,活在此時此地,他們的存在本身,就具備著一種不需要通過和過去,和將來,和其他孩子的不斷比較——來證明的,獨屬于他們自己的價值,不是嗎?
我認為,每個孩子的存在本身,都值得被父母用這樣的眼光來看待。
他們一生中,多少需要幾次這樣珍貴的對視。無論你把它稱作什么——“無條件地積極關注”,抑或“存在主義式的養育”。
請你們想想,我們成年人又何嘗不需要,把自己偶爾視為,不在演變之中,或者永遠都在路上的,擁有某種此時此地完整感的個體呢?
那也經常是我們停止和自己作戰,與自己和解的美妙時刻。”
我自己的延伸
上面這段話是兩年前Annita說的,我之所以感覺到它對我的深切影響,是因為幾天前我發現自己發的圈,幾乎就是這段話的延續:
“我現在越來越深地感到,和孩子接觸,其實是有節奏感的。要找到和孩子們互動的節奏,其實帶娃就會變得相對容易與自然。
我在工作間隙帶娃,和今天全天的帶娃感覺完全不一樣。那是因為工作間隙我和孩子們互動的節奏出不來,玩了一下我就得回去工作心理咨詢補考。
而這樣半天地泡在一起,哪怕你不刻意做什么,我們之間已經有節律的親密氛圍,自然會讓父親和孩子們之間,產生一些應運而生的小刺激、小張力,和許多即興的小游戲。
所以今日悟到:和咨詢、分析一樣,父親的“在”(being)比“做”(doing)重要—-你若火星煩躁,連呆都呆不下來,那更不用說接下來要做些什么。
而你若呆(being)得住,可以做的東西自然會浮現。
咨詢同理。”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人為什么要寬恕別人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