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大數據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同溫層效應
謝老師2021-09-10 20:13【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如果說現在IT行業中最火爆的是什么,那么一定是“大數據”,畢竟我們現在屬于“大數據時代”,那么,心理學中有類似于“大數據”的存在嗎?或者說“大數據”
如果說現在IT行業中最火爆的是什么,那么一定是“大數據”,畢竟我們現在屬于“大數據時代”,那么,心理學中有類似于“大數據”的存在嗎?或者說“大數據”用心理學怎樣解釋一下呢?其實大數據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同溫層效應,有人會問同溫層效應是什么意思?大概就是會根據人們的需要將人聚在一起,互相吸引!
大數據時代
例如你在瀏覽器上搜索了一下親子教育類的文章,之后你會發現你的淘寶京東等等的購物軟件都會給你推送一些學習用品,教育工具等等,并且在朋友圈或者抖音里面的廣告也會給你推薦一些補習班等等相關的產品,
這一套操作背后,是一套程序。程序的目的,是讓用戶“看到他們想看的,且只能看到他們想看的”,藉此刺激用戶消費。
在算法掌握用戶的喜好,評估用戶的心理意向后,就會把貼近用戶心意的商品推送給我們。
同樣地,那些以制作內容,換取流量的作者,他們也用同樣的思維去調查他們的讀者。當然他們眼里的讀者,也成為刺激消費的“用戶”。
什么是同溫層效應
同溫層效應:群體在決策過程中,由于成員傾向讓自己的觀點與群體一致,因而令整個群體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進行客觀分析。表示人類心理的一種傾向:人是善于欺騙的動物,尤其善于欺騙自己。
例如:
以班級為例,小明同學討厭數學,于是他看數學老師不爽。那些喜歡數學,或者喜歡數學老師的人,自然跟小明之間不對盤。
這時,同樣討厭數學,以及數學老師的同學,就會跟小明比較貼近。他們可以互相吐嘈,認同彼此的理念。
漸漸地,小明就會產生一種錯覺,好像班上多數同學跟自己一樣,都討厭數學,討厭數學老師歷年心理咨詢師真題。
結果有天班級進行票選,票選同學最喜歡的老師。
假如你問小明:“你猜誰不可能獲選?”
小明自然會認為是數學老師,因為他身邊的人都給他一種訊息,就是“數學老師不受歡迎”。
可以想見,當最后的結果跟小明預測的不一樣,他會有多驚訝。
同溫層效應,就會讓這些人產生一種錯覺,覺得和自己想法一樣的人很多,需要的東西很多。
這就是為什么打開微信朋友圈,我們常常被某篇文章或某個相近的觀點刷屏;
打開微博,我們總覺得自己看到的帖子就是全部的重要資訊。
而聰明無比的大數據又會根據我們過往的信息使用習慣和歷史行為(比如瀏覽、點贊、互動、分享等),通過算法把最對我們胃口的新信息推送到我們面前。
臉書、YouTube、今日頭條乃至在淘寶上瀏覽商品無不如此。
“信息同溫層”由此產生。
久而久之,你自認為接觸信息渠道多元,但事實上每天看到的都是你愛看、你熟悉、你看了不會覺得陌生的資訊。
它們在你所在的信息同溫層中,在你身邊豎起一道又一道厚厚的圍墻,讓與你習慣的領域和價值觀稍有差距的訊息,很難有機會出現在你的眼前。
該如何“逃離同溫層”呢?
首先,要學會多傾聽他人。
別誤會,我們并不贊成頻繁社交、勉強自己接觸和結交不喜歡的人。
我們的觀點是,朋友不必太多,三觀須合,但不妨多認識和傾聽來自不同領域的人的觀點與見解。
其次,拓寬信息來源渠道,多閱讀,多思考。
第三,對于真假難辨的資訊要檢索證據確認;
觀點上的爭辯要訴諸邏輯、嚴密論證,避免扣帽子、人身攻擊的罵戰。
最后,培養多元興趣和廣闊視野,不要把自己關心的一小塊天地當做世界的全部。
不要再滿足于待在自己舒服的同溫層里了,出來透透氣吧。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兒童厭學癥原因及克服辦法
下一篇:如何緩解疫情帶來的恐慌情緒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