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當心理咨詢行業成為博傻游戲
謝老師2021-12-24 10:44【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前幾日,有同行分享了這樣一則信息。某位做外貿生意的“有錢人”,想要投資心理圈,于是跑去詢問李孟潮老師的意見。問題中,此人描述自己看中了兩個項目。一
前幾日,有同行分享了這樣一則信息。
某位做外貿生意的“有錢人”,想要投資心理圈,于是跑去詢問李孟潮老師的意見。
問題中,此人描述自己看中了兩個項目。
一個是精神分析師培訓。
因為他聽說,培訓一位精神分析師需要花費100萬元。
他可以花錢在國外注冊個協會或大學代理精神分析師培訓。
另一個是ACI證書。
在他看來,這種證書生意成本幾乎沒有成本,但一年毛收入接近1個億!
雖然也看到了央視的打假報道。
但他強調:天下的生意就是要打擦邊球。
面對這樣真誠的求助,李孟潮老師給予了親切友好的回復。
其核心主旨是勸人向善,不要昧著良心賺錢心理咨詢個案記錄表。
看過到這些內容后。
我們感慨李孟潮老師好脾氣的同時,也不禁有種吃到蒼蠅的惡心感。
這位“有錢人”顯然是把心理咨詢師當做傻子看待。
覺得我們人傻錢多特好騙。
隨便搞個名目招一招手,大家就會主動給他送錢,幫他實現億萬富翁的美好夢想。
從他的言語中,也能察覺出一種迫不及待的自信心和興奮感。
顯然,這并不僅是他個人的想法。
而是代表著一群人的普遍態度。
2015年,國內心理咨詢行業曾迎來第一波創業高潮。
1年時間內,即有1122家心理咨詢企業成立。
其中,411家心理咨詢企業提出融資需求。
融資成功的企業367家。
獲投比例高達89.29%。
如此之大的投資規模,這些投資人的想法大抵跟上面那位“有錢人”是一樣的。
都想來撈一筆,然后提上褲子走人。
只不過,這個高潮過于短暫。
2015年之后,每年新增心理咨詢企業數量及獲投企業數量即呈斷崖式下跌。
到2018年,國內新增心理咨詢企業數量106家,新增獲投企業數量15家。
僅為2015年高峰時的9.44%與4.09%。
投資者如潮水般涌來,又迅速的一哄而散!
徒留一眾心懷夢想的創業者饑渴難耐。
而資本的加持,也猶如一劑猛烈的春藥。
讓尚未成熟的心理咨詢行業猛然勃起,又迅速的疲軟。
疲軟之后才明白,原來心理咨詢行業還未渡過口欲期,尚沒有生殖能力。
于是,這些聰明人轉而將饑渴的目光投向了從業者。
利用從業者急于提升自我的成長需求。
通過各種認證、培訓、證書項目做起割韭菜的買賣。
上至某些科研院所與專業協會。
下至各種培訓機構。
都貫徹著“割韭菜”的中心思想。
紛紛急不可耐的入場收割,生怕自己落后一步。
于是。
科研院所、專業協會和培訓機構媾和,把心理咨詢師當傻子。
一些假心理咨詢師又把來訪者當弱智。
漸漸的,心理咨詢行業在國內演變為一場博傻的游戲。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怎樣才能克服吃醋的心理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