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大一新生綜合癥,新生心理適應你準備好了嗎?
謝老師2022-10-04 02:30【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開學了,面對新的生活,你準備好了嗎?不少同學在步入大學之后的幾個月,可能患上一種“病”,叫做“大一新生綜合癥。”之所以說它是一種病,是因為它真的會
開學了,面對新的生活,你準備好了嗎?
不少同學在步入大學之后的幾個月,可能患上一種“病”,叫做“大一新生綜合癥。”
之所以說它是一種病,是因為它真的會讓你感覺有些難受,有些困惑,有些情緒低落,日日奔忙,卻總是感覺自己效率很低,很沒有成就感。有時焦躁不安,有時自卑低落。簡單一句話,就是找不著北。那么,很可能你已經開始了“新生心理適應”的新征程。
“無喪失,不成長”盡管你順利來到了自己心儀已久的高等學府,但也意味著你喪失了高中三年“大熊貓”的國寶地位,也包括熟悉的老師朋友,習慣了的飯菜與呵護。事實上,新生面臨著從中學到大學的巨大轉變,幾乎每位同學都需要經歷一個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適應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人心智成長的過程。新生的心理適應,在某種意義上,為整個大學四年的生活定下了一個基調,對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
步入大學校園,是大學生真正獨立生活的起點,會面臨學習、自我、角色、關系、戀愛、生活等多個方面的發展議題。一些新生,會選擇跟自己的父母、朋友、師兄師姐,或者心理咨詢師討論他們正在經歷的困惑,從而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他們一方面會因為自己的困難而糾結,但同時愿意面對和處理“成長發展中正常的困境”。
心理學家斯普蘭格將青年期形容為“第二次誕生。”從自我發現到積極地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設計,再到社會生活領域的擴大,都表明了青年期既是人格形式的時期,也是自我意識蓬勃發展,人格逐步穩定的時期。大學生雖然已經脫離了孩子的群體,但還在探索和學習如何履行類似成人的責任和義務,在這個過渡階段,他們更容易體驗到對自我的懷疑、對自主選擇的疑慮、起伏不定的情緒,對于未來發展時而躊躇滿志,時而憂心忡忡。面對現實,追求理想精神分析創始人弗洛伊德曾經提出,人類心理活動的兩大基本原則:享樂原則和現實主義原則。后者高于前者。并且,心理適應的最高意義,就是適應現實。然后才能改變現實,讓現實越來越好。
但現實與理想之間,往往有著非常大的差異。現實與你想象的不一樣,與你期望的不一樣,與你以往擁有的不一樣。有人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表達的就是一種心理落差,一種失落感。理想能夠讓我們有動力,付出努力追求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任何事物和人,都無法如想象中那般完美。當理想與現實相遇的時候,我們會發現:理想中的大學,理想中的專業,理想中的教授,理想中的同學,理想中的班級,理想中的自己,理想中自己的學習效率,在一些時刻都無法令你完全滿意。
一方面,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讓你感到失落,不如意,甚至情緒低落;但同時,面對現實也并非向現實妥協,放棄努力。而是在你能夠比較平靜地理解和尊重之后,這種差異更能夠引發你積極的思考,引發你改善現實的動力。當你慢慢地理解、適應和接納現實中有局限的部分,努力探索、發現和提升能夠做出改變的部分,你的心理機能就會變得更加成熟和強大心理咨詢報告。
從“鶴立雞群”到“成為自己”全國各地的高材生匯聚到這個園子里,你的班里甚至可能有幾位省狀元。在不可避免的激烈競爭中,你需要提醒自己“不是因為你不再優秀,而是因為,你的參照系變了。”但是,認知上能夠理解和接受的大道理,卻無法消除內心體驗到的郁悶和挫敗。那種痛徹心扉的無助感,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體會。
很多新生都有過異常輝煌的過去,在父母、老師和同學們崇拜、艷羨的目光中,帶著眾星捧月的驕傲和自信,邁入閃耀著理想光環的P大。很多新生,都幻想著自己將在這個人才濟濟的園子里大展宏圖。
但是,當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匯聚成為一個新集體的時候,自己曾經賴以驕傲的特長和稟賦,卻似乎是在一夜之間,黯然失色。在這個新的集體中,只有少數人,因為天賦或者天賦加上努力,暫時在某個方面保持領先地位,多數同學需要面對的是,自己迅速處于平凡和平庸的現實。你需要學會慢慢適應,從絕對優勢的角色向相對普通角色的轉換,同時保有一顆繼續努力做自己的恒心。這一轉變引發了大學生對自我認知的強烈動蕩,甚至類似于八級地震,發自內心深處的痛苦、困惑,自卑、抑郁、退縮等心理問題接踵而來。
然而,我們是一群不服輸的年輕人!對于北大學子來說,優秀是一種習慣,優秀也是一種信仰。正是因為這樣的習慣和信仰,讓北大學子,總是很努力,總是要做到最好。這里的最好,也許需要更多地轉變為:最好的自己。不經意間,聽到同學議論自己周圍的“學霸”,隨后淡然地苦笑,“我越來越發現,那不是努力能解決的問題。”認識到自己“做不到的部分,”或者直面一個人可能有的,不得不面對的局限,卻依然能夠不忘初心,奮發圖強,這本身就是最寶貴的生命力量。
應對壓力,規劃未來大學生的學業壓力體現在很多方面。
首先,是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控力的挑戰。從被動到主動,從單一到多元。考上理想的大學,是不少同學一直懷揣的夢想。但是,從高中進入大學,這意味著巨大的跨越和全方位的變化。高中時的學習的目標比較單一,學生的學習多處于一種被老師、家長精細指導、嚴格控制的被動狀態。進入大學以后,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也意味著要有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
大學里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系統、深入,并不僅僅拘泥于課堂教學,而是需要結合專業特點,將課堂學習與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團隊合作等緊密結合在一起,連老師的評價體系也與高中有很大的差異。一些同學在過去9年的學習當中,承受、積累了過多的外在壓力,透支甚至犧牲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當置身于可以自由選擇,有更多自由支配時間,老師管束較少的學習環境當時,他們很容易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完全失去自制力,從而出現掛科,甚至陷入退學的境地。
其次,是互相比較中,激烈的競爭壓力。課業難度大是一方面,同時還有相互之間的競爭,關于保研,關于獎學金,關于“學霸”與“學渣”等等。有位同學告訴我,您知道嗎,我們專業,我們宿舍的同學,都是學霸。一些同學會很“絕對地”將現在的成績和未來的出路劃等號,于是,就會因為一時的困難或失利,過分擔心焦慮自己的未來,甚至發展為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競爭的壓力,是我們必須要面對和承受的,但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任何時候都無須“跟自己過不去。”也許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那就是“竭盡全力,無愧我心。”
第三,是專業興趣和今后的出路問題。對于一些同學來說,這里面有可能還摻雜著高考報考志愿過程當中,與父母之間激烈混戰,或者直接被父母“掌控”的“底火。”一些同學,會在無意識(潛意識)當中,通過“真正的”學業困難,向老爸老媽證明,當初不允許我報考自己喜歡的考古,歷史,非要逼著我報考金融和經濟,是你們犯過的最最嚴重的錯誤。這種反抗,一方面具有爭取自由獨立的心理成長價值,但另一方面可能犧牲的是你的時間、精力和未來的發展。但心理適應就是補課,那些錯過的,缺失的,都需要一點點地花時間補回來。如果你真的有這些“底火”,我會強烈建議你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學會溝通,處理人際壓力大學生正處在與父母分離,形成個人獨立人格和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時期。大學生在與父母的關系、朋友關系當中都會表現出矛盾的情感,如友誼與孤獨、親密與疏遠、熱情與冷淡的兩極性。大學生一方面很想與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誼,另一方面又經常甘愿忍受孤獨。這些表現,正是大學生從幼稚走向成熟,從混亂走向整合的必經之路。
調查發現,大學生的心理困擾80%以上與人際關系有關。人是社會的人,每個人都希望被周圍的人喜歡、接納和認可。但是,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世界各地,五湖四海,性格各異。文化、習俗、價值觀、生活習慣等等很多方面的差異,都可能帶來分歧和沖突。當然,也可以帶來好奇和包容。就看你如何應對,就看你是否更愿意與他人一起面對差異和分歧。
大學生們,一方面想擁有和諧、融洽的人際氛圍,建立真誠、理解、寬容的友誼;但另一方面,又封閉自己,不愿向別人敞開心扉。全新的環境,全新的人際關系的建立需要時間,更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心理學家認為,人際關系的建立需要經歷人際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穩定交往四個階段。有時候,我們難免對人際關系的追求過于急切,甚至過于理想化,因此很容易體驗到挫折感。大學生在陌生的學習生活環境中,更容易懷念往日的友情和親情,在人際交往中更容易感到孤獨。學會生活,培養獨立能力新生必須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可以說,大學是一個人真正獨立生活的起點。在這之前,很多孩子在家里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另一方面,孩子也很無奈,他們很少有為自己做選擇的機會。父母為了孩子能夠考上理想的大學,經常包辦一切。進了大學以后,一切生活上的事情,事無巨細,都需要孩子自己來操辦。
有些學生因為獨立生活的能力較差,一旦離開父母,便失去了依靠,心理上失去了平衡。一位高中畢業之前,生活上完全被父母包辦代替的大學生,無法忍受需要自我獨立的大學生活,每天晚上都要給父母打很長時間的長途電話,請父母為自己在學校中發生的事情做決定,甚至要求父母來陪讀。其父母說:“在家里時,只是讓她專心讀書,生活的事情我們全包下來,遇到外界發生了什么矛盾,從來都是我們幫她擺平。”
很多新生,能夠在較短時間里,練就獨立生活的本領,能夠將自己的生活起居安排地井井有條。在體驗到辛苦的同時,也體會到了成就感和喜悅。應對與建議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提建議。因為,每個人的情況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人生導師。”當你能夠在周圍人,包括心理咨詢師的陪伴之下,深刻地認識和理解自己,理解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糾結、痛苦、潛能和力量的時候,你就更能發現自己正走在一條真正的心理成長之路上。另外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師比昂,曾經說過,“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化。”無論你在哪兒,在做什么,你都在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往前走。所以,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房超
供稿:北京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
房超排版&編輯:周娜 李思彤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怎樣擁有一段舒適的關系?
下一篇:讓你能夠自律的10個技巧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