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解壓新方式:你有多久沒擁抱過別人了?
謝老師2021-04-12 18:3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你上一次擁抱別人是什么時候呢?香港嶺南大學的中文教授許子東,曾在《圓桌派》中提到這樣一件讓他后悔的事,直到媽媽去世,我搬動她的身體時,才意識到原來
你上一次擁抱別人是什么時候呢?
香港嶺南大學的中文教授許子東,曾在《圓桌派》中提到這樣一件讓他后悔的事,直到媽媽去世,我搬動她的身體時,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已經很久沒有抱過她了。
雖然為母親提供了足夠的經濟支持,但他發現,錢永遠無法替代彼此身體的溫度。
比起直接表達,國人更習慣含蓄地表達愛,如:給錢花、送禮物,為對方做飯......
我們常常因為覺得不好意思,認為沒有必要擁抱,但其實擁抱,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
知名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曾有句流傳甚廣的名言:
我們每天需要4個擁抱才能生存,8個擁抱才能維持生活,12個擁抱才能促進成長。
那擁抱究竟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
01、多擁抱,少生病
親人們常常沒事就念叨我們: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很重要。
但是現在,有一個不需要哼哧哼哧鍛煉就能少生病的方法,那就是擁抱!
有不少研究指出,擁抱有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讓你更少生病
一個覆蓋超過400個成年人的研究發現:
擁抱能傳遞社會支持,從而減少一個人生病的概率。
實驗中,研究者們觀測了被試發生人際沖突和擁抱的情況。
接著,被試需要接觸感冒病毒,并被隔離起來觀察是否被病毒感染。
研究人員想借此知道,擁抱是否能有效傳遞社會支持,以及這種社會支持能否預防生病心理咨詢師培訓培訓。
結果顯示:獲得更多擁抱的人,能感知到更多社會支持,患病的概率也更低。
他們即使生病了,也因為得到更多擁抱而感覺到了更多的社會支持,癥狀也更輕。
有利于心臟健康
研究人員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們招募了100對伴侶,并把被試分為兩組:
一組人和伴侶牽手10分鐘,接著擁抱20秒;第二組只是和伴侶靜坐了10分20秒。
研究人員尋找的伴侶被試都已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這樣能確保伴侶間的心動不會影響到實驗。
結果顯示:
和伴侶牽手擁抱的人,不管是血壓水平還是心率都比第二組有更顯著的下降,身體和心情也都跟著變得更加平靜放松。
所以,想保持身體健康但又懶得運動的你,不如找個人每天抱一抱,這不失為一種性價比很高的養生方式哈哈哈。
02、常擁抱,心情好
曾有這樣一個社會實驗,實驗者讓幾對原本對關系懷有不安全感的情侶們擁抱四分鐘。
擁抱后,他們紛紛表示被治愈了,甚至還想擁抱得更久一些。
很多人可能也都有這樣的體驗:
與親密的人擁抱后,會感覺十分放松,內心所有的不安、緊張都融解在這溫暖的懷抱中了。
研究也確實發現:擁抱能為我們的心理健康帶來諸多好處。
緩解壓力和恐懼
有20對異性戀夫妻受邀參與了這樣一個實驗:
研究人員給丈夫一些不舒服的電擊,接著讓妻子握住他們的手臂。
結果發現:
僅僅是通過握住手臂這樣的身體接觸來表達對對方的支持,丈夫的壓力和恐懼就會顯著減少。
而令人驚訝的是,對于提供支持的妻子來說,也有類似的減壓效果。
另外,在安撫丈夫的焦慮后,妻子對這段關系的滿意度也有了提升。
所以,如果你的伴侶或家人最近情緒低落,不如張開雙臂給他們一個有力的擁抱。
畢竟,這是一段關系里的雙贏選擇,既讓親人感受到了支持,自身的壓力也能得到舒緩。
調節消極情緒
一項實驗中,研究者們招募了404個成年人,連續14天每晚進行一次調研:
了解他們當天是否經歷過沖突、是否擁抱他人、體驗到的積極與消極情緒。
結果顯示:
不管有沒有發生人際沖突,被擁抱過的人,都會在當天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緒。
如果發生過人際沖突,被擁抱過的人在沖突的當天和第二天,體驗到的消極情緒都比沒有被擁抱過的人更少。
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擁抱會促進催產素、血清素的分泌,從而讓我們感到更快樂、放松。
所以,要是身邊的朋友親人在外遭遇了不順,記得給他們一個緊緊的擁抱。
因為,這一個簡簡單單的動作,就能消融他們感受到的壓力、委屈。
03、擁抱雖好,但這2類人不喜歡
生活里也存在這樣一群人,他們并不喜歡身體接觸,擁抱帶給他們的也并非溫暖而是不適。
北伊利諾伊大學的Degges-White教授認為:
我們習慣性的身體接觸,比如擁抱,拍拍后背,或者挽著朋友的手,這些都是我們童年經歷的產物。
2012年的一份研究指出,小時候如果經常被父母擁抱,那么孩子長大后也更習慣于擁抱。
相反,如果父母不習慣用身體動作來表達情感,那么孩子未來也更容易延續同樣的模式。
但這種情況也并不是必然,Degges-White在研究中也看到了反例。
一些孩子在缺乏愛撫的環境下長大,也可能呈現出對身體接觸的饑渴,以至于看到任何朋友都必須得熊抱一下。
然而,無論長大后走向何種結果,在缺乏身體接觸的情況下成長,仍然會給一個人帶來長遠的生理的影響。
Darcia Narvaez 教授提出:
幼時缺乏身體接觸,會導致迷走神經發育不全,降低個體與他人保持親密和共情的能力。
同時,它也會對“擁抱激素”——催產素的分泌造成干擾。
(催產素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讓人變得更友好,更擅長融入社交環境。)
也就是說,一部分在幼年很少被擁抱的孩子,長大后也更不愿意和他人有身體接觸,甚至更難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
除此之外,一個人的性格特質,也影響著他對擁抱的偏好。
Degges-White 指出,自信水平更高的人,身體上的接觸也更為開放。
而社交焦慮程度較高的人,一般來說也比較拒絕和他人有親昵的肢體接觸,即便朋友也是如此。
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上的接觸,都會讓他們感覺不適。
如果你正好是這2類人,也不必勉強自己和他人擁抱。
畢竟,我們還是要找到最讓自己舒服的放松方式呀~~
04、如果無人可抱…
常有的一種情形是,我們被工作掏空后,特別渴望獲得一個擁抱,給自己充充電。
然而,這個需求并不能被隨時隨地滿足,對于那些一個人在外漂泊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那么如果日常生活的環境中沒有人可以抱,可以怎么辦呢?
首先,你可以選擇去抱抱哺乳動物。
研究顯示,當人類與其他哺乳類動物一起玩耍時,雙方都能受益。
所以,抱不到人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吸貓大法。
如果家里沒有寵物,貓咖就可以逛起來啦!
另外可以考慮養花。
注意,不是只給花澆澆水這么簡單。
而是要用心地和它們說說話,聞一聞它們的味道,或者撫摸一下葉子。
接受專業理療按摩也很不錯。
一邊放松身體,一邊獲得必要的身體接觸。
也有機構支持去戶外抱樹。
心理學家 Dr. Miles -Richardson 表示:在樹木面前,我們的心率會變得平穩,抑郁情緒和壓力也能得到緩解。
給自己買個加重毯。
厚毯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擬被人擁抱時的感覺,對于減輕壓力也有一定作用。
想象每天晚上抱著厚厚的冬被睡覺,再塞個熱水袋,就感覺很溫暖!
所以,要是找不到人擁抱,也還是有不少替代選擇的。
我們可以從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開始,撫慰自己的心理“饑渴”。
最后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季節,我們常常會期待生活中的小溫暖。
這時,一個充滿愛意的擁抱往往能讓我們徹底放松下來,心也好像終于停泊在了港灣中。
但我發現,盡管我很享受擁抱,卻也由于不習慣、怕尷尬,很少主動擁抱別人。
想起許子東的那句話,也許我們真該多一些抱抱身邊愛的人,而不是下意識地忽略真實的身體接觸。
因為擁抱雖然無言,卻能傳遞比語言更多的愛與力量。
希望每個人都能大膽邁出第一步,去抱緊你所愛的人~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