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卡爾.羅杰斯對年輕心理咨詢師的兩個提醒
謝老師2022-01-22 11:49【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最近頻繁地看和聽羅杰斯晚年,針對新手咨詢師的一些講課視頻和音頻,甚有感觸——我覺得他在晚年,反復強調三大核心改變要素(1.共情;2.無條件積極關注;
最近頻繁地看和聽羅杰斯晚年,針對新手咨詢師的一些講課視頻和音頻,甚有感觸——我覺得他在晚年,反復強調三大核心改變要素(1. 共情;2. 無條件積極關注;3. 咨詢師內外一如)中的兩個點:
他大大提升三要素中內外一如(congruence)的地位。準確地說,也就是咨詢師人格“本真”(authecity)的地位——晚年的羅杰斯認為:咨詢師可以共情不準確,你甚至可以允許自己無法接納來訪者。
但你不能裝13。如果事實如此,那么你可以向自己承認:我切入不進對方的主觀世界,我甚至根本不喜歡ta。而且你還要追問為什么我切不進,為什么我會不喜歡對方?
而且羅杰斯在他的一個演講當中強調:永遠沒有絕對的內外一如。沒有人可以完全做到心口一致,表里如一。但咨詢師朝此方向努力,便已具備療愈力。
羅杰斯在晚年反復降低“共情性回應”(empathic response )的作用。他認為共情的要點在于傾聽,傾聽,再傾聽,以此理解來訪者所要努力表達的主觀意義,和底下的情緒。
所以,如果把共情這個過程細分為“傾聽+反饋”兩步走的話。那么羅認為第一步傾聽是靈魂,是關鍵,是重中之重,是后來一切反饋的基礎。
而反饋,也就是羅杰斯式共情的第二步,沒有統一之模式,每個咨詢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風格進行共情性反饋,甚至選擇非共情性反饋。
關鍵是,老羅杰斯提醒我們:總是想著怎么共情性地給自己的來訪者以反饋的咨詢師,實際上內心中充斥著的是自己,和自己“漂亮”的回應,而非來訪——這會使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和來訪者在當下“相遇”(encounter)的機會——實際上是偽共情——是一種帶著共情面具的職業自戀。
晚年老羅給我的感覺,若用一句話來形容,我認為可以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感覺孤獨和失去動力怎么辦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