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年入50萬的我,為什么轉行做心理咨詢師?
謝老師2021-12-17 14:1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按:本文是一位中年轉行的新手咨詢師的真實經歷。記得當年高考填報志愿,當我提出要報北師大教育心理學時,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他們反對的理由是,心理學
按:本文是一位中年轉行的新手咨詢師的真實經歷。
記得當年高考填報志愿,當我提出要報北師大教育心理學時,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
他們反對的理由是,心理學的就業面太窄,而且會被別人認為是有心理問題。
最終,我聽從了父母意見,填報了一所985工科院校的重點專業(現在評為國家A+學科)。
此后一路讀書到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進入一家壟斷行業的央企工作心理咨詢中心收費。
工作之后,我參與了多項國家重點工程,獲得過行業一、二等獎,編寫過行業標準,申請過專利,也取得注冊執業資格。
收入也一路增長,離職前年收入達到50萬,稅后40萬出頭。
然而,我為此付出的是沒日沒夜的加班工作,一年有200多天在外出差。
最終,在一次生病后我開始思考,我活著是為了什么?
顯然不是為了金錢,更不是為了父母的面子,或者說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那我到底要怎么活著?
我陷入茫然。
記得那天下午,我坐在書房里,望著一堆堆落滿灰塵的書籍,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很久沒有休息過。
工作幾乎塞滿了我生命的每個角落,讓我感到窒息。
最終,在與家人商討后,我決心辭職。
因為有注冊執業資格,辭職后我在一些小公司兼職當咨詢顧問,一年大概有10萬左右的收入。
雖然收入水平大幅下降,但這份收入解決了我的生存問題。
同時,那時的我也處在嚴重的親子沖突中。
為了搞清楚為什么原本聽話的孩子,到青春期后變得如此叛逆,我閱讀了大量的育兒書籍。
結果發現,這些書籍中的內容都來源于心理學。
于是,我開始被心理學深深吸引。
并一步步走進了心理咨詢行業。
鑒于原行業對學歷和專業資格的嚴格要求,我最初的規劃是去考全日制的臨床心理專業研究生。
但在查詢后發現,現實十分殘酷。
國內開設臨床心理學專業的院校屈指可數,而跨專業考全日制研究生的難度系數高達9.0。
無意間,我發現了XXX的在職研究生課程。
考慮到自己有碩士學歷,只是想系統地學習心理學,XXX又是科研院所,招生人員也承諾會統一安排導師,費用又遠低于某院校的MVP項目,就欣然報名。
報名之后才發現,招生人員只管招攬學生,上課老師只管上課,其余全憑個人。
而招生人員也有諸多隱瞞,根本沒有告知大家申請同等學歷碩士有多困難。
簡單來講,XXX的在職研究生項目申請同等學力碩士分為以下四步:
第一步,通過為期2年的研修班考試,獲得結業證書后,方才有資格報考5月份的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全國統一考試。
第二步,通過考試后,學員通過郵件、電話形式聯系XXX研究生院的導師,美名其曰“雙向選擇”,成功率5%~10%,如果沒有導師愿意接受,XXX繼續教育學院是不負責的。導師愿意接受的學員一般都是有資源的(如國家、行業、省市級課題項目)。如果有導師接受,還要另外交導師審稿費用(和學費差不多)。
第三步,在核心期刊發表一篇署名第一作者且有通訊地址為XXX單位的文章,如果學員論文沒有在通過考試后2年內發表,就會失去同等學力申請碩士的資格,并且不能申請延遲畢業。有學員為了延遲畢業,不得不通過重復報名的方式保留學籍。
第四步,以上條件都滿足后,寫畢業論文答辯。
這對當初只想拿個學歷證的人來說,無疑是個陷阱。
在了解清楚后,我開始為自己當初的貪婪、無知感到無比的沮喪、憤怒。
也認識到,當一件事情不需要門檻或者門檻很低時,就要懷疑它的真實性。
歷經周折,我終于趕上了2017年11月份的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考試,低分通過。
在參加考證培訓的過程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培訓機構的老師會在課間休息時推廣各種項目,如本科自考、ACI、國家營養師等等。
甚至會告訴學員,帶人過來可以給介紹費。
讓人有種身陷傳銷的感覺。
這些不愉快的經歷讓我對這些培訓機構非常厭惡。
在考取證書后,我開始將目光轉向高校、醫院尋找實習。
結果發現,無證、無學歷的人,在高校和醫院連接熱線、做義工的機會都沒有。
無奈之下,又將目光轉向在線平臺。
在看到一些心理網站推出的面向新手咨詢師的培訓計劃時,感覺如獲至寶,以為終于找到了入行的途徑。
在多方比較后,選擇了YYY推出的為期一年的培訓課程(費用不超過2000元)。
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漸漸開始知曉何謂心理咨詢,對心理咨詢有了一個初步印象。
因為感到獲益匪淺,在一年的培訓課程結束后,又立馬報了YYY的咨詢師長程培訓計劃,費用是XXX學費的3倍。
如今細細想來,這兩年的學習雖然有所收獲,但依舊掩蓋不了被“割韭菜”的事實。
我的理想化也遭受了無情的打擊。
入行之前,對于心理咨詢師充滿著美好的想象。
內心之中也充滿著想要拯救他人的想法。
卻從未認真考慮過什么是心理咨詢?
學習過后,才知道自己對于心理咨詢有著諸多誤解。
誤解1:心理咨詢師很輕松
心理咨詢不是只需要進行每次50分鐘的工作。
在咨詢后咨詢師還需要整理記錄、查找資料、參加督導。
每個50分鐘的背后,可能是8~9小時的后續付出。
尤其是整理逐字稿,真的令人無比酸爽!
誤解2:心理咨詢師的時間自由
事實上,為了與來訪者建立持續、穩定的咨詢關系,心理咨詢師要嚴格遵循咨詢設置,不能隨意取消、更改咨詢時間。
一年之中除去節假日,咨詢師都得雷打不動去見來訪者。
誤解3:心理咨詢師的收入很高
新手咨詢師通常收費100~150元/小時,一個月到手常常不到2000元。
然而,新手咨詢師參加一次督導400~600元。
如果是動力學取向的,每周至少需要進行一次個人體驗,每次至少400元。
合計下來每個月不僅沒有收入,甚至還要倒貼。
而這還不包括那些高昂得學習和培訓支出。
誤解4:心理咨詢師可以解決自己和親人得問題
入行之前,想著可以通過學習解決自身問題。
入行之后才發現,這是多么的不現實。
學習了倫理規范后也明白,咨詢師不能給親朋好友進行心理咨詢。
三年的學習之路。
讓我懂得成為心理咨詢師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需要不斷地投入學習,自我提升。
如果沒有足夠得經濟收入,僅憑情懷很快就會耗竭。
同時,也看到了心理咨詢行業的各種混亂與不堪。
逐漸認識到。
最靠譜的入行途徑還是考研,最不靠譜的方式是參加那些所謂的心理咨詢師考證培訓班。
如今的我,依然在堅守著自己的心理咨詢師之路。
在考慮跨專業考博或出國讀書。
鑒于當前諸侯混戰的局面。
我唯一能做的是捂緊錢袋,靜待明天。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情商高的人都知道好好說話
下一篇:儲男癖丨我想要很多很多男人!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