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拖延癥背后的心理原因,跨期選擇理論與時間折扣
謝老師2023-01-08 02:30【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剛上高二的小明正在打游戲,這時同班的學霸小紅走了過來。小紅:你怎么還有心情打王者?咱們只剩一年就要高考了!小明:手機不香嗎?一年長著呢,我高三再學
剛上高二的小明正在打游戲,這時同班的學霸小紅走了過來。
小紅:你怎么還有心情打王者?咱們只剩一年就要高考了!
小明:手機不香嗎?一年長著呢,我高三再學也來得及。
一年后。小紅考上了北大,小明考上了北大青鳥。
以上情景在我們的學生時代出現過不止一次。是選擇當前或近期的獲益(打王者)還是選擇較為長遠的收益呢(考上理想大學)?
歸根結底,我們是在對發生在不同時間的成本與收益進行權衡,進而作出各種判斷和選擇。這種決策現象我們稱之為“跨期選擇”(intertemporal choice)。
01.DDL就在眼前,為什么我還是會選擇玩手機?
跨期選擇的相關研究發現事物的主觀價值會隨著延遲時間的增長而下降。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時間折扣(time discounting)。玩手機追劇的快樂對我們來說通常屬于當下的獲益,而完成工作的成就感屬于較為長期的獲益。在面臨這兩個不同時期的選擇時,完成工作的成就感因其延遲性而大打折扣,從而我們會選擇享(wan)受(shou)當(ji)下的快樂。
其實跨期選擇和時間折扣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決策現象并不只局限于學習。吸毒、賭博、和酗酒等一系列成癮行為也與跨期選擇息息相關。這些成癮者即使了解行為的危險性,為了眼前的利益他們仍會選擇放棄美滿的家庭,穩定的生活等一系列長期的獲益。
02.明明都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為什么就我禁不住誘惑?
我們前面提到過,面對跨期選擇時人們容易低估大的較為長期的獎賞,高估小的較為近期的獎賞,但有些人最終仍然會選擇大的較為長期的收益。這是因為在進行決策的同時我們的自我控制機制(self-control)也會介入。通過自控能力,我們會作出更為理性和長遠的決定。由此可見,你跟學霸的差距可能就是——你控制不住你記幾!
說到關于跨期選擇和自控能力的心理學研究,我們不得不提著名的“棉花糖實驗”(Marshmallows experiment)。在實驗中,四歲左右的孩子被告知每個人可以得到兩塊棉花糖。如果現在吃那么只能得到一顆;如果可以堅持20分鐘再吃,則兩顆糖都可以得到。根據多年的跟蹤調查顯示,當年選擇晚吃糖的孩子通常擁有更好的生活,例如更高的成績、更好的工作等等。
近幾年自我控制機制和跨期選擇的神經學基礎也被證實。2010年Figner及其同事找到了自控力和左側前額葉皮層(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之間的聯系。
研究結果表明,對左側前額葉皮層進行干擾會增加選擇立即選項的頻率;但是,在只有延遲選項的實驗中(例如:兩周 vs. 四周)或者立即選項 vs. 延遲選項的價值判斷實驗中,研究者并沒有發現左側前額葉皮層對決策行為的影響。這個實驗結果說明在跨期選擇過程中,左側前額葉皮層是自我控制的神經學基礎。
03.為什么我總覺得為時尚早而學霸覺得需要抓緊時間?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你還在預習,學霸已經開始復習了!實驗表明,人們在時間維度上存在著人格差異。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對時間的認知、體驗和行動(或行動傾向)是不同的。同樣是兩周后的考試,你可能覺得時間還長,而學霸覺得需要馬上采取行動復習了小學生心理咨詢。
通過一系列對拖延和時間洞察力的實驗,研究者普遍認為未來時間洞察力與拖延行為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2017年宋梅歌等人進一步研究了時間洞察力影響拖延行為的內部機制。實驗結果表明,對未來時間洞察力越高的個體,延遲折扣率越低,因此更不會高估當下的獲益,從而更不容易出現拖延行為。簡單來說,你和學霸的差距在于學霸能更準確、敏銳的感知未來事件(例如高考)的重要性,從而能夠做出更理性的抉擇。
04.面對跨期選擇,為什么未成年人更容易做出非理性的選擇?
不少心理學和神經學的相關實驗已經證明,從動物到人類,小孩到大人,對即刻獎賞的偏愛普遍存在。但是隨著人類心智的不斷進化和適應,我們在面對跨期選擇時相比于動物更不容易沖動。并且,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個體在跨期選擇中的折扣率有所降低,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成年人相對小孩更加理性,更有前瞻性。
介紹了這么多關于跨期選擇的知識,值得一提的是跨期選擇也存在很多的差異性。比如,不同的人對獎賞有不同的偏好,同一個人對不同的獎賞也有不一樣的偏好。
舉個最簡單例子,當我們在打游戲和學習之間做選擇時,我們可能會選擇游戲;但在跑步和學習之間選擇時,我們可能更愿意學習。除此之外,情緒也影響著我們面對跨期選擇時的決策。在饑餓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會更沖動、更偏向于選擇立即選項。
跨期決策在我們的生活中普遍存在。正確認識時間折扣在跨期選擇中的影響可以幫助我們有意識地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著眼未來,以‘將來“作為參照點,從而降低時間折扣,減少拖延行為,做出更有利于長期發展的選擇。
參考文獻
1.Green ,L.,& Myerson , J. (2004). A discounting framework for choice with delayed and probabilistic rewards. Psychology Bulletin , 130 , 769 - 792.
2.Falk , A. , Kosse, F. , & Pinger , P. (2019). Re-revisiting the marshmallow test: A direct comparison of studies by Shoda , Mischel , and Peake (1990) and Watts , Duncan , and Quan (2018). Psychological Science.
3.Figner , B. , Knoch , D. , Johnson , E. J. , Krosch , A. R. , Lisanby , S. H. , Fehr , E. , & Weber , E. U. (2010).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and self-control in intertemporal choice. Nature neuroscience, 13(5), 538-539.
4.黃希庭. ( 2004) . 論時間洞察力. 心理科學,27( 1) ,5 - 7.
5.宋梅歌, & 馮廷勇. (2017). 時間洞察力對拖延行為的影響機制: 時間折扣的中介作用. 心理發展與教育, 33(6), 683-690.
6.Kim , S. , Hwang , J. , & Lee , D. (2008). Prefrontal coding of temporally discounted values during intertemporal choice. Neuron , 59(1) , 161-172.
7.劉雷, 趙偉華, & 馮廷勇. (2012). 跨期選擇的認知機制與神經基礎. 心理科學, 35(1), 56-61.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