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師:法無禁止即可為還是法無授權即禁止
謝老師2023-05-16 13:0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前段時間,一位同行分享了這樣一段信息。某培訓機構為推廣X所的X項目,在其推文中強調:目前沒有相關立法,心理咨詢師不是必須有證才能從業,所有的證書本身
前段時間,一位同行分享了這樣一段信息。
某培訓機構為推廣X所的X項目,在其推文中強調:
目前沒有相關立法,心理咨詢師不是必須有證才能從業,所有的證書本身都不是必須的,沒有資格證、許可證之類的。
除去第3點外,1、2、4點細讀起來都符合現實。
而此培訓機構第1條所強調的核心觀點,其實是:法無禁止即可為!
意思是:國內尚沒有針對心理咨詢行業的立法出臺,在人社部取消心理咨詢師證書之后,也并不存在現實意義上的準入門檻,所以,沒有合法的證書,也沒有不合法的證書。
他們似乎找尋到了一個極佳的借口。
來為自己販賣各類培訓證書作辯護。
有趣的是。
這些培訓機構一方面強調了一個事實:目前沒有相關立法。
又歪曲了一個結論:心理咨詢師不是必須有證才能從業心理咨詢面談技術。
最后又反過來引導一番:X所發得證書最靠譜。
前面否定了證書的必要性,后面又強調某證書最靠譜。
顯然是自我矛盾。
心理咨詢師不是必須有證才能從業,是這樣的嗎?
目前看來是這樣。
但未來必然不會是。
實際上,有關心理咨詢行業的立法議題,早已被相關部門提上了日程。
在近幾屆的全國政協會議中,都有政協委員提出與心理咨詢行業立法相關的提案。
作為主管部門衛健委的回復也十分明確:
下一步我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及心理健康相關社會組織,結合心理健康行業發展及立法情況,統籌研究心理健康人員執業資格等有關問題。
今后,我委將繼續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與協作,進一步貫徹落實《精神衛生法》的有關規定,并對心理健康服務規范管理等問題開展深入調研,研究完善心理健康服務規范管理的相關法律制度和文件,推動心理健康服務規范、有序發展。
雖然進程緩慢。
但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心理咨詢行業的基本法,早晚會出臺。
屆時,那些認為“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培訓機構恐怕都將破產。
在心理咨詢行業的立法問題上,臺灣的《心理師法》具有極大的參考意義。
1995年,臺灣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成立了“臨床心理師法推動小組”。
2001年,臺灣《心理師法》正式頒布實施。
歷時共6年。
在臺灣的《心理師法》中,第一條即明確規定:
通過臨床心理師/咨商心理師考試并依法領有臨床心理師/咨商心理師證書者,才能成為臨床心理師/咨商心理師。
并規定:
無臨床心理師或咨商心理師證書者,不得使用臨床心理師或咨商心理師的稱號。
對于未獲得臨床心理師或咨商心理師資格,擅自從事臨床心理師或咨商心理師工作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金。
對于容留未具臨床心理師或咨商心理師資格人員擅自從事相關工作的,廢止其開業執照。
想要獲得臨床心理師/咨商心理師資格證書,則必須同時達到以下幾個條件:
1.所學專業為臨床心理學或咨商心理學;
2.擁有碩士以上學位;
3.至少實習1年且成績合格;
4.通過資格證書考試。
在臺灣《心理師法》中,對臨床心理師和咨商心理師的執業范圍也作出了明確的限定,超出執業范圍者皆會遭受處罰。
需要強調的是,根據臺灣《心理師法》的規定,執業資格證書的發放由政府主管部門負責,獲證人員的管理、監督和繼續教育則由行業協會負責。
可以預見的是,內地正在擬定的相關立法當中,必然會參照臺灣《心理師法》的相關內容。
基于我國的制度優越性,推行起來應該用不了6年。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
法無禁止即可為,保障的是每個人的自由。
而能否做到“法無授權即禁止”,體現的則是心理咨詢從業者的專業素養!
臺灣《心理師法》全文:https://wenku.baidu.com/view/7e2dcb24f61fb7360a4c65b9.html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意識通達:帶你揭秘抽象的意識
下一篇:繆可馨的死,誰之錯?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