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抑郁癥 > 抑郁癥
長期心情低落,我是不是抑郁癥了?
謝老師2022-12-08 10:44【 抑郁癥】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根據中國精神衛生調查于2017年發布的數據推算,患有抑郁癥、焦慮癥與精神分裂癥等精神障礙的中國人數量超過1億人,其中抑郁癥患者接近3000萬人。在壓力與日
根據中國精神衛生調查于2017年發布的數據推算,患有抑郁癥、焦慮癥與精神分裂癥等精神障礙的中國人數量超過1億人,其中抑郁癥患者接近3000萬人。在壓力與日俱增的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抑郁癥?它的發病機制是什么?又該如何治療和預防呢?
在眾多的精神疾病中,抑郁癥給現代社會帶來的影響最為顯著。原中國國家衛計委在世界衛生日上公布了“中國精神衛生調查”項目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以抑郁障礙為主的心境障礙的患病率總體上呈上升趨勢。
心境障礙中,抑郁障礙患病率為3.59%,雙相障礙為0.46%,女性發病率均高于男性。心境障礙患者的咨詢比例為13.38%,治療率為9.51%。可以說,超過九成的抑郁癥患者實際上并沒有到醫療機構接受治療。
抑郁狀態持續2周以上就會診斷為抑郁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會碰到令人愉悅的事情,也會遭遇苦惱或困難。這時,大家也許都會情緒低落,感覺非常沮喪。不過,如果癥狀較輕且很快恢復的話,就不能稱為抑郁癥。只有當抑郁情緒以及對所有事物喪失興趣的時間持續超過2周,且出現懶得動彈、失眠、渾身乏力等各種癥狀,讓本人感覺非常痛苦或出現社交障礙時,才能診斷為抑郁癥。
抑郁癥的發病機制
承受壓力時,人體內到底會發生什么?當我們感受到壓力時,調控人體自主神經功能與激素量的下丘腦會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這一信息到達附近的垂體,于是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隨著血液輸送到位于腎臟上方的腎上腺皮質。腎上腺皮質受到刺激后,開始分泌皮質醇。
皮質醇也被稱為“應激激素”,它作用于全身,可提升血糖值與血壓,平息免疫反應并抑制炎癥。這些是人體為了對抗壓力必須做出的變化:當血糖值升高時,抵達腦部的糖分(營養成分)就會增多,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就會提升;當血壓升高時,心臟更容易向全身各處輸送氧,人體的運動能力就會提升;另外,如果炎癥得以控制的話,我們就不容易感到身體疼痛和酸楚。
抑郁癥發病機制/《科學世界》
患抑郁癥后,腦部神經元會受損
皮質醇也作用于下丘腦與垂體,抑制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的分泌,產生負反饋調節作用。這樣一來,皮質醇的量就會減少,身體會恢復到正常狀態。不過。當人體長期承受巨大壓力時,則會不斷分泌皮質醇,身體持續處于緊張狀態。
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皮質醇持續分泌過多的話,會對腦部神經元(神經細胞),尤其是掌管記憶的“海馬”的神經元造成損傷。因此,長期承受壓力時,人的記憶力會下降。
此外,壓力也會導致杏仁核(產生恐懼或不安等情緒)更加活躍。長期處于緊張狀態的抑郁癥患者由于杏仁核異常活躍,會頻繁出現惱怒、悲傷、焦慮、自暴自棄等負面情緒。
沒有客觀判斷是否患抑郁癥的方法嗎?
很多疾病都有客觀的診斷標準。例如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可以通過定期檢測血糖,來判斷病情發展到了何種程度。
然而,抑郁癥并沒有這樣的客觀指標,基本上是通過對患者的問診來判斷是否為抑郁癥的。一般來說,到精神科看病的人大多會講一些自己情緒低落時的經歷,而不會講自己情緒高漲時的事情。結果,有時候患者雖然是雙相障礙,但卻被診斷為抑郁癥。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如今,醫生開始使用近紅外光譜成像技術來診斷抑郁癥。測量時,從頭部上方照射一種不可見的光(近紅外線),這種光可以穿透皮膚照射到腦血管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并反射回來。通過捕捉這種光,就可以測量血液中血紅蛋白的濃度(血流量)是如何隨著腦活動而變化的抑郁癥興奮。
圖/《科學世界》
診斷時,患者佩戴近紅外光譜成像裝置,回答類似聯想游戲的簡單問題。正常人在回答問題時,血流量會迅速上升,但抑郁癥患者的腦部卻幾乎觀察不到血流量的變化。此外,精神分裂癥及雙相障礙患者則顯示出與正常人以及抑郁癥患者都不相同的血流模式。通過測量這種血流活動的變化,就可以診斷病情。
不過,科學家現在還不清楚為什么患者的血流模式會因精神疾病的種類不同而異。因此,目前尚不能只根據近紅外光譜成像的結果來確診。歸根到底,還是要結合問診等方法進行綜合診斷,這點非常重要。我們期待著今后能取得進一步的研究成果。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抑郁癥的幾個階段自我對照早防范
下一篇:抑郁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