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職場心理 > 職場心理
怎樣思考問題才是正確的
謝老師2021-10-03 20:13【 職場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如果我問你你會思考嗎?你可能會覺得我在問一個很白癡的問題,但實際上你可能會思考,但你的思考方式并不一定很科學,效率不一定高,怎樣思考問題才是正確的
如果我問你你會思考嗎?你可能會覺得我在問一個很白癡的問題,但實際上你可能會思考,但你的思考方式并不一定很科學,效率不一定高,怎樣思考問題才是正確的這個問題很多人會問,其實就是要養成一定的習慣按照一定的規律去思考,2020的新年目標就從2020學會思考開始吧!
“思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但大多數人,也許還真的未能很好地運用這個能力。
原因很簡單:大腦總是懶惰的。它喜歡明確的、易得的、輕松的事物,不喜歡迂回曲折的思考路徑。
因此,我們總會有這么一個傾向:依賴于別人告訴我們答案,對外界的信息過度簡化,輕率地貼上自己的理解和結論,并逐漸強化自己固有的觀點和模式。
這就導致了,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真的在思考,而是循著習慣性的路徑,用固有的思維框架,產出「顯而易見的」「眾所周知的」結果。
我們常常訴諸群眾,訴諸常識,訴諸權威,訴諸直覺,訴諸情感……用這些方式,來掩蓋我們「懶得思考」的事實。
所以,新的一年,祝愿每一位關注的朋友,都能學會更好地去思考跟自己切身相關的問題。
什么叫做「更好地思考」?下面跟大家分享一套簡便的「思考工具」,可以自行組合、聯結,來應對不同的場景和問題。
1、我的目的是什么?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我需要實現什么?現在還缺少什么?(目的)
2、對于這個舉措,我可能得到的收益是什么?付出的風險和成本是什么?(權衡)
3、我能觀察到的是事物的全貌嗎?我可能遺漏了些什么?(視野)
4、我們所使用的概念定義是什么?我們是否基于共識在討論它?(定義)
5、他提出這個主張的立場是什么?對他來說有何損益?(立場)
6、他的依據是什么?這些依據可靠嗎?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接受?(理據)
7、我的觀點是基于什么而形成的?如果我自己要反駁它,能否找到漏洞?(框架)
8、我作出推斷的邏輯鏈條是什么?這些因果關系成立嗎?我能否量化其可能性?(推理)
9、這個問題所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它再進一步的根源是什么?為什么?(根源)
10、從整體來看,這個問題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它可能引發的變化是什么?(系統)
怎么使用這套工具呢?比如,當你需要作出決策時,可以用1、2、3來思考 —— 以「我是否要跳槽」為例:
1、我希望從工作中得到什么?(目的)
2、我目前的工作能給我這些東西嗎?新的機會又能給我什么?我可能失去什么?(權衡)
3、我的理解和認知是對的嗎?有什么方法可以幫助我去檢驗?(視野)
當你閱讀或接收信息時,不妨使用4、5、6,對信息進行批判性的思考:
1、他的表達跟我的理解是一回事嗎?(定義)
2、他的立場是什么,是什么使得他具備這樣的立場?(立場)
3、他的依據是什么,有沒有道理,哪些觀點是我可以接受的?(理據)
諸如此類。不妨在平時多練習、多「調用」這套工具,總結出屬于自己的使用方法。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職場中怎樣取得老板信任
下一篇:職場生活,怎么溝通讓人舒服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