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愛發朋友圈和不愛發朋友圈的人的區別
謝老師2021-12-01 14:1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微信已經成為我們現在最重要的社交手段之一,而朋友圈更是很多人每日必看甚至一天可能要看十幾次,你喜歡把自己的動態發朋友圈嗎?或者說你有朋友非常喜歡發
微信已經成為我們現在最重要的社交手段之一,而朋友圈更是很多人每日必看甚至一天可能要看十幾次,你喜歡把自己的動態發朋友圈嗎?或者說你有朋友非常喜歡發朋友圈嗎?愛發朋友圈和不愛發朋友圈的人的區別想了解一下嗎?其實現在有很多人越來越不喜歡發朋友圈了!
什么是“愛發”,什么是“不愛發”呢?這樣,我們就將每周有三條以上朋友圈的,就界定為“愛發”,一周以上才發一條的就界定為“不愛發”。當然,還有的人幾個月才一條朋友圈,一年也難得發一條。
以下分析僅限于一般人,不包括名人,也不包括因職業原因不宜發太多朋友圈的人。
愛發朋友圈的人,他們的人格特質里有“熱情”一項,一般來說,在他們的個人成長里,所經歷過的苦難和挫折,大多是憑自己個人的努力得到療愈,堅信自己能控制自己的生活,掌控感很強。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愛發朋友圈帶來的潛在危險就是,當你表達自己的幸福、收獲、成就等等所謂的正能量時,你就一定會觸碰到一些人的自戀。
沒有幾個人愿意看到別人比自己好。當你表達失落、沮喪、憤怒等等,一定有人會幸災樂禍,暗自高興。
這個世界,很扯,是不是?
人性里有陰暗面,是正常的。
有陰暗面,絕不說明這個人就不善良。每個人都有,不必作驚呼狀二級心理咨詢師考題。
表達多了,意味著被評價的幾率也高了。而評價里,一定有好的和不好的。不好的,就是有一部分朋友會慢慢疏遠你。
如果你明白,朋友就是有來有去,有去有來,如同大海里的潮水起起落落落落,那你就不那么介懷。
你能承受,就不是問題,當然,如果你不能承受,那就不會在微信里浪了。
接得了贊美,也能盛得下白眼,你盡管想發就發,這說明你是個心理有韌性的人。
缺點就是,容易和別人產生沖突,付出多,被人詬病也多。
有人說,那些喜歡發朋友圈的人,不就是喜歡嘚瑟喜歡刷存在感嘛!
不能這么說。
雁過留痕,風過留聲。
并非每個人都是武則天,只留下座無字碑就完。你沒那么的叱咤天下,沒那么的風云洶涌,越是平凡的人,越想留下點什么,越在意是否被這個世界看見了、聽見了、最后被記住了。
不愛發朋友圈的人,有些什么特點呢?
不發朋友圈,只是沒選擇在朋友圈這個地帶里表達而已,不說明他們不在別的空間表達,或者,不在網絡上表達,而是在現實某個空間里表達。就是說,他一定在表達。
每個人都想表達自己的存在感,因為生命只有一次。
就算有宗教信仰,在地球上的生命不也只有一次嘛,沒有人甘愿活這一輩子不著痕跡,不管以什么方式,人總會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
比如,有人喜歡寫作,可能去寫作群體里;有人喜歡唱歌,可能去唱歌群體里;有人喜歡養花種草,有人喜歡美妝,等等等等,他們會選擇在特定的或同等愛好的空間里展示和表達自己的價值,只是方式和平臺不一樣而已,不在這個空間里秀,就在另一個空間里秀,每個人總能找到自己的秀場。
秀的空間很重要,如果你秀的地方不對,這個地方的人不懂你,那就白秀了。
表達,本來就是生活的本質之一。
不發圈的給發圈的投白眼,真的沒必要,不在這里秀,就在那里秀,何必以五十步笑百步?當然,這比喻好像不大妥,因為我想不到用什么比喻比較合適。
掰開了揉碎了來分析,其實每個人的本質上,都是差不多的。
不愛發朋友圈的人,一般來說,為人謹慎、內斂、細膩、敏感,遇事隱忍,不喜歡公開去評價別人,也不喜歡被別人公開評價。生活中,不輕易或不主動和別人起沖突。
他們一旦確定了做什么,往往會堅持到底。
遇事不喜歡找借口,他們和平、安靜。
缺點就是,不大喜歡和別人共享。
有人說,不發朋友圈的,可能是因為沒有時間發。
不是,發不發朋友圈,不是時間的問題,早中晚,總有個時間縫隙的,每個人都有。只是不想發,或者,只是不想在這個空間show。
這沒有什么好或不好,僅僅是個人的人格特點而已。
社會心理學有研究,適當的暴露,有助于增加別人對你的好感。
如果你是個有些身份的人,適當暴露一下自己的不足之處,不但不會損害你的形象,反而有助于提升你在別人心目中形象。
就是要有所暴露,只是不要暴露太多。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極度自卑的人是一種什么感受
下一篇:出軌究竟是為了得到些什么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