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財務傷痛:一種隱性的心理傷痛
謝老師2023-07-31 11:49【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黃貝爾澳大利亞女性心理治療中心,澳大利亞聯邦心理治療協會認證臨床心理治療師。環顧四周,疫情似乎漸趨平復;回望自身,發現自己“傷痕累累”。這可能是不
黃貝爾澳大利亞女性心理治療中心,澳大利亞聯邦心理治療協會認證臨床心理治療師。
環顧四周,疫情似乎漸趨平復;回望自身,發現自己“傷痕累累”。這可能是不少個體小生意從業者,或者在其中工作的人在疫情中最切身的體會。他們有的可能僅僅是失去了一份收入,而有的可能是被迫放棄了自己多年的心血。
財務損失,是一種對人們心理、自尊、家庭關系,甚至生存狀況都會帶來很大打擊的生活挫折。然而,無論是置身于事內還是事外的人,都容易去過多關注數量上的損失,卻很少關系它給當事人帶來的心理沖擊,甚至造成的心理障礙。
蒙受財務損失,遠遠不止于這場疫情中的人們。投資失誤、失業、喪親、官司失利、意外事故、病痛……這些常見的生活經歷都可能造成巨大的財務損失。當財務損失給人們帶來了額外的心理壓力,并由此而造成人們對自身、現實、社會的絕望和懷疑,并引發相應的精神問題的時候,就可以被形容為:財務傷痛(Financial Grief)。
01、深刻而隱性的傷痛
在人的生命中,有各種各樣的事物被賦予了重要的意義。例如親人、工作、房產等等。對于親人,每個人有著復雜的感情連結。例如對于失去配偶,一般人都會產生巨大的悲慟,而對于只見過一面的遠親的離世,可能只是一聲哀嘆。在財務損失上其實也是一個道理,無論是傷痛的程度,還是產生的情緒,都有類似之處。例如一般都會表現出:
悲傷(對財產損失產生的難過和痛苦)
憤怒(對導致財產損失的人或事產生憤怒)
內疚(對自己的決策,以及由此對家人產生的影響感到內疚)
焦慮(對未來的困境感到焦慮)
孤獨(對無人施以援手,或者大環境的不可控性而感到孤獨)
震驚(對結局表示難以接受)
當這些傷痛沒有得到及時排解或疏導,也會產生以下的一些行為表現:
反芻思維
睡眠障礙
恍惚、空虛感
社交退化
哭泣
坐立不安
一般來說,普通人更容易理解一個人面對親人離去時的傷痛,而難以察覺到一個人面對財務損失時的負面情緒。其中一個原因是,由于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成功文化”的影響,蒙受財務損失的人,往往傾向于隱藏自己的情緒表達。而且外人也傾向于先去了解財務損失的具體數額,和具體解決方案。這使得財務傷痛,在所有類型的傷痛中,顯得更為隱性。
02、追溯傷痛的根源
也許很多人認為,財務傷痛的根源就是財產損失,其實遠遠不止這一個因素。看看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從底層的生存,到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其實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依托于財富——正所謂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馬斯洛的理論中,“避免財務威脅”被歸類到第二層(相對比較底層的安全需求)。可以看出,當底層構造崩塌時,上層建筑(例如情感需求、尊重、自我實現等等),也會隨之面臨著嚴峻威脅。
所以,財務危機會導致一系列問題的出現。而一下子要面臨那么多的問題,才是傷痛的根源所在,這也可以被稱之為“復合型傷痛”。舉幾個例子:
1. 親密關系和信任感的破裂
當生意失敗,或者投資失敗時,很可能要面臨房產的斷供。而房產是一個人安居樂業,營造美好家庭生活的堡壘,因此順帶可能面臨著家庭關系危機心理咨詢師培訓報名。
2. 羞恥感
當一個人慢慢地構建起自己的事業,慢慢走向人生更高需求的時候,往往會做出更多承諾,產生更多的期盼,引來更多的艷羨。當這一切崩塌(例如由于財務問題惹上官司),當事人可能會產生巨大的自我懷疑,包括對于無法履行承諾的一種羞恥感。
3. 對未來預估不足
當人們在順境中時,通常只會想著“我要干什么”、“我怎樣能更成功”,一般不會去想“我在某年某月會財務歸零”、“我會背上一身債”。因此當不幸蒙受損失時,人們往往難以接受現實,覺得被現實背叛,或者懷疑自我的價值和能力。
因此,以上這些例子都表明了,財務傷痛是復雜的。當事人在其中,很容易迷失方向,而且在承擔心理壓力的同時,可能要面對很多的實際問題(比如生存、債務、官司等)。也導致了心理上的傷痛可能會被擱在一邊,逐漸被忽視。
03、一些驚人的數字
由于財務損失導致心理和精神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惡果并不是聳人聽聞。
愛爾蘭曾經對2008-2012年金融危機和蕭條中的人們進行過一個研究,發現男性自殺比例上升了57%。而在另一項由美國醫學協會(JAMA)主導的大型研究中,調查了8714名中老年人,并進行了長達20年的跟蹤訪問(1994-2014),研究結果表明,在這些年中經歷過巨大財務損失的人,死亡率比哪些沒有蒙受損失的人高出50%。而在2014年調查結束時,經過統計分析,“財務損失組”已經有超過一半人離世,而“無損失組”僅有不到30%的人離世。
由此可見,財務損失和一個人的精神健康,甚至心理健康是直接相關的。而且,研究還給出了以下幾個比較顯著的結論(僅限于美國社會群體):
女性、離婚、喪偶這幾個群體,對于財務損失表現出明顯的脆弱感。也就是說,他們所遭受的心理和生理打擊相對比較大。
如果在財務損失中,自己的房產也連帶被剝奪了(例如由于官司或者無能力還貸),對當事人造成的打擊尤為巨大。
當事人所遭受的打擊程度,與他們的初始財務總額幾乎無關。也就是說,無論貧富,財務損失帶來的精神負擔都是類似的。
04、從損失中重新學會生存和成長
無論是微觀的投資失誤,還是宏觀的疫情或經濟危機,總之一些人的生活狀態瞬間被打回了馬斯洛金字塔的底層——生存需求。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馬斯洛的金字塔表達方式似乎有些缺陷。無論人們處在哪一層,都需要面臨生存。因此生存的需求永遠都存在。當蒙受財務損失時,也是一個人重新開始思考并理解自己根本需求的時候。
接納“錢是身外物”這種話,可能是在財務損失經歷中最缺乏效果和同理心的話。錢不是身外物,它是生存的最基本保障。因此,需要大膽地、堅決地承認這一點。因為財務被剝奪,其實就是生存的基本條件被剝奪了。這就好比你駕駛的小舟,沒能駛向光明的彼岸,卻被巨浪推進了洶涌的激流中——此時要解決的是生存,不是與巨浪去對抗。只有當人們“接納”了,才能順勢讓自己去思考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
尋求支援這里的支援包括兩個:財務支援和心理支援。很多人可能認為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但是當人們面臨復雜創傷的時候,尤其是面對自己內心羞恥感的時候,可能并沒有足夠的勇氣去尋求支援。因此,當事人首先要解決自己內心的羞恥感——尤其要避免過度思維(例如推導造成自己財務損失的過程,或臆測他人的意圖)。
財務支援方面,很多當事人容易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難以得到幫助。有時是情緒使然,讓自己的行動力受到了約束。而且,當人們深陷于情緒中,容易用負面的態度去揣測他人想法(例如家人一定覺得我很無能),然而也許家人很小的舉動,就會帶來希望和動力。
心理上,積極尋找自己信賴的人,積極進行傾訴。在傾訴時,不需要把重點放在自己具體的財務損失上,而是著重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上面提到的悲傷、絕望、內疚、恍惚等等。這是處理傷痛的很重要的過程。另外,可以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或心理醫生的建議。
觀點收斂財務損失,往往是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造成的。例如金融詐騙、疫情這些宏觀原因。宏觀原因導致的財務損失,容易讓人們產生各種各樣的思維反芻,不斷去總結、揣測、歸納原因——然而除非有具體的解決方案,否則思維反芻只會不斷加重心理負擔。
這種情況下,需要盡量地把自己的觀察角度,收斂到生活的當下。簡單來說,就是“看看此刻能做什么?” 工作、創業、投資往往會消耗人們很大的精力,以至于忽視了身邊的美好、內心的夢想、家庭的幸福等等。的確,讓自己停止不去思考財務損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然而,請盡量去試試,把視角收斂到生活中,例如拿出一個小時擁抱家人、品嘗美食,做一些在賺錢的過程中從來沒時間做的事情(比如激烈的運動)。
面對財務傷痛,挽回損失其實只是其中一條支線。由于傷痛的復雜性,人們應該積極做到“心理止損”,并重新思考生存和生活的意義。沒有多少人能真正去瞻望整個生命的跨度。絕大多數人擁有的,只是一個又一個、一個接一個的生命瞬間,這些瞬間可以被賦予很多意義——這也許依賴于每個人最終的視角。
參考資料
Corcoran, P., Griffin, E., Arensman, E., Fitzgerald, A. P., & Perry, I. J. (2015). Impact of the economic recession and subsequent austerity on suicide and self-harm in Ireland: An interrupted time series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44(3), 969-977.
Pool, L. R., Burgard, S. A., Needham, B. L., Elliott, M. R., Langa, K. M., & De Leon, C. F. M. (2018). Association of a negative wealth shock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319(13), 1341-1350.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個性心理學》讀后感
下一篇:原生家庭對我們一生的4大影響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