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富人的邏輯與富豪的心理書籍解讀
謝老師2023-07-03 15:3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閑來無事,我喜歡研究如何變得更富。今天我要介紹的兩本奇怪的書,一本是《富人的邏輯》,講理論,一本是《富豪的心理》,講案例,都是磚頭一樣厚的書,它來
閑來無事,我喜歡研究如何變得更富。
今天我要介紹的兩本奇怪的書,一本是《富人的邏輯》,講理論,一本是《富豪的心理》,講案例,都是磚頭一樣厚的書,它來自一個億萬富豪的博士論文,這個人就是雷納·齊特爾曼博士,歷史學和社會學雙博士學位。
這個人研究了身邊多位富豪的性格特性,并用各種方法做了一些統計研究,找出了富人和普通人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差異和不同。
和往常一樣,書沒必要全讀完,看金句,當微博一樣看足夠了。
1、幸福不取決于一個人絕對的收入水平,而是取決于他在社會中的相對地位,即他所擁有的東西與同輩人相比是多還是少。
老李說:有一個段子是這么說的,本來你年終獎拿了2萬很高興,但是你發現隔壁小王比你小,人家拿了3萬,而家對面的鄰居老趙拿了4萬,知道這些以后,你肯定高興不起來了。
同理,不要看你賺了多少,而要看你的同學,親戚,同事,同僚們賺了多少,沒辦法這個就是人性。
2、這些發現表明,成功的雇員需要高于平均水平的適應性和社交能力,而對于企業家來說,能夠處理沖突更為重要。
老李說:聽過我今天中午走馬觀的小伙伴就知道,社會上混的好的人一定是不給自己樹敵,惹麻煩的人培訓心理咨詢師。
而企業家也就是老板,就是解決各種復雜問題的人,書里用的處理沖突表達有點不貼切。
3、瑞士銀行/普華永道在2015年的研究中所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億萬富翁對風險的理解不同于我們其他人。
在他們看來,錯失機遇或許是更大的風險。“他們害怕因沒有抓住機遇而失去機遇,他們往往不擔心冒險失敗所帶來的不利的一面,而是擔心錯失有利的一面。
老李說:人沒錯失過機遇,但是人不能總是錯失機遇。
還有有錢人對于風控和普通人的風控不一樣,比如現在一個生意,我控制風險,我看風險的角度,要比幾年前我打工的時候要強很多,多很多,幾年前我什么都不懂。
4、改行永遠都不算晚——大多數富人的財富都不是通過最初從事的職業所創造的。根據對德國富人的一項調查,他們當中有2/3的人在工作期間至少換過一次職業。
這不是指在另外一家公司從事相同的工作,而是從事一份截然不同的工作。
調查發現,91%的企業家都是如此,不過在中產人士中,這種情況的比例不足40%。研究發現,“在工作期間變換職業的人發展為富人的可能性增加了5倍”。
老李說:這個結論還是有一些統計學意義,雖然不是完全的科學,但是一個人重復干一個具體的工作,最多成為專家,無法成為有錢人。
5、一名企業家所要具備的頭等技能是銷售能力。他們認為,如果不成為優秀的銷售人員,沒有哪個企業家能夠賺到錢——如果缺乏推銷能力,唯一的彌補辦法是委托別人去做。如果你不擅長銷售,那么你就必須找一個擅長于此的合作伙伴。
老李說:說過多少次了,銷售是永遠不會過時的技能,你看就像現在很火的直播帶貨,不就是一個好的銷售把自己的銷售能力在網絡平臺上放大的表現嗎?
6、當不成功的人聚在一起時,他們給彼此泄氣。他們喜歡談論社會不平等,喜歡將自己的問題歸咎于別人。
他們抱怨“制度”或“身居高位的人”,讓自己扮演沒有希望的“小人物”的角色。而這樣一來,他們剝奪了自己原本可能擁有的一切機會。
老李說:這句說的很接地氣,你去看知乎,你去看微博時政大V下面的評論,都是一群沒錢的人在抱怨,抱怨貪官,抱怨社會不公,給自己失敗找借口。
我們要原諒這些整天抱怨的人,因為他們除了抱怨,對賺錢的方法一無所知,對怎么混社會也是一無所知。
7、巴菲特曾經說過,他在雇人時,關注三種品質,就是誠實、智慧和精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誠實。因為如果雇員不誠實,那他們的智慧和精力能要了老板的命。
老李說:不誠實的人沒辦法用,一天都不能用,這種人很難在社會上混,沒人會跟他合作。
8、自愿服從被視為一個人能否躋身公司最高管理層的積極特質,而企業家往往不是墨守成規的人,他們的個性或學歷使他們不可能在某家大公司實現一段成功的職業生涯或晉升到管理層。
老李說:打工打不好的人只能去做生意了,在公司混的好的人都是能自愿服從領導,得領導人心的人。
9、應對危機和挫折的關鍵特征之一就是他們對自己所處的情況承擔個人責任。
他們認為,不應將責任轉嫁到外部環境或其他人身上,而是必須由自己承擔責任。這似乎帶給他們一種力量和自我效能感。
老李說:我寫過一篇文章,就是混的好的人有一個特質,就是出了問題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10、對于德國而言,最重要的研究結果表明,富人遠比中產人士思想開放。
64%的企業家和68%的自雇人士表現得格外樂于嘗試新的體驗,相比之下,有這種傾向的中產人士只占35%。
老李說:有時候我們遇到所謂的瓶頸就是思維的瓶頸,想法的瓶頸。怎么突破這種瓶頸呢?
就是保持好奇心去嘗試新鮮事物,另外這種習慣人也不顯老。我以前的同事們都是老氣橫秋的,很多人毫無好奇心,只懂自己業務上那點事。
11、富有的人經常——而且可能是無意識地——將自己在經濟上取得的成功歸結為“運氣”,試圖以此來“消除任何潛在的妒忌他們的感覺”。
相對于別人更勝一籌的能力而言,人們不大可能怨恨這些人的“好運”。說“我只是比你幸運”聽起來要比指出你的成功可能源于你高于常人的精力、創造力或智力更容易讓旁人接受,也更四平八穩。
老李說:運氣也是謙虛,也是成功的一部分原因,但是人無法一直靠運氣發財,個人內在的品質素質配合運氣才是一個人一直能賺錢的關鍵。
寫在最后:
大家多去研究富人的一些特質,發現與那些沒錢的人特質差異蠻大的,要是大家的想法,行為都一樣的話,也富不起來了。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