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反社會人格障礙及研究
謝老師2021-12-08 16:1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關注我一段時間的讀者朋友可能還記得,我們大概半年之前發過一篇關于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科普。在那篇推送里我大概給大家介紹了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特征以及DSM-5
關注我一段時間的讀者朋友可能還記得,我們大概半年之前發過一篇關于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科普。在那篇推送里我大概給大家介紹了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特征以及DSM-5當中的定義標準,并且在結尾表示我們以后會講幾個有趣的相關實驗,不少朋友表示非常有興趣,那么今天我們來說幾個關于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實驗。
說起來,我的研究重點并不是反社會人格障礙,這方面我只學過點基礎,很多關于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實驗都是在一本叫《The wisdom of psychopath》的書里看到的。
這本書的作者跟引用都比較靠譜,不屬于瞎掰心理學系列叢書,書里沒有什么學術定義,反而都是實驗,并且都被作者描述得非常清晰有趣,看了前兩章就發現多得是我不知道的事,所以我一年前還推過這本書(詳見推送《心理學相關書目推薦》)。
我推薦的時候這本書還只有英文版,有些有英語障礙的朋友紛紛表示遺憾。然而,最近我的一個出版社朋友跟我說,這本書被漢化發布了,這可真是太好了,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舉一些書中的例子,深入了解一下這些“社會獵手”,并且吹一波《異類的天賦》這本中文版。
首先我們來復習一下各種人格障礙之間的關系:
反社會人格障礙在DSM-5(精神疾病鑒定手冊)中屬于人格障礙中的B集合。既然屬于精神疾病,那么人格障礙就不僅僅是“性格不好”而已,也就是說你吃飯你男朋友突然把辣白菜呼你一臉還嘿嘿嘿笑,這種的如果只是一次性行為,那算不上人格障礙,不用來問我他是不是有精神病。
那么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都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呢,為方便理解,我們總結為一下兩個特征:
無道德感,極度自私,善于利用他人
沖動,不能推遲滿足感,不穩定,會出現反社會行為
關于無道德感,我之前舉過一個例子:我的貓叫哈路,有一天他吃了我養的金魚大黃,我覺得非常難過,我就說他,他就跑。但是他跑并不是因為他內疚,哈路不會意識到他吃了大黃這個行為是錯的,他只會覺得我兇他,我很可怕,他要躲著我。
反社會人格障礙也是一樣,他們在傷害他人時,內心毫無波動,甚至也不想笑,他們只會關注做一件事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而事件本身的對錯不會影響他們的情緒。
《異類的天賦》里也提到了類似的情況:1980年連環殺手約翰蓋西在殺害33位年輕男性后,在法庭上嘆了口氣,說“我不過是無照經營墓地”二級心理咨詢師考試時間。
蓋西被處決后,他的大腦被送到了實驗人員的手上,用來研究其與常人的不同之處。
之前也有讀者留言給我,說應該把這些變態解剖之后看看腦子。確實,把這些人的大腦挖出來之后直接跟普通人的大腦對比確實有可能會發現差異,但是問題在于,死亡的大腦跟活著的大腦是完全不同的,死亡的大腦能夠提供的信息比較少,所以我們在對比大腦的時候,一般對比的是“腦活動”,也就是活人在面對不同刺激的時候,對比腦部活躍的部分和頻率來區分差異。
那么究竟反社會人格障礙的腦活動與常人有什么區別呢,區別超大,我們以后有時間細說,不想等我的朋友可以直接去看《異類的天賦》,書里講的比我好。
我曾經有個法律心理學(forensic psychology)的教授給我們講過一個故事。他的工作是研究反社會人格障礙罪犯的犯罪動機和過程,有天他決定搞個大新聞,他要把附近監獄近10年的反社會人格障礙相關卷宗全整理一遍。
“卷宗太多了,我不要一個人弄,你們,上了我的課,就是我的人,你們去給我弄”
這確實是一個參與研究的好機會,于是這個班的學生就積極地準備好,帶上干糧,打好疫苗,告別老家的媽媽,去監獄里做研究。
開始幾天還可以,但是后來越來越多學生要求退出,再后來甚至有個別學生去找心理醫生談話,并且開始服用安眠藥并出現輕微抑郁癥癥狀。其實仔細想想,學生們做研究也就是去讀讀案情做做筆記,也不需要他們跟殺人犯講話,像看故事一樣看看不就好了,反應怎么可能會那么強烈?
教授跟我們說,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有一種特別的氣質,他們做的事都帶有強烈的屬于他們的印記,這會讓普通人很不理解并且感到非常不安。所以有幾個內心比較脆弱的學生在讀完他們的故事之后世界觀就崩塌了,這對沒出學校的年輕人來說實在太刺激了,所以回來就抑郁了。
“這學期我還打算接著做這個研究,有沒有堅強的朋友舉個手”
沒有。
這聽起來非常神棍,但是Reid Meloy的實驗印證了普通人在面對反社會人格障礙時確實會產生異樣的感覺。在Reid(2003)的實驗中,大部分被試,尤其是女性被試,在面對暴力犯罪的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時,都會感到明顯的不適,甚至覺得惡心和令人毛骨悚然。《異類的天賦》作者在其中一章里對這個問題的成因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和分析,并且提出預測說可能存在某一類人能比他人更加快速地識別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然而,我們之前也說過,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并不都會暴力犯罪,也有老老實實呆著的患者 -- 實際上我們上回也提到過,很多政商精英都存在反社會人格障礙傾向,他們利用自己天生的無道德感以及情緒異常穩定這一特征,在很多高壓殘酷的環境下混得風生水起,那么這些沒有捅過人的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是否也像暴力犯罪過的患者一樣引人厭惡呢?
我們之前提到過,反社會人格的人其實特別會來事兒,尤其是男的,特別知道怎么討女孩子開心,所以也比較受歡迎。然而這些人并不會真的對女性動心,就是在行為上做做樣子,嘴上說著此時此刻的你讓我心動快要流淚,心里想著昨天的土豆絲炒辣了今天的燉肉真香。
女性一般對這種人產生好感都是因為他們的行為,但是我們說過,很多女性在初見時會對暴力犯罪的反社會人格患者都會感到不適,更別提好感,那么難道說,只有暴力犯罪過的患者的臉才讓女性恐懼?老實的患者都長著討女生喜歡的臉?我搜文獻庫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獻,很有趣,他們在這個問題上做了研究,研究有兩個部分:1.只看臉的情況下,女性是否能夠在一堆普通人中識別反社會人格障礙,2. 只看臉的情況下,女性會對這些患者給出什么樣的評價。
實驗的結論是,對于有反社會人格傾向的男性,女性會給出更加負面的評價。
然而有趣的是,另一篇文章指出,雖然你們普通人不喜歡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的臉,但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或有這類傾向的人互相看著很順眼,紛紛給出正面評價。也就是說,我們這些普通人一般看到反社會人格障礙的人就慫了,只能在底下菜雞互啄,但是人家高端玩家互相看看臉就可以開始互吹,比不了。
所以,在見第一面的時候,普通女性憑借自帶的看臉相面技能就能本能地排斥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不管其是否曾經暴力犯罪,女性都會對這些人給出較低的評價;但在與這些人格障礙長時間接觸后,很有可能會被這些人的行為打動,運氣不好的話,可能會被坑的很慘,所以朋友們,我們有時候要相信直覺。
之前我們還提到過一個關于反社會人格障礙挑選下手目標的實驗,上次沒機會說,這次我掏出來給大家講一講。
這個實驗也是我從這本書上看的,看了之后覺得非常有趣:
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不管有沒有真的犯過罪,在讓他們挑選一個“假定受害者目標”時,他們所作出的選擇高度一致。也就是說,假如我們有5個女生手拉手一起去上廁所,然后旁邊有一群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蹲著看,之后我們問這些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如果你要犯罪,讓你們從這5個女生里選一個受害人,你選誰,那么這一群患者幾乎都會選擇同一個目標,而在被問及為什么做出這樣的選擇時,這些人會回答“她走路的樣子”。
這就很神奇了,更神奇的是,如果你問起這5個女生曾經的被害經歷,這個被選擇的女生一定有比別人更多的受害經歷。
也就是說這群人不是逮誰弄誰,在他們眼里,人是可以被分成“好弄”和“不好弄”的,并且這個分類還有一個固定的,只有他們才懂的標準。
是不是覺得在這里出現了階級,人格的階級,唉,比不了,氣死了。
《異類的天賦》對這種挑選受害者現象的成因做出了比較深刻的討論,有興趣的朋友推薦看一看,很有趣。
今天我們提到的實驗只是這本書的第一章內容,后面作者還介紹了更有趣的話題,比如殺人者之間的區別,領導的特征與相對應的精神病特征,以及“有哪些反社會人格障礙的特征我們可以后天習得,并能夠職業發展中為我們提供幫助”。作者在描述實驗的同時,也會用人話介紹一些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比如五大人格和精神病研究的方式,希望自學心理學基礎知識的朋友推薦看一下,很靠譜,而且真的說人話。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焦躁不安怎么辦如何解決
下一篇:提高抗挫商的7種辦法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