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分享并不能代表交流
謝老師2021-07-17 09:39【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很多的朋友親人之間其實更多是通過“微信”等軟件進行線上交流,點開朋友圈和聊天記錄能夠看到大家“分享”的各種知識和文章,但其實有很多的時候分享并不能
很多的朋友親人之間其實更多是通過“微信”等軟件進行線上交流,點開朋友圈和聊天記錄能夠看到大家“分享”的各種知識和文章,但其實有很多的時候分享并不能代表交流,并且不少的轉發其實別人根本就沒點開,要知道轉發只是第一步!
大家為什么會轉發分享
第一,為了參與活動領取獎勵
很多人去店里吃飯或者買東西,店家會有活動轉發之后有贈品或者有優惠,所以很多人會轉發分享一些“廣告”!
第二,對于學習或者是生活有幫助的東西,mark一下
當我們遇到一些很有用的東西的時候,但是有沒有時間閱讀又怕之后找不到了于是就會轉發分享,或者還會分享給其他人,讓被別人也來閱讀。
最后一種就是在做廣告推廣
很多微商或者是做生意的做銷售的會經常分享轉發各種廣告或者商品,就是來做生意的。
今天就說第二種,有很多人會把認為有用的東西分享給自己的親人,就好像我們的父母長輩總是分享一些“健康小知識”等等,但其實有很多時候單純的分享和轉發很多人不看,并且還會很反感。
關于分享和轉發你應該知道的
關注不等于幫助,轉發和評論可能消耗了你的心理能量
每當重大事件發生,我們每個人的朋友圈,幾乎都會被各種轉發和評論刷屏。祈福和祝愿式的表態,是大家面對災難最容易做出的反應。這本無可厚非,非說起來,大家也沒有義務去真正地做些什么。
但你需要警惕,那些本該推動人們真正做些什么的心理能量,可能就這樣在千萬次點擊和轉發的過程中,被消耗掉了。
有一種叫做“拇指公益”的現象:
大家似乎習慣通過手指的點擊和分享,表達內心的善念和對社會公益的支持。但表達完了呢?
我們希望轉發和評論,能夠引起更多人的行動。但事實可能是,然后就沒有了然后。
試想一下,如果你沒有了朋友圈這種可以立即表達關注、哀悼、悲傷、關懷的渠道,你會想要做什么?無論是對自己、對他人,還是對待生命,你一定有自己的答案。
轉發,不應該止于轉發
熱點一個接一個,而媒體和公眾的關注總是容易轉瞬即逝,但對于經歷災難事件中的人來說,他們需要得到的幫助,比如心理方面的,不僅在現在,更在將來。
的確,更多的事情,需要靠政府、專業人士去做,但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他們身上、心里到底發生了什么,真誠地去安撫他們,而不是按照自以為是的期望,要求他們快點振作起來,忘掉過去的傷痛,那這也算是盡到了我們的一份努力。
那么,理解下面這部分關于災難親歷者的心理反應的內容,不論是對當事人,或是當事人身邊的親友,都可以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明白這些原理,相當于給了他們一個“預警”:明白受創傷者正在經歷的反復的、巨大的痛苦不是“反常”的。
“我不是一個人,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我可以走下去,我可以走出去”求助心理咨詢師。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父母引發孩子叛逆情緒的原因有哪些
下一篇:如何克服嚴重的逃避心理?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