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孩子越催越慢,是因為你做錯了
謝老師2022-01-31 03:30【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很多家長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非常慢,甚至有時你越催促孩子做什么,ta就越磨蹭,忍無可忍的家長只得對孩子發脾氣甚至動手,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孩
很多家長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非常慢,甚至有時你越催促孩子做什么,ta就越磨蹭,忍無可忍的家長只得對孩子發脾氣甚至動手,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孩子越催越慢,是因為你做錯了,找到孩子磨蹭時家長應如何應對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因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孩子只是在跟你較勁!
孩子越催越慢,是因為你做錯了
打擊孩子的主動性
我們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自己原本剛剛想要去做一件事,卻被別人搶先要求了,一下子就覺得索然無味不想做了。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每一個孩子內心都有主動變好的驅動,但父母的催促越密集,孩子的主動性就越沒有施展的空間。時間久了,憤怒感還會觸發逆反,甚至讓孩子愛上磨蹭。
不利于“秩序感”的養成
孩子天生具有內在的秩序感,并且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完善。秩序感本身,是孩子產生自律的基礎。
孩子有自己的節奏,很多時候,我們的催促實際上是在要求孩子用自己的秩序來向父母的秩序做妥協。
比如,我們催促孩子快點出門,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自己上班快遲到了。我們催促孩子快點吃飯,可能是因為我們想要早點出門逛街。
孩子注定比成人“慢半拍”,我們逼迫的“提速”,并不能真的使孩子效率變高。催促過于頻繁和嚴厲,還會使孩子形成簡單服從而懶于思考的習慣。
在下面這些情況中,盡量做到不催娃
“全神貫注”時不催娃。
當孩子處于全神貫注的探索狀態中時,我們要盡量尊重孩子的節奏。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與孩子之間的“沖突”:想拉著他去游樂場,他卻蹲在路邊專注地看起了螞蟻。想抓緊時間出門,孩子卻努力地系鞋帶系了5分鐘。當孩子全神貫注的投入在一項新技能的拓展,或者新事物的觀察,或者自己喜歡的游戲中時,父母的催促,會成為一種打擾,不利于孩子專注力和秩序感的形成心理咨詢治療。
“結束收尾”時不催娃。
結束收尾階段的催促打斷,不利于孩子在完整的自主活動中創建成就感、節奏感和責任心。
當孩子處在收尾階段時,比如,搭積木即將完成、剪紙已經剪了一半時,盡量給孩子的“收尾”工作讓出時間。
相比過程中的磨蹭,孩子也可能收尾時故意磨蹭。我們可以提醒孩子下一步的行程和錯過的結果,讓孩子把控收尾節奏,同時也形成“有始有終”的行為習慣。
“延遲滿足”時不催娃。
延遲滿足是自律的基本原則之一,自律的孩子注定能走得更遠。“延遲滿足”有時候會自發地發生在孩子身上。
比如,得到一塊糖卻舍不得吃,在手里握很久以后再慢慢地吃掉。買了一塊蛋糕,把奶油留在最后慢慢吃。這些情況下,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延遲滿足”的意愿,孩子將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強化自己的延遲滿足能力。
孩子磨蹭時家長應如何應對
與孩子明確流程。
盡量與孩子建立起規范化的生活流程,如:“飯前飯后洗手”,“晚飯以后才可以看動畫片”,“先洗漱后講故事,然后上床”。
孩子在“固定流程”的生活中,往往能夠獲得安全感和掌控感,也更易于使孩子遵守規則。
責任清晰,強調“失去”。
我們需要使孩子明白,他需要為自己的時間安排負責任,并承擔自然結果。
當孩子磨蹭時,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溝通:“如果我們遲到了,你就會錯過幼兒園的早餐了。”“如果不盡早去洗漱,今天我們就失去講故事的時間了。”但千萬不要威脅。
要事先行,先吃苦后享受。
即使是成人,也有很多人受困于“拖延”。看似是將痛苦延后,但實際上也并沒有充分享受到之前的快樂時光。先解決重要問題,感受痛苦和困難,但之后得到的是更大的快樂和完全的放松。
孩子需要在人生早期擁有更多這樣的體驗,獲得“要事先行”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同時需要父母及時的強化和鼓勵:
“寶貝首先完成了作業,接下來,我們便可以盡情享受游戲的時間了。”
有時候,當催促即將脫口而出,不妨蹲下來,看看孩子的世界里正在發生著什么。
靜待花開,不僅是對花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溫柔。
焦慮被放下時,才能夠看見陽光滿室、樹影婆娑。
親愛的孩子,你慢慢來,陪你慢慢長大,于我已是最美好的時光。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邊學習邊聽歌會讓你變傻還是變聰明
下一篇:成年人之間最好的相處方式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