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面對校園霸凌危機事件,咨詢師應該怎么做?
謝老師2021-10-30 09:39【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在講這個題目之前,我做過一個小調查,問了身邊的一些朋友,發現我們中的大多數在上學的時候,曾經目睹過校園霸凌事件或者成為校園霸凌的對象,只是當時對這
在講這個題目之前,我做過一個小調查,問了身邊的一些朋友,發現我們中的大多數在上學的時候,曾經目睹過校園霸凌事件或者成為校園霸凌的對象,只是當時對這個問題并沒有認識,還以為是一群壞學生在打架。直到現在,看到一些新聞和熱點話題才知道,原來校園霸凌給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帶來這么多的危害。
校園霸凌事件影響的絕不僅僅是霸凌者和受害者,而是影響甚至塑造了不良的校園文化。校園霸凌事件中,除了我們都知道的受害者和霸凌者之外,占人數比例最大的其實是旁觀者。這些旁觀者對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有可能毫不知情,只是從其他同學處聽說而已,因此可以被稱為局外人。校園霸凌對局外人也造成了諸多影響,比如他們中的目擊者會因為沒有及時制止事件的發生而感到內疚,而更多道聽途說的同學會因學校里發生了霸凌事件而感到恐慌和擔憂。
發生在校園里的霸凌事件大概分為五種類型:肢體上的、言語上的、社交中的排擠孤立和散布流言、網絡欺凌和性欺凌。這些霸凌共通的核心特征有三點,一般來說,只要滿足這三個特點,都是校園霸凌事件。
(1)霸凌者帶有敵意,而且是故意為之;
(2)霸凌者和受害者的力量和權力不對等,比如高年級同學欺負低年級同學,或者班級干部欺負普通學生;
(3)在一段時間內重復發生。
除此之外,校園霸凌事件還有其他特點:
(1)對象多樣性。除了學生之外,在一些職業高中,還會針對一些老師,涉案人員會呈現低齡化的態勢;
(2)形式多樣性。除了我們經常聽到的生理侵害和人格侮辱外,現在還會將毆打視頻傳播到網絡對受害者聲譽造成損害;
(3)群體性。霸凌者往往是以兩人、三人或團伙形式出現。
(4)地點隱秘性。霸凌事件多數發生在課堂以外的地方,比如校園的某個角落、教學樓的工具間或者隱秘的樓道等。
(5)受害者在事后選擇沉默,以避免招致更猛烈的報復;
(6)隨著時間推移,霸凌者對受害者的傷害程度越來越深;
(7)霸凌者對受害者除了造成身體和精神傷害外,還會給受害者造成心理傷害,比如受害者會感到恐懼、絕望,甚至有可能選擇自殺。
某學校出現了一起毆打學生的案件,我們團隊接到了校方電話,約定了時間趕了過去。在跟校方進行會談的時候,我們梳理了各個層面的信息,確定了本次事件的四個干預目標:第一,安撫被打的學生;第二,妥善處理雙方家長對學校的不滿情緒;第三,開展反霸凌的宣講;第四,待霸凌者恢復上學后隨即展開心理教育和干預。這里面也包含了危機干預的三個步驟:確定問題的目標、評估風險和資源、給予希望和共建解決方案。
首先,我們在危機管理會議上確立了問題和目標;其次,我們評估了這次事件后續發展發生刺激風險的可能性;再次,我們評估了能夠利用的資源,包括校方、學生、家長、校長等能夠提供的資源;最后,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地靈活運用和調整。
管理會議召開后,我們先對兩名被打女生分別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包含了對情緒的評估和安撫,了解事件更加具體的線索。受欺負的孩子在事后會有一系列情緒波動,即創傷后應激反應,這些反應在溝通和了解后的一個星期內慢慢減輕。而后,我們對打人者進行了溝通和心理輔導。兩名學生表示愿意回到學校上學,學生的家長也表示接受需要心理咨詢。
本次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事件發生后進行反校園霸凌宣講。對于反霸凌宣講顧慮最多的是校方,因為本次事件絕大多數學生和家長并不知情,所以校方擔心會有新一波流言蜚語。于是,我們把反霸凌事件作為心理活動月的一個版塊,做成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方同意了我們的方案。除了對學生的宣講外,還有家長篇和學校篇,尤其是對老師開展班級沖突事件管理和相關心理培訓,這一舉措受到了老師們尤其是年輕的班主任的熱烈歡迎。
本次事件后續的進展慢慢步入正軌,學生和家長都對學校重拾信心,但還是出現了一個我們預料之中的意外。其中一個女生在上學兩天后,又回到家里表示不愿意再上學。危機干預的目標并不是直線式的,反復性和多變性也非常常見,針對這些多變,我們只需要根據內部變化進行調整即可。
經過了解我們發現,女生A回到學校后,看到當時欺負她的同學在對她不懷好意地笑,她感到毛骨悚然,覺得對方在挑釁,但后來我們問過這位同學,他說他只是在表達善意。我們和老師經過探討,為他設置了一個邊界:不得靠近這兩個女生,也不要有過多的目光接觸,如果想要表達善意或者歉意,可以通過他們都認可的一位體育老師來轉達,而非直接表達。雙方都接受這個處理方案,而后,我們又對該女生進行了幾次心理輔導,直到應激反應慢慢消退。
從學校管理層面來說,打人的孩子要受到懲罰,但懲罰的同時也要讓他們嘗試從受害者角度理解霸凌行為。霸凌者通常以自我為中心,過分看重某一方面的自尊,無法理解他人的感受。校方要引導霸凌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引發其責任心,同時維護好他們的自尊和自信,讓他們知道自己做錯了這件事情,但有過能改善莫大焉。
而作為老師,需要特別留意班級里容易成為霸凌對象(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的五種學生:
(1)家庭比較弱勢的學生。比如大城市里外來的子弟,他們封閉、不自信,容易成為霸凌者的欺負對象;
(2)條件優越又喜歡炫耀和露富的學生。他們容易成為高年級學生的勒索對象;
(3)來自有暴力傾向家庭的學生。打人者也是受害群體,如果父母有暴力行為,那么他們的孩子也容易成為施暴者;
(4)來自不穩定家庭的學生。比如父母爭吵頻繁,家庭中沒有溫暖,這樣的孩子容易抱團取暖,如果團體里有人涉足校園霸凌,不管是受害者還是加害者,那么其他人就可能成為被連累者和追隨者;
(5)智力和身體可能有一些與眾不同的學生。
班主任要特別關注這五類學生,同時要在班級里宣導理解他人。我們對其他人的認知都很有片面性、很刻板,當我們在學生中倡導這種友善的時候,無形中就會減少校園霸凌的發生。從焦點解決的系統觀來說,有良知且正確看待霸凌事件的學生占大多數,所以我們要發揮絕大多數人的力量,因為他們是校園霸凌事件中重要的載體,他們的價值觀和判斷很可能讓霸凌在老師和學校不知道的情況下消匿于無形,這就是我們強調校園文化建設的原因。
被欺負的時候,可以采用拖延戰術,沉著冷靜地拖延時間,然后把事情告訴家長或者自己可以信任的老師,不要以為忍氣吞聲和息事寧人就可以化解,因為欺凌能發生一次,就可能發生第二次、第三次。所以我們要告訴自己的孩子,遭遇暴力事件一定要求助,人身安全最重要。
我們要用焦點解決的力量,看到系統和整體,不僅關注受害者、霸凌者,也要關注局外者和旁觀者,這是預防性舉措的最關鍵的理念。
校園霸凌不是個人行為,也不是老師一個人的責任,它是每位管理者、老師、學校、校工、家長的共同責任。反校園霸凌是一個文化倡導和行動的世界,事前的預防、事中的妥善應對、事后的倡導缺一不可。我們特別希望通過心理咨詢師的介入,能讓這樣的事件得到專業的解決,最終改善校園文化,讓校園霸凌消弭于無形。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之意義療法
下一篇:自戀狂有哪些表現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