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dhddf"><mark id="dhddf"></mark></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mark></ruby>

        <ruby id="dhddf"></ruby>
        <del id="dhddf"></del> <ruby id="dhddf"><b id="dhddf"></b></ruby>
              <big id="dhddf"><ruby id="dhddf"></ruby></big>
              <pre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re><p id="dhddf"></p><p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

                <p id="dhddf"></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thead id="dhddf"></thead></mark></ruby>
                <output id="dhddf"></output>

              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如何與來自復雜困難家庭的來訪者工作?

              謝老師2021-09-24 15:32【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復雜困難家庭孩子的認同所有的角色只是表面的一個標簽,有時候一個人會充當其中的一個角色,有時候一個人可能會充當其中的兩個甚至三四個角色。來訪者有時能

              復雜困難家庭孩子的認同

              所有的角色只是表面的一個標簽,有時候一個人會充當其中的一個角色,有時候一個人可能會充當其中的兩個甚至三四個角色。來訪者有時能給自己貼上角色標簽,如“我是他們的替罪羊”;有時則是咨詢師幫助來訪者發現他在家庭中所充當的角色、所發揮的功能。回到建構主義,來訪者身上的這些角色其實是建構的產物。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來訪者給自己貼一個標簽,我們可以給他貼更多標簽,這也意味著幫助他做更多的建構,從而幫助他從一個僵化的自我認同中走出來,這會給他帶來一種改變。

              在復雜困難家庭中成長的個體,有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認同的困難。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長,一定是有認同的對象,并不斷地把認同對象內化,最后變成成熟的自我。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在意識層面和無意識層面都會認同撫養者,認同的過程中也會有一些問題,如不順利、沖突和掙扎,其中最主要的困難就是同時認同一對互相沖突的父母。尤其是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沖突,當他們在沖突的時候,還要同時把臉轉向孩子:你愿意支持誰?假如我們離婚,你要跟誰?在這樣困難的家庭里,孩子有時候很想快點長大離開家。但是,孩子有時候也會想千萬不要長大,因為父母說了“當你18歲的時候,我們就離婚”。因此,在復雜困難家庭里成長的孩子會面臨諸多挑戰。

              認同包括個體對父母一方或者雙方表面上的認同,以及內心深處無意識的認同。比如,在家暴的家庭里,父親酒后打母親。表面上,孩子可能支持母親,也會非常憤怒地阻止父親,甚至是痛恨父親。可是在內心深處,孩子也許對母親并不認同,甚至會想“你為什么那么軟弱,為什么還要跟他在一起,為什么每次都要說刺激他的話”。而且在孩子的內心深處對父親也有不同的認同,比如會覺得暴力的父親打母親是不對的,但是看到他在外面用拳頭嚇退鄰居時,內心深處又暗暗地佩服父親。

              有時候,勢均力敵的父母逼迫孩子選擇雙認同。比如,“你們都對,我覺得你們都對,你們不要吵了”。這是雙認同。有的孩子會說:“你們都不對,你們從來都不對,你們把家里搞得烏煙瘴氣,我再也不想待在這里了。”這是雙重的否認拒絕。在家庭咨詢過程中,我自己最喜歡用的一個概念叫作“分裂的忠誠”。無論表面還是內在,每一個孩子都有來自父親的經驗和來自母親的基因,從生理上和心理上,他都需要認同父母雙方,所以,在復雜困難家庭當中認同父母雙方就需要把自己分裂。“分裂的忠誠”總是讓我感覺到心酸,同時也佩服孩子具有奇跡般生長的力量。

              與復雜困難家庭的來訪者工作

              兒童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職業,心理咨詢有哪些:如何與來自復雜困難家庭的來訪者工作?

              當我們面對復雜困難家庭的來訪者,應該用什么樣的概念和策略工作呢?

              麗麗,29歲,微商,有時候通過陪酒來增加收入,父親在她12歲時去世,母親強勢,對人豪爽,對家人脾氣非常大。麗麗有一個弟弟,曾經吸過毒。麗麗以前靠陪酒年收入達到20萬,認識了前男友后就減少陪酒工作,收入也隨之減少。

              前男友家庭很復雜,父親在8歲的時候去世,母親改嫁后跟繼父生活。前男友也吸毒,而且幾乎沒有收入。二人分手以后,前男友找到了新女友,新女友也是陪酒的,性格溫柔,可以負擔前男友的經濟開支。麗麗希望跟前男友復合,可是前男友不愿意。為了避免麗麗的糾纏,前男友假裝跟現女友領了結婚證,但麗麗為了挽回前男友,主動要求發生性關系,而且動不動打電話給前男友。

              在咨詢的過程中,麗麗會制訂計劃,想好什么時候見面,見面的時候要達成什么樣的目標,但是第二天就忘了,然后又會拼命打電話給前男友。她感覺自己對前男友感情很深,每次咨詢之后她覺得內心會有力量去挽回,挽回不順利就會想放棄,然后又重新回到咨詢中。

              咨詢師覺得麗麗情緒化嚴重,她有時候想放棄,有時候又充滿信心,一直處在這種循環當中,甚至對咨詢師的態度也有很多變化,有時很理想化,有時有攻擊性,從而使得咨詢師的處境變得艱難。我們應怎樣來處理這樣的個案呢?

              (1)共情

              咨詢師要全面了解并支持個案的家庭背景情況。不僅需要了解麗麗、麗麗的前男友,還需要了解麗麗自己的家庭、前男友的家庭、前男友的女友等。在了解諸多信息的過程當中,咨詢師需要支持來訪者,一個簡單的支持辦法就是共情。比如,麗麗生長在一個處境困難的家庭中:父親早年去世,母親脾氣大,弟弟吸毒,前男友也吸毒,前男友父親早逝,母親改嫁等。這些因素放在一起,給來訪者營造了一個非常困難的家庭和生存環境,其中的人物關系也非常復雜。

              看到這些之后,共情就變得很容易。咨詢師可以告訴來訪者:“我聽到你的故事,甚至要花很大的精力仔細去聽才能夠聽得出人物之間的關系,才能夠厘清事情的發展順序,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的確很不容易。”這就是對來訪者處境的理解,對來訪者情感的支持,“在這樣的家庭背景當中出現什么樣的困難都是可以理解的,換任何人也都很難在一朝一夕間發生改變。”

              (2)支持

              當來訪者不斷地強調自己的痛苦決定和計劃時,咨詢師要給予充分的關注。很多時候,咨詢師因為不熟悉這樣的家庭,或者接待經驗比較少,對于這樣的家庭和生活方式會非常不耐受,會立刻想要去改變來訪者。比如,咨詢師可能會給出“你前男友來找你的時候,你能不能不答應他”“你既然已經跟他分手了,就不要再聯系了”等建議。

              這主要是因為咨詢師不耐受這樣的狀況,想要從這樣的狀態里解脫出來。咨詢師能夠陪來訪者處在這個狀況里,本身就具有支持的作用,會讓來訪者覺得“你是跟我在一起的,你可以理解我,你將會支持我”。這種做法對咨訪關系非常有好處心理咨詢師二級題庫

              (3)找角色

              咨詢師要幫助來訪者在這樣的家庭互動中尋找自己的角色。在系統式的咨詢工作里找角色,意味著咨詢師不要找到單一的角色就停止,而應該發現至少兩種以上的角色,這就是多元建構。比如,麗麗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里,之前她的年收入高達20萬,她是家庭的頂梁柱、主心骨和主要經濟來源,當她跟前男友的關系疏遠時,她努力想解決問題——想拉回。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她的角色是一個解決問題者,而不是一個被動的等待者。麗麗在放棄和挽回之間不斷地變換,這也可以讓我們看到來訪者具有多面性,也具有多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她所扮演的角色類似于變色龍,有時候是紅的,有時候是綠的,在復雜的關系中不斷變化著。

              (4)聚焦資源

              在探討過程中,咨詢師除了幫助來訪者發現角色外,還要聚焦在資源上——她每次用什么資源解決問題。一方面,來訪者做了很多努力;另一方面,她又愿意學心理學,并且愿意尋求咨詢師和醫生的幫助,說明她對于外界的求助具有開放性。所以從這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她善于利用多種資源。很多次來訪者對問題的解決都是暫時性的,但沒有關系,暫時的解決也是解決。

              比如,一方面,麗麗看心理學方面的書,這些書幫助她對自己有了更好的理解,那么心理學方面的書就是麗麗的資源;另一方面,麗麗會去看心理醫生,當被診斷為焦慮癥的時候,她積極吃抗焦慮的藥,這說明她是善于利用醫學資源的。

              (5)開始建構

              咨詢師可以跟麗麗一起建構,比如說:“你在家庭里是一個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人,假如你不做積極主動的那個人,你跟男友的關系會有什么不同嗎?你會用什么方式解決問題?在別人解決問題之后,你會做什么不同的行為嗎?”

              關于事后的建構,麗麗不停地想跟前男友復合,那么咨詢師可以對麗麗的復合之事進行建構:“當你跟前男友復合之后,你們的生活會有什么樣的不同?請談三點可能的生活形態。”當麗麗越過復合這件事去考慮未來的時候,也許會讓她對現在的努力產生懷疑,甚至動搖。這時候,麗麗可能會想:“我跟他復合之后,也許過不了三天,我們又會回到從前的那個狀態里。我們又會彼此厭倦。”

              當麗麗做了這樣的建構之后,她的復合動力有可能就被減弱了——對未來的建構可以影響現在的認知和行動傾向。當麗麗有了這樣的想法、完成了不同的建構時,我們回到系統家庭咨詢里,并不急于讓她立刻有巨大的改變,我們會跟她說:“請你回去想一想,我們下次再談。你也可以觀察自己的生活是否會有一點點不同。”所以,請不要急著把故事翻到最后一章,看故事的人要按耐住急切的心情。

              這就是系統家庭咨詢里的一個重要訓練——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

              很贊哦! (人閱讀)

              文章評論

              您對本文有什么想法?說點什么吧
              • 全部評論(0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站點信息

              • 網站名稱幸福心理網
              • 建站時間:2011-11-11
              • 文章統計:共4931 篇
              • 文章閱讀:共458017次閱讀
              • 統計數據百度統計
              • 微信公眾號: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p id="dhddf"><mark id="dhddf"></mark></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mark></ruby>

                    <ruby id="dhddf"></ruby>
                    <del id="dhddf"></del> <ruby id="dhddf"><b id="dhddf"></b></ruby>
                          <big id="dhddf"><ruby id="dhddf"></ruby></big>
                          <pre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re><p id="dhddf"></p><p id="dhddf"><mark id="dhddf"><progress id="dhddf"></progress></mark></p>

                            <p id="dhddf"></p>

                          <ruby id="dhddf"><mark id="dhddf"><thead id="dhddf"></thead></mark></ruby>
                            <output id="dhddf"></output>
                          www.gaoav.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