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師的成長之路:認同到發展
謝老師2021-07-05 19:43【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師的成長之路,其實是有章可循的。在我看來,它是一個從認同到發展的過程。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你首先要做的便是認同,認同一個人的精神分析。雖說
心理咨詢師的成長之路,其實是有章可循的。在我看來,它是一個從認同到發展的過程。
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你首先要做的便是認同,認同一個人的精神分析。雖說精神分析是通向人類潛意識最好的一個工具,但使用它的人不同,探索心靈時所散發的味道就會不同。所以,學精神分析,要跟人學。
當年,梅蘭妮克萊因就相繼跟費倫茨和亞伯拉罕(弗洛伊德的兩大弟子)做個人分析,那時的個人體驗也帶有個案督導的意味,所以在這兩位老師的鼓勵之下,克萊因開始兒童分析這個領域的研究和探索。同樣地,兒科醫生的溫尼科特出于對兒童心理發展的興趣,在早期便找克萊因探討個案,欣賞克萊因對個案覺察的敏銳和理解的深度。
一位有經驗的精神分析師曾告訴我,學習精神分析師要講師承,你拜哪位前輩為師,便意味著你想要成為一位怎樣的心理咨詢師,他就是你職業發展的一個方向和指引,當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也是那個理想化的自己。
你憑著你的喜歡和直覺選擇了一位老師,深入地跟她他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你便有了想要開始做臨床工作的想法。
起初,你會認同模仿你的老師。
當克萊因還是一名學徒的時候,是弗洛伊德發表的《小漢斯》讓她的心里燃起了兒童心理研究方向,在跟多位兒童工作的臨床經驗中,克萊因認同了弗洛伊德提出的死本能假設,并在她早期發表的作品中,較多地使用了弗洛伊德所提出的精神分析術語,比如能量、本能等等。
溫尼科特也是如此,在一次他跟克萊因討論個案的時候,溫尼科特驚嘆克萊因仍記得上次他所匯報的個案材料,而這些材料是他所忘記的。在對克萊因提出的假設中,溫尼科特認同克萊因跟兒童工作的方法,即延用成人談話分析的方式跟兒童工作,同時也認同克萊因提出的一個人在嬰兒期的心理發展對一個人一生發展的重要性心理咨詢師前景。
認同過后,便是離開,發展自己。
在這個階段,一個人需要經歷俄狄浦斯的沖突,即一方面想要發展自己,但另一方面卻要耐受對背叛老師將要獲得懲罰的內在恐懼。我想,這是克萊因和溫尼科特都經歷過的。
克萊因在認同弗洛伊德死本能假設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她的核心假設:一個人在嬰兒期的潛意識幻想對其心理發展的重要性。潛意識幻想是克萊因系列理論的根基,并就此跟弗洛伊德驅力理論分道揚鑣,提出一個人的內在客體關系的模樣影響著其生活工作的狀態,而不是驅力的滿足。
跟克萊因一樣,溫尼科特把眼光投向了一個人嬰兒時期的心理發展,只是與克萊因不同的是,溫尼科特認為在孩子剛出生的頭幾個月里,其被養育的父母環境對孩子今后的心智發展是第一重要的,而死本能是第二重要的。溫尼科特被廣為流傳的名言“世界上不存在嬰兒這個東西”便是表明母親的重要性,即嬰兒如果脫離了母親,它是無法生存的。
對于克萊因和溫尼科特來說,不幸的是,發展自己時的外在環境并不是那么地友好。在弗洛伊德在世的時候,克萊因就被安娜弗洛伊德詬病,兩人爭論存續多年;溫尼科特離開了克萊因及其后繼者,克萊因從1945年之后便再沒有在公開場合提過溫尼科特的觀點和假設。
所以,對于克萊因和溫尼科特來說,他們不僅要面對內心被懲罰的恐懼,還需要面對現實中跟老師決裂的逆境。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撐住了,他們成為了他們自己,一位是客體關系學派的創始人,一位是中間學派的創始人。
今年,是我從業的第8年。我感到我也經歷了一個從認同到發展的過程,這個轉變主要表現在:起初在咨詢室里,我要像曾奇峰和付麗娟老師一樣,和來訪者一起工作。漸漸地轉變成,我要用我自己這個人跟來訪者一起工作。我不是曾奇峰,我也不是付麗娟,我只是我自己。這是我執業成長的發展過程,也是我再次重啟心智發展的過程。這需要時間,也需要自己血肉模糊地參與,更需要人的支持。
幸運的是,我的老師們是支持、鼓勵我成為自己的。
這次作為《精神分析取向長程咨詢實務系統課程》的主講人之一,我參與了15篇章節的講解,內容里含有這些年我從業的痕跡,這些痕跡都是在我內心里真實的發生以及關于這些發生的思考。
可能這個時候你會問我:現在的你成為了你自己了嗎?我的回答是不知道。因為我對自己還有未知和懷疑的地方,我仍需要向我認同的老師們學習,我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也許在這條路上,我還要與你相遇,與不同的我自己相遇。
然而從精神分析整個發展來看,或許我也不只是我,我也是前仆后繼的眾人中的一員,做著一代一代傳承精神分析的工作,讓精神分析的光照亮更多人心深處的黑暗孤寂的角落。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精神分裂癥的五種癥狀
下一篇:鍛煉自己膽量的7種簡單方法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