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心理咨詢 > 心理咨詢
心理健康社會工作者證書的問題解答
謝老師2021-04-18 11:49【 心理咨詢】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近期,有關注者在詢問“心理健康社會工作者”證書的問題。關于各種心理學類“證書”,閱讀過我們文章的其實能達成一個基本認識:在人社部取消心理咨詢師資格
近期,有關注者在詢問“心理健康社會工作者”證書的問題。
關于各種心理學類“證書”,閱讀過我們文章的其實能達成一個基本認識:在人社部取消心理咨詢師資格認證后,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心理學類證書都只是培訓證書,這類培訓證書無法使參培者獲得執業資格,那些自我標榜為“資格證書”的,都是假證。
在這個基本認識下,我們即能作出一個判斷:“心理健康社工證”也只是個培訓證書,無法讓參培者獲得“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或“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
但有幾點還是需要澄清。
1.什么是社工?
社工,全稱社會工作師,是指遵循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利用個案、社區、小組等專業方法,以幫助機構和他人發揮自身潛能,協調社會關系、促進社會公正為職業的社會服務人員。
目前我國社會工作師大多活躍在民政、婦聯、慈善機構、社會團體機構、社區服務機構、街道辦事處等各個領域。
在2017年12月人社部取消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之時,社會工作者仍列屬最新《國家職業資格目錄》。
屬于專業技術人員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
從申報條件來看,不管是初級的助理社會工作師還是中級社會工作師,需具備社會工作專業學歷方可報考。
如不具備社會工作專業學歷,則需從事社會工作滿4-6年心理咨詢報名。
立足于學歷教育,是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認證的一大特色。
也是其與此前的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認證最大的不同。
然鵝,恰恰是非社工專業“從事社會工作滿4-6年可報考”的寬限要求,似乎又給了某些培訓機構可乘之機。
2.“心理健康社會工作者”證書有啥用?
我們來思考幾個簡單的問題?
考取“心理健康社會工作者證書”的能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嗎?
顯然不能。
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早已被人社部取消,目前還沒有新的入行途徑。
在現在的大環境下,咨詢機構也不會聘用一個只持“培訓證書”的人來從事心理咨詢工作。
那考取“心理健康社會工作者證書”能從事社會工作嗎?
或許能,但不確定。
這要看社會服務機構的具體招聘要求。
要知道,這個“心理健康社會工作者”只是個培訓證明。
在已有足夠多社工專業背景和持證(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證書)人員的情況下,社會服務機構會退而求其次選擇那些非社工專業、非持證人員從事專業工作嗎?
顯然不會。
除非實在“無人”可用!
那“心理健康社會工作者”證書滿足的又是哪些人的需求呢?
在“從事社會工作滿4-6年可報考”的社會工作師申報條件中,我們似乎能發現一絲端倪。
此點意味著,非社工專業人士在社會服務機構工作滿4-6年,即可報考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證書,獲得專業資格。
所以“心理健康社會工作者證書”滿足的其實是這些“非社工專業”人士的考證需求。
通過這個“證書”,獲取在社會服務機構工作的機會,以便考取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證書。
似乎是這個“心理健康社會工作者證書”的最大用處。
3.命途同樣多舛?
在上一段的論述中,我們提到除非社會服務機構無人可用,才會聘用這些非社工專業、非持證人員從事社會服務工作。
而實際情況,似乎也恰恰如此。
近年來,不斷有社工專業學生“逃離”專業工作的新聞見諸報端。
社工專業學生畢業從事社會服務工作的比例僅為三成。
此番“盛況”與國內心理學專業學生“棄坑”的歷史何其相似。
一方面,是市場需求的日益增長和專業機構人員的嚴重緊缺。
另一方面,則是專業學生因收入等原因紛紛“死走逃亡”!
于是,大量非專業人士被“補充”進來。
所以我們看到,在2015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社會工作師合格人數13155人,助理社會工作師合格人數34274人,總計47429人。
而到了2018年,國內取得社工職業資格證書者已超32萬人。
3年間翻了近7倍。
這近7倍的增長率,有多少是本專業的學生貢獻的?
高等院校社工專業近三年的招生人數是否也增長7倍?
都值得疑問。
而所有的這些苗頭,讓我們不禁懷疑。
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證書,是否會淪落為跟心理咨詢師證書一樣的結局?
成為攪屎棍培訓機構的“牟利”工具?
顯然,已經有人在打這個主意了!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為什么減肥總是失敗的原因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