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抑郁癥 > 抑郁癥
空巢獨居的老人更易患老年抑郁癥
謝老師2022-07-08 02:30【 抑郁癥】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室:空巢獨居的老人更易患老年抑郁癥,當代生活壓力大,子女離家工作的較多,空巢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在抑郁癥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空巢老人,老人患抑郁癥,
空巢獨居的老人更易患老年抑郁癥,當代生活壓力大,子女離家工作的較多,空巢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在抑郁癥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空巢老人,老人患抑郁癥,未必就有什么特定的原因,但若他們長期受慢性疾病的折騰,再加上家庭問題的困擾,很有可能患抑郁癥,體弱多病且獨居的老人更易得病,因為他們缺乏子女陪同,精神上孤獨寂寞,就會引起心理問題,65歲以上的老人,大約6%會患上抑郁癥。
精神空虛,無所事事,子女離家之后,父母從原來多年形成的緊張有規律的生活,突然轉入松散的、無規律的生活,老人們無法很快適應,進而出現情緒不穩、煩躁不安、消沉抑郁等。
據了解老年抑郁癥中“老伴去世”原因占比還是較大的,很多老人在老伴去世3個月內即出現明顯的抑郁癥癥狀;
退休后的心理落差,因“生活失去目標”而出現心理問題;
因為慢性疾病導致長期身體不適出現抑郁癥的老人也較多,尤其是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等。
孤獨、悲觀、社會交往少,對自己存在的價值表示懷疑,陷入無趣、無欲、無望、無助狀態,甚至出現自殺的想法和行為。
失眠、早醒、差、頭痛、心慌氣短、心律失常、高血壓、冠心病、消化性潰瘍等,這些癥狀主要是受“空巢”應激影響,產生的一系列軀體癥狀和疾病。
空巢老人心理如何調節,面對“空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應對辦法,但總歸要心情平靜,平和面對,要主動進行自我調節抑郁癥休學。
首先,要做好心理調節。老年人要認識到,子女“離巢”是家庭發展的必然趨勢,,子女長大成人,從父母身邊離開,成家立室,哺育自己的后代,是子女成熟的標志,也是人類的自然規律。如果孩子長大了都不愿意離家,長期與父母住在一起,還要父母照顧,這反而是家庭的不幸,所以老年人應該為子女的離巢而高興。
子女離巢后,由于各種原因回家探望父母少了,父母也應體諒。畢竟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子女的工作、生活壓力很大。老人應想方設法自己顧料好自己,讓自己身體健健康康,少讓子女操心、擔心。通過逆向思維,就可以得到平衡,心情開朗了,怨氣少了,就能擺正心態,心平氣和地應對“空巢期”。
獨居老人可多培養興趣愛好,尤其在孩子離開家之后,更應該積極主動與外界接觸,與人交往。
同時老人需要注意保暖,多喝水、避免勞累、少吃或不吃高鹽高脂食物。如身邊有人出現抑郁癥征兆,趕緊就醫。有嚴重自殺傾向的,其行為還可能有一定預見性,如家屬認真對待,完全可以預防。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只有抑郁癥的人,才能看得懂的漫畫
下一篇:為什么現在得抑郁癥的人那么多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