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抑郁癥 > 抑郁癥
如何自己走出抑郁?
謝老師2022-03-13 11:49【 抑郁癥】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抑郁總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揮散不去,就像一陣霧一樣,讓人觸摸不到,也看不清方向,其實抑郁癥并非那么可怕,也不是什么不治之癥,它只是一種抑郁障礙,是心理
抑郁總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揮散不去,就像一陣霧一樣,讓人觸摸不到,也看不清方向,其實抑郁癥并非那么可怕,也不是什么不治之癥,它只是一種抑郁障礙,是心理問題,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如何自己走出抑郁?我們今天就要來討論一下,為各位總結了走出抑郁的好習慣,希望你可以多多了解!
情緒宣泄習慣。
負面情緒猶如垃圾必須定期清理騰出儲存快樂的空間,更象超警戒水位的庫水不及時泄洪必有崩潰時刻。情緒宣泄有主動的認知管控法、日記法和被動的松弛法、觀息法、冥想法、音樂法、哭泣法等,及時發現不良情緒并調動自身的正能量消減實行有效管控,堅持記錄包括吐槽和抱怨的心理感受讓日記成為發泄的出口。
松弛法、觀息法、冥想法是重塑心靈、凈化內心、回歸本真的修習行為,能減緩呼吸、降低大腦皮層活動及降低神經系統的內在刺激達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優美動聽的音樂能雙向調節情緒讓人放松、消退緊張,哭泣是最直接最方便的宣泄方法,不良情緒在眼淚的沖刷中就會煙消云散。
有氧運動習慣。
“生命在于運動”,堅持一定強度、時間和頻率的有氧運動,能夠有效地調動肌體活力,增強身體免疫力,特別是長跑最能調節心情,化解不良情緒、釋放壓抑。據醫學專家介紹長跑最能促進體內釋放一種多肽物質--內啡肽,產生持續的欣快感和鎮靜作用。有氧運動使人情緒飽滿樂觀,有助于增進食欲,加強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愉悅身心,還能磨煉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
自我審視習慣。
受遺傳因素、成長環境、教育方式、文化背景的長期影響形成的不正確的認知和思維模式是抑郁的根子(比如:過于敏感、害羞、執著等),而應激事件其實只是一個觸發器。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只要堅持不斷地自審思維、自審認知,在別人的批評中吸取有益于自我完善的意見,開放自己對照并接納正能量,就會在自我審視中不斷發現自身存在的致郁之根抑郁癥科室。
吸收正能量習慣。
人的正能量和負能量完全處于此消彼長的狀態,正能量產生正向情緒催生信心。多閱讀積極向上的讀物、多與正能量朋友交流有益于在潛移默化中積累正能量產生正向情緒;正確認識到抑郁癥完全可以治愈、既可怕又可愛、天才總是要抑郁的,就能減少對抑郁癥的恐懼補充正能量;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行動,校正思維模式讓思維轉個彎能激發自身的正能量;屏蔽負面信息持續鞏固治愈信心,專注于治藥物療、自我調整,經過用藥控制期、心情平穩期、情緒復康期、心境升華期就能徹底走出抑郁。
正向思維習慣。
及時校正思維模式、格式化錯誤觀念,重塑內心世界,放下過多的較真、固執、敏感和追求完美等。用“一分為二”看待世間事,凡事要看到“我還有半杯水”而不是”我只有半杯水“,就會被快樂和幸福包圍著;學會“換位思考”處理人際關系。
把周圍的人看成魔鬼就生活在地獄,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記住“天下本無事”消除憂慮,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辦法總比問題多,大部分的擔憂其實都是自尋煩惱而已;懂得“知足常樂”消減各種痛苦,生活中太多不滿蒙蔽了雙眼,掩蓋了美好的東西,痛苦不請自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者方能常樂。
良好生活習慣。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命活動都有內在的規律,一旦被破壞會導致生理功能紊亂、神經系統功能失調、體內激素分泌紊亂、基礎代謝紊亂、免疫功能紊亂等,身心疾病便可乘虛而入。長時間的規律作息能調整好人體生物鐘,能提高睡眠質量和工作效率拒絕身心亞健康,特別提醒的是腸胃工作也是人體工作的一部分,飲食的時間和多少也應該規律化。一定要養成戒煙限酒、按時睡覺、規律飲食的良好生活習慣。
很贊哦! (人閱讀)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