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職場心理 > 職場心理
關于界線的一些忠告
謝老師2022-05-18 14:12【 職場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在職場中有非常多的人混的很不如意很不招人待見,其實有很多時候是因為在于人交往或者辦事辦公的時候界線感沒有掌握好,做人做事一定要有界線,當你侵犯了別
在職場中有非常多的人混的很不如意很不招人待見,其實有很多時候是因為在于人交往或者辦事辦公的時候界線感沒有掌握好,做人做事一定要有界線,當你侵犯了別人的界線的時候就會讓別人討厭,關于界線的一些忠告應該能夠給一些人提醒一下!
關于下面的一些忠告
(1)如果你只是讀這些被挑選出來的句子,或許遠遠沒有比閱讀原書來得更有效果,或有更深體會。
(2)即便如此,只要你靜心去讀,用心去想,哪怕只是讀這些只言片語,仍然可能會有所收獲。
(3)建議讀者不要貪多,不要企圖一次性全部讀完或消化完這30句的意思;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細讀幾句并有所體悟就好。
做人一定要有界線
1.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任何有關責任與主權的困惑與混淆都是一種界線問題。
2.不懂得在適當的時間向適當的人設立起適當的界線,一定會產生破壞性或毀滅性的結果。
3.有時候,試著更加努力是沒有用的。因為恐懼而友善是沒有用的。替別人承擔責任是沒有用的。以上三者都會導致:你根本不能掌管自己的生活,不曾擁有自己生活的主權如何在職場中利用人的心理。
4.許多臨床心理上的癥狀與病癥,比如:抑郁癥、焦慮癥、飲食失控癥、嗑藥酗酒、沖動失控癥、愧疚問題、自慚問題、驚惶癥,或是婚姻與男女關系上的問題等,都根源于界線上的沖突。
5.我們生活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回歸界線,回歸《圣經》所教導的界線上來。
6.我們心靈世界的界線和現實世界的地界一樣真實,只是平常不太容易看出來而已。了解它們經常存在的事實,將可以加添你的愛心與拯救你的生命。現實的生活里,界線將為你的靈魂定位,幫助你保守與維持你的心。“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效果是由心發出。”(《箴言》四章23節)
7.界線可以幫助我們定位,定義什么是我,又什么不是我。界線可以標示我到哪里為止,別人從哪里開始,讓我有“所有權感”。
8.我們必須對(to)別人與為(for)自己負責。
9.每個人都有只有他(她)自己才可以擔當的責任,這些是屬于我們各人特別的“擔子”,我們每天都必須自己負責與設法解決的。比如你的健康、你的靈魂、你的心態等。
10.神期待我們可以處理自己的感情、態度、行為,以及他所交托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他期待每個人都可以背負自己的背包,即使有時并不容易。
11.當人們把“重擔”誤認為只是“每日的擔子”而拒絕別人的協助,或是把“每日的擔子”當做重擔而以為自己可以不必挑負的時候,問題就發生了。為了不使自己陷于痛苦或不負責任,及早決定“我”是什么,我責任的界線在哪里,別人的界線在哪里,是非常重要的。
12.界限就像你家門口圍起來的籬笆,它可以讓我們把“好”東西留在里面,把“壞東西”擋在外面。但有時候,我們卻把壞的留在籬內,把好的擋在籬外。這時,我們需要做的是:能夠打開籬笆上的門,趕快把好的延請入內,把壞的送出籬外。
13.任何能區分你和別人的不同,或顯示出你從哪里開始,又在哪里結束的,都是界線。比如:皮膚,話語,真理,地理上的距離,時間,情感上的距離,等等。
14.最基本的話語便是:“不!”這句話讓別人知道你與他們是分開存在的,由你控制自己。不,這個字眼,對限制別人虐待自己的行為十分重要。沒有界線的人卻往往不懂得如何對人家說不,不知道如何拒絕別人的控制、壓力、要求。
15.《圣經》力勸我們要遠離傷害我們的人,為自己建立一個安全之處。人與人的關系一旦存有侵犯或虐待的行為,很多的時候,唯一的方法就是保持距離。
16.在不幸福的婚姻中,那個受到凌虐的人有時必須和戕害自己的人在情感上保持一段距離,直到對方愿意開始正視問題,變成值得信任的人。你不應該一再讓自己受傷或失望。假如你現在正處于被凌虐的關系中,你必須等到真的很安全了,或可以看出對方確實改進了,你才可以回到對方身邊。
17.整本《圣經》都一再強調:人享有選擇的主權,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設下界線可以使你一定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你自己做的決定,你就必須承擔它們的后果。同樣,你也可能因為沒有做出本應該做的決定,而錯失本應該擁有的幸福美滿的生活。
18.《圣經》一再勸導我們要遠離那些具有毀滅性行為的人(《馬太福音》十八章15-17節,《哥林多前書》五章9-13節)。我們這樣做并不是沒有愛心,是在保護愛,是在采取行動,以免愛受到無情的摧殘。
19.我們也必須能對自己說不,這包括毀滅性的欲望,以及那些雖然好但非適當時機去追求的欲望。健全的內心架構和掌握主權、責任感、自制一樣,是設立界線與自我定位很重要的部分。
20.才干是在我們的界線之內,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應該將神所賜給我們的才干負責到底。只是,要為這些才干負責卻也常常使人害怕,也是有風險的。難怪乎奧巴馬在《我們為什么要上學》的演講中說:“發現自己的才能是什么,就是你們要對自己擔起的責任。”
21.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愛,并且響應別人的愛,這是神所給予我們的最大的禮物。
22.就像那肉心,我們的愛心也是一種“肌肉”,是信任的肌肉,它需要常常使用與運動,需要有活生生的血流進流出。
23.很多人卻不為自己如何抗拒愛負責。有很多的愛環繞著他們,卻因為他們缺乏響應,仍然感到寂寞。他們常常會說:“‘別人’的愛不‘進來’。”(或“沒有人愛我。”)一句話就否定了他們自己必須積極響應的責任。
24.不尊重別人界線的人,一樣也有界線問題。
25.要在如此充滿敗壞、邪惡的世界里感到安全,小孩需要有能力說出下面這些話:
“不!”
“我反對!”
“我不要!”
“我選擇不要那樣!”
“停止!”
“你這樣會傷到我!”
“那是錯的!”
“那樣不好!”
“我不喜歡你摸我那里!”
阻擋一個小孩說不的能力,將使那個小孩的一生殘缺不全。因為他們淪為了對壞事說“好”的順從者。
26.另一種界線問題叫做回避:對好事說“不”。這種人不能向別人求救,不能確認自己的需要,不能讓別人進入自己的世界。在他們的意識里,認為界線是一道墻。事實上,界線應該可以“呼吸”,像籬笆一樣,有個門,可以讓好的進來,把壞的擋在外面。
27.第三類界線問題,我們稱之為控制者。他們是不尊敬別人的界線的一類人。控制者不大能控制自己的沖動或欲望,他們仍是自己“大胃口”的奴隸,要他們延遲對需求的滿足很難。他們為自己生活負責的能力也很有限。比如,如果我們關愛別人的動機是希望別人也能關愛自己,這就是間接地想要控制人了。假如你自己也受過別人那樣“熱誠的幫助”,你一定可以了解我的意思。
28.對神放在我們生命中的那些人,在某些限度下,我們有責任去關懷與幫忙。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卻不去行,就可能產生界線沖突了。神希望我們先照顧自己,使自己不至陷入危機之后,我們才有能力去幫助別人。
29.界線問題總結:一共有四類人,存在界線問題,分別是——
(1)一味順從者,不能對別人恰當地說“不”(如果他們說了“不”,他們會覺得愧疚);
(2)回避者,不能對別人的善意或愛心的行為說“好”(他們設立了一道墻,拒絕別人的關懷);
(3)有控制欲者,不能聽到別人對他們說“不”(他們會侵略性或操作性地侵犯別人的界線);
(4)沒有回應者,不能在別人需要愛的時候表達愛(他們抗拒愛的責任)。
30.最后一個界線問題是分辨功能性與關系性界線的差異。許多人具有很好的功能性界線,而關系性界線卻非常不足。前者是指一個人可以完成一件事情、計劃,或工作的能力(這與人的表現、操練、動機、計劃有關);后者是我們能否對那些與我們有關系之人實話實說的能力。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當人生低谷時,去看看大海吧
下一篇:職場新人必看成長法則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