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職場心理 > 職場心理
面試心理學:面試管理人員,首先測試什么?
謝老師2022-03-26 11:49【 職場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在一個電視節目上,脫口秀演員呼蘭,說出了他玩游戲的經歷。讀初一的時候,呼蘭迷上了網絡游戲,每天放學,他都去網吧玩游戲。但他每次只玩半小時,時間一到
在一個電視節目上,脫口秀演員呼蘭,說出了他玩游戲的經歷。讀初一的時候,呼蘭迷上了網絡游戲,每天放學,他都去網吧玩游戲。但他每次只玩半小時,時間一到,不論玩得多開心,他都堅決回家。
呼蘭這個經歷很特別,因為小孩子玩游戲,通常會忘記時間。即便是成年人,玩半小時游戲就停手,也很難做到。呼蘭讀初一時就能做到,說明呼蘭的沖動延遲能力,比一般人強。
01、沖動延遲
沖動延遲,是用理性克制沖動。在成功人士身上,這個能力很常見,因為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在大眾之中,這個能力比較少見。
理性為什么能克制沖動?古人認為,每個人的腦袋里,都住著兩個小人,一個是沖動的魔鬼,另一個是理智的天使。人在玩游戲的時候,天使會說,你該回家寫作業了;魔鬼會說,你可以再玩一會。如果天使的聲音比魔鬼的大,人就會聽天使的,理性就戰勝了沖動。反之,人會聽魔鬼的,理性就管不住沖動。
現代科學發現,人腦確實有分工。大腦中部的腦邊緣系統,負責沖動;大腦的前額葉皮質,負責理性。如果某人,習慣用理性做決策,沖動只做參考,這個人就具備了沖動延遲能力。
02、責任心
如果某人的沖動延遲能力弱,餓了要馬上吃,困了要馬上睡,那個人會變成為欲望的奴隸。傳說商朝的紂王,在后宮里布置了酒池肉林,如果傳說是真的,說明紂王的沖動延遲能力差,是欲望的奴隸。
在各國的歷史中,壞人都是欲望的奴隸。羅馬皇帝尼祿,是權欲的奴隸,為了權力,他謀殺了親生母親。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是虛榮心的奴隸,他每天都要盛裝游行,接受百姓的歡呼在職場中保持心理優勢。
小說里的壞人,也是欲望的奴隸。《水滸傳》里的高衙內,《紅樓夢》里的薛蟠,他們受欲望的驅使,無惡不作。
沖動延遲能力,是責任心的基礎。需要責任心的職業,例如醫生、教師、金融分析師,在招聘的時候,要測試沖動延遲能力。
企業招聘管理者,要首先測試沖動延遲。有如下兩個原因:
(1)一是必要條件。沖動延遲是責任心的必要條件,沖動延遲強的人,不一定有責任心;沖動延遲弱的人,肯定沒有責任心。
(2)二是培訓難度。沖動延遲是由經歷塑造的,后期培訓的難度很大。
03、幼年
沖動延遲能力,像說話一樣,是在互動中形成的。孩子出生時,都不會說話,如果孩子出生在法國,通過和撫養者互動,孩子自然就學會了法語;出生在德國,孩子自然就學會了德語。
孩子一出生,父母和孩子的情緒互動,就在塑造孩子的沖動延遲能力。在孩子一歲之前,親子間的情緒互動,有三個要點,回應、解困、安撫。
回應,是聽到孩子哭,父母馬上用語言回應,例如對孩子說“聽到寶寶哭了,媽媽馬上就來”。解困,是父母馬上幫孩子解困,例如,檢查孩子有沒有發燒,是不是餓了。安撫,是父母幫孩子解困之后,要抱著孩子拍一拍、搖一搖,安撫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一歲到兩歲之間,父母和孩子的情緒互動,要點是回應、共情、轉移。
回應,是父母對孩子的情緒,馬上用語言回應。共情,是父母通過和孩子共情,認同孩子的情緒。轉移,是父母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轉移注意力,能降低孩子的情緒強度。
04、童年
孩子在三到六歲的時候,父母和孩子的情緒互動,要堅持三個步驟,討論、識別、提醒。
討論,是父母針對可預見的情景,提前和孩子討論。舉例來說,父母和孩子約好,第二天去公園,父母可以和孩子討論,如果第二天下雨,就不去公園,改去海洋館。提前討論,是讓孩子提前面對可能的情景,等情景出現之后,孩子的沖動會降低。
識別,是父母教孩子識別情緒。舉例來說,父母和孩子約好,第二天去公園,結果第二天下雨了,孩子很生氣,還很傷心。這時的父母要告訴孩子,下雨不能去公園,這種感受叫做沮喪。如果父母不幫孩子識別情緒,孩子會把沮喪當成憤怒。
提醒,是父母提醒孩子,昨天討論過,下雨不能去公園,就去海洋館。提醒是讓孩子從一種情景切換到另一種情景,這樣能幫孩子從強烈的情緒中走出來。
在和孩子的互動中,父母堅持討論、識別、提醒,就能幫助孩子識別出所有的情緒,并為每一種情緒,找到恰當的應對方法。像這樣互動,孩子會自然形成沖動延遲能力。
05、窗口期
沖動延遲的核心,是情緒識別。如果父母識別情緒的能力差,他們教出來的孩子,識別情緒的能力也會差。
不會識別情緒的人,就克制不住沖動。例如,羅馬皇帝尼祿,把一切消極情緒都識別成憤怒,只要情緒不對,尼祿就要殘害別人。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把一切消極情緒都識別成自卑,只要情緒不對,他就帶領儀仗隊去游行,向世人顯示他的榮耀。威廉二世占領殖民地,不算經濟賬,也只是為了榮耀。
培養沖動延遲能力,關鍵是在九歲之前,因為九歲之前的孩子,對情緒很敏感,能識別出情緒的差別。九歲之前,是培養沖動延遲的窗口期。
06、培訓條件
成年人的沖動延遲能力,也可以培養。但是周期長、技術要求高,還需要心理咨詢師介入。
假如尼祿出生在現代,他可以借助咨詢師的輔導,提高沖動延遲能力。尼祿的咨詢師,要敏感、親和、溝通能力強,自信心還要很強大。找到了正確的咨詢師,尼祿要接受三年的輔導,他的沖動延遲能力,才能達到正常人的水平。
企業通過培訓,來提高員工的沖動延遲能力,目前還沒找到有效的方法。需要沖動延遲能力的崗位,只能借助招聘甄選,去發現具備這個能力的候選人。
07、共同特征
有沖動延遲能力的人,能經常養成新習慣。例如脫口秀演員呼蘭,他在初一的時候,養成了玩游戲只玩半小時的習慣。
新習慣在養成之前,人會有一個沖動,就是繼續按舊習慣做事。有沖動延遲能力的人,可以克制舊習慣的沖動,并不斷重復新行為,直到把新行為也變成習慣。例如,學英語的人,要不斷地練習發音,直到把新的發音方式,變成習慣。
測試沖動延遲,是做一個“習慣養成測試”。如果候選人為了更好地生活、為了更好地工作,能夠培養出新習慣,這表明候選人具備了沖動延遲能力。
08、面試問題
測試沖動延遲,是問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最近三年里,你在生活中養成了什么新習慣?等候選人回答之后--
第二個問題:你是怎么養成的?
下面是回答范例:去年,我養成了長跑的習慣。有一個同事,能跑馬拉松,我看他堅持長跑也沒有耽誤上班,所以我也想試一試。剛開始有點不想跑,后來,我晚上睡覺前,把運動服、跑鞋,都放在床邊上,早上起來,穿上衣服就開始跑,這樣就養成了習慣。
在范例中,?????????????????????????????????候選人養成新習慣的過程,只有小反復,沒有強烈的思想斗爭,也沒有深刻的自我反省。這說明候選人具備沖動延遲能力,這樣的回答,就通過了測試。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失業后用這三個方法活出新自我
下一篇:如何看出領導是支持自己的?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