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主頁 > 職場心理 > 職場心理
如何看待職場性別歧視
謝老師2022-04-07 08:30【 職場心理】人已圍觀
簡介心理咨詢師解讀:自古以來“性別歧視”重男輕女就存在,雖然現在我們一直在強調男女性的呢過,但很多的女性并不能夠得到應有的權利,在職場上也是這樣,常見職場性別歧視現象
自古以來“性別歧視”重男輕女就存在,雖然現在我們一直在強調男女性的呢過,但很多的女性并不能夠得到應有的權利,在職場上也是這樣,常見職場性別歧視現象你都了解嗎?有很多的工作確實對性別會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有些普通的工作特意的強調性別其實就是性別歧視,你如何看待職場性別歧視!
什么是職場性別歧視
在一些比較平常的行業中,一些職位上要求“僅限男性”,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 2018 女性職場現狀調研報告,女性的職場整體收入低于男性 22%,位居管理崗位的女性員工數量比男性少 14.8%,其中 75.2% 的被調查者表示,在自己部門中,經理級別以上的員工大部分是男性。
職場性別歧視,將會使在職場上本來已處于弱勢的女性,不斷地被剝奪競爭、發展的機會,弱者更弱,陷入不良循環之中。
常見的性別歧視現象有哪些
“你單身嗎?打算多久結婚呀?”
由于法律規定不得以性別為由在就業時歧視女性,因此很多用人單位不在招聘過程中提出直接、明顯的歧視性要求(比如只招男性,男性優先等),而是通過隱性歧視的方式表現出來:
面試時表現出對男性應聘者更感興趣;
面試時對不同性別應聘者設立不同門檻,女性多被問到具有一定難度的專業性問題,以及一些與工作無關的問題;
在招聘時已確立男性候選人,但為了美化用人單位的形象在終面階段仍然讓女性候選人“參與競爭”;
招聘中實行性別搭配,要想被錄用,必須再推薦合適入職的男生。
“顏值與工作能力成反比”
在職場中,女性身上總是存在很多隱形的標簽,沒有實體,卻總也擺脫不掉,時時刻刻提醒著你,和男性不一樣。
“長得漂亮的女生一定是花瓶”
“女性過于情感化,沒有決斷力和領導力,難擔大任”;
“女生沒有進取心,事業心,主要精力還是用于家庭”;
“‘男主外,女主內’說得沒錯,女性的工作能力就是不如男性,這些復雜任務還是交給男員工吧”。
當然,職場男性也會有約束他們的一些刻板印象,比如肩負責任,保持獨立等,但關于女性的詞匯往往更多地提示了她們不擅長,或者不屬于職場 —— 這個 “男性專有領地”。
即使很多男性和女性并不適合這些標簽,但這些性別框架還是會像箱子一樣,在工作中把人們圍在其中,女性尤其如此。
“家庭會分散你的工作精力,少拿點錢很正常”
對于女性工作待遇的歧視,不僅體現在工資差異,還包括不同的崗位福利,男女性退休年齡差異,以及對女性員工特殊保護范疇中的歧視職場心理九型人格一號。
許多女性員工在懷孕、產假及哺乳期內被用人單位強行調崗降薪,手段借口層出不窮:
一些女性由于缺乏法律知識,在懷孕后由單位誘導主動離職;
為照顧女職員而安排工作量小的崗位,借機降低工資待遇;
提拔女職員到上級行政部門,讓其脫離企業核心部門,“明升暗降”限制職業發展和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工作環境惡劣,缺乏母嬰室,阻礙女職員重返工作崗位。
“透明天花板” —— 女性職場晉升的重大阻礙
首先,因為工作能力得不到信任,復雜核心任務一般很難分配給女性,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因此也比較少,而獲得的培訓/發展機會就更少了。很多時候,女性想要晉升,都難以為自己找到充足理由。
其次,處在婚育階段的女性,常常被動失去晉升機會,甚至惡意調崗,懷孕回來的女性,很難再回歸之前的職業上升道路。
除此之外,還存在隱性的選擇偏見。面對同樣的晉升機會,男性更傾向于選擇男性作為領導候選人,而女性則不受性別因素影響,做出更客觀的選擇。
我們應該怎樣應對職場性別歧視
了解更多相關訊息,提高警惕,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受侵害。女性在求職時,需要了解更多行業和企業背景信息,不打無準備之仗。
謹慎對待一些就業歧視的 “重災區” 行業,例如 IT 等高技術要求,政府部門;
識別 “職位間隔離” 和 “招聘性別歧視” 的企業,例如可以從招聘廣告,管理層女性員工比例,公司文化與氛圍,面試問題等方面去識別;
注意勞動合同以及協議的細節,防范被迫簽署 “禁婚” 、“禁育” 的勞動合同或協議
提高個人素質,緊跟職場發展步伐,保持個人獨特價值。
女性還可以加強對用人單位的了解,針對單位對女性歧視的因素,來提升自己。
另外,還應該突出女性在耐心、韌性、控制情緒、處理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優勢。
認識女性特質的優勢,例如在決策和執行管理時,能起到的男性所不能及的效果,從而保持個人價值的稀缺性。同時,由于女性對自己保守的評價,女性能夠提升的空間更大,有更大的潛力等待激發。
高層女性還可以多傳遞自身成功經驗,幫助女性群體,樹立職場信心。
面對職場性別歧視事件,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首先,記錄下遇見的職業性別歧視事件,包括事件發生的日期、地點、人物、時間以及可能的目擊者。如果可能的話,讓目擊者寫下他們看到,或聽到的事情。
同時,保存好相關物證,比如招聘說明,勞動合同,工資單,包含歧視信息的郵件、錄音等。如果這件事不僅發生在你一個人身上,告知其他當事人也做好相關記錄,并把一切記錄和證據保存在家里或其他安全的地方。
歧視事件發生后,可以先爭取單位內部解決
第一步可以先研讀單位內部政策規則,包括這個事件違反了哪些公司條款,公司對于處理歧視投訴,有無相應政策或規范程序需要遵守,如果對規則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及時從HR處獲取相關信息。
之后,如果公司有相應的投訴流程,則按照流程進行,如果沒有,則可能需要與相關人士(可能是你的直接上司也可能是 HR,可以參考公司出現類似投訴事件的處理辦法)進行協商。
在這個過程中也最好創建書面記錄,描述你所面臨的問題,以及你希望如何解決它,你在什么時候提出投訴,以及你所收到的回應是什么。
最后,也可以向相關工會尋求幫助,一般來說單位內部組織有工會,只不過大多數工會為福利型工會,維權職能較弱,如果了解到單位內部工會,有較完善的維權制度和維權成功的先例,工會也是可以較好的維權途徑,比如可以請工會成員參與事件調查,對單位的補償措施進行監督落實等。
如果這件事在公司內部難以得到解決,可以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針對低收入群體,各地方工會提供一些免費的職工法律咨詢和援助,具體援助規則和條件,可登陸當地總工會的官網查詢。
另外,還可以向各級婦女聯合會尋求幫助,婦聯設有維權熱線,各地婦聯官網上一般也設有婦女維權欄目,可以通過這個渠道獲取法律援助,有的婦聯還設有心理咨詢欄目,為有需要的婦女提供心理幫助。
除了工會與婦聯之外,也可以咨詢勞動仲裁以及勞務糾紛相關律師,獲取他們的法律建議。北京紅楓婦女心理咨詢服務中心,還開設了紅楓婦女熱線,為女性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緒疏導,幫助女性緩解心理壓力。
在維權困難時,有人可能會想到利用媒體和網絡的力量檢舉曝光,這樣做雖然可以擴大事情影響力,但容易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如果沖動曝光,不僅可能會影響自己的職業前途,對方有可能還會反告你侵權。
很贊哦! (人閱讀)
上一篇:年輕人如何選擇職業
下一篇:你是一個不會聊天的人嗎?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 全部評論(0)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